大熊猫为啥走上卖萌啃竹之路?
2020-05-21sciencevie赵天
●sciencevie 文 赵天 编
我们都知道,狮虎吃肉,牛马吃草,绝不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作为中国国宝的大熊猫,虽然属于熊科动物,和棕熊、北极熊是近亲,但与这两位爱吃肉的大块头兄弟不同,大熊猫的主食却是竹子。
本来应该喜欢吃肉的熊科动物大熊猫,为什么偏偏钟爱竹子呢?它究竟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大熊猫的主食究竟是什么?
从我们的所见所闻来判断,大熊猫几乎只吃竹叶、竹枝和竹笋,只有偶尔才会像它们的表兄弟大狗熊那样,弄点蜂蜜或竹鼠调调味。因此可以肯定大熊猫是以竹子等植物为主食的,它们显然是典型的 草食动物。
然而在长达5年的研究中,生物学家却愈发对大熊猫的饮食习惯困惑不已,因为他们发现大熊猫其实本该像老虎一样以其他动物的肉为食!
生物学家发现,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与典型的纯肉食动物毫无差异,它们肠道内的菌群与牛羊不同,却和老虎无比接近。
曾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微生物学家薛正晟指出:“一般食草动物的肠道演化出了独特的构造,可延长食物滞留在肠道的时间,以充分消化植物性食物,有利于纤维素等长链分子的分解和吸收;然而大熊猫的消化道却保留了食肉动物的特征,即短、直、构造简单!”
也就是说,本来应该“顿顿大鱼大肉”的“典型肉食动物”大熊猫,却每天花费14个小时啃食几十公斤重的竹叶,长达数百年来一直在吃着完全不合自己胃口的食物!
离经叛道的食谱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即大熊猫吃的东西,其实不靠自己那肉食动物的肠道系统来消化呢?
对此,早在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遗传学家拉斯莫斯·尼尔森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在对大熊猫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后,他们发现其中没有与消化纤维素有关的基因,这意味着大熊猫对纤维素的消化和吸收,完全依赖自己的肠道菌群。
到2015年年初,一个中国的科研团队也发现,大熊猫体内的微生物构成具有典型的食肉动物特征。
难道是因为所生活的环境中找不到肉吃,才逼得大熊猫不得不成为素食主义者?事实却是,在大熊猫栖息的四川山区内,历来不缺可供其捕食的小动物,吃竹子,是它们自己选择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本该是肉食者的大熊猫,放弃了富含营养和能量的肉食大餐,转而完全靠吃植物为生?
基因突变导致味觉出现偏差?
有生物学家认为,可能是味觉的变化,使大熊猫改变了自己的主食,因为圆滚滚的“吃货”对食物的选择,往往是根据味觉。
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詹姆斯·克拉布指出:“对大熊猫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大约在420万年前,大熊猫体内与鲜味(即鲜肉中的蛋白质的味道)相关的T1R1基因就因变异而不再表达,导致它们不再对肉类感兴趣。”
但这一变异现象,能否解释大熊猫食谱的改变呢?似乎不能,因为牛和马这些食草动物也都具有T1R1基因,但也不见它们乐衷于“茹毛饮血”啊!
但该研究组还有别的发现。“我们发现大熊猫的多巴胺代谢能力不足;竹子中可能含可以重建和刺激多 巴胺奖赏回路的化学物质。”詹姆斯·克拉布补充道。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种假说展开研究。
走入了演化的“死胡同”?
无论大熊猫的口味如此独特的原因为何,它们的这种食物选择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其生存境况。生物学家发现,由于拥有肉食动物肠道的大熊猫偏偏以竹子为主食,虽然也能填饱肚子,但却导致它们的消化系统只能吸收食物中大约20%的养分,这也是导致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很多科学家都试图通过引入微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大熊猫的消化机能,但在很多人眼中,大熊猫这种“特立独行”的熊科动物固然惹人喜爱,却难以适应自然环境,它们之所以尚未灭绝,完全是基于人类的出手相助。
针对这一充满质疑的理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2014年的一期《分子生物学与演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熊猫并非演化的死胡同》的文章进行反驳。
文章认为,虽然大熊猫的一日三餐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恰恰是依靠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大熊猫才得以在四川地区生存数百万年。而大熊猫的解剖学特征显示,它们堪称高效的吃竹子“机器”:前肢的假拇指有利于抓握竹枝;有力的下颚骨和大而平的牙齿则是咀嚼竹纤维的利器;再加上它们的不少身体构造与反刍动物十分像,这都让它们顺理成章成为了“吃竹子大行家”。
不过,生物学家认为,即便将自己的身体演化成这样,大熊猫仍然无法充分和高效地消化竹子枝叶的复杂分子。所以为了弥补这并不完善的消化系统欠缺之处,大熊猫采取了一种“节能”策略。
另辟蹊径的演化史
2015年,一项对8只大熊猫进行的跟踪研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表明,大熊猫的新陈代谢率极低,它们的能量消耗只相当于同等体重哺乳动物理论消耗量的55%。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似乎是靠较小的器官、低迷的甲状腺代谢,以及有限的活动量,毕竟它们每小时的移动距离不到30米。
这一节约精神似乎还体现在繁殖中:新生大熊猫幼崽的体重不足100克,还不到成年大熊猫重量的九百分之一;而人类婴儿与成年人体重之比约为1:20。由此可见,大熊猫的演化堪称典范。
此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营养生态学家查尔斯·劳本海默认为,大熊猫演化为靠食用竹子为生,使得它们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可以说是卓越的演化策略!
想象一下,假如大熊猫遵从自己的生理特征,像北极熊、老虎那样到处捕食小动物,那将会随时面临饿肚子的糟糕境况,甚至可能在狩猎中因搏斗而受伤、死亡;以竹林为家的同时又以竹子为主食,那简直是生活在食物的海洋中,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岂不美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熊猫都是成功的,是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它们平静而自在的生活。在它们憨态可掬、笨拙幽默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部见招拆招、微妙神奇的演化史:解决两难问题,克服或回避众多困难……其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