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劳动教育中寻找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2020-05-20顾晓岚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落脚点劳动教育劳动

顾晓岚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核心素养已经被提出一段时间,核心素养是一个概念、一个目标、一个理念,劳动教育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劳动教育中找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脚点。

【关键词】  劳动;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脚点

劳动教育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其实从古至今,生活学习、科技发展、社会进步都和劳动是不能分割的。但为什么劳动又被再次提出,并重点推行,而且在推行中不是非常顺利呢?因为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慢慢在人们的理念和行动上弱化了,尤其是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从古至今都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但当今社会,劳动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化,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对孩子的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能力的观察,得出一些结论。问卷情况如下:

1.您家的孩子经常在家参加劳动吗?

A.有    B.难得    C.没有

2.您认为孩子在家或者在校能进行的劳动有哪些?

3.您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重要吗?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4.您对孩子有进行过劳动教育吗?

A.有    B.难得    C.没有

5.您认为劳动会影响学习吗?

A.影响    B.没有影响

6.您会给孩子机会或者时间去参加劳动吗?

A.有    B.难得    C.没有

7.您认为您的孩子平时有参加劳动的必要吗?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经过问卷统计和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家长不重视。很多家长都认为劳动是家里大人应该做的事情,作为家长帮孩子解决了吃喝住行的问题就可以,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也有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很辛苦,有一点时间也应该好好放松一些,或者做一些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劳动的必要性不大。(2)对劳动的误解。很多人把劳动当成了干活,和脑力工作区分开来,他们认为,劳动就是指农民种田、工人搬砖、学校值日、家里做家务等。其实这就窄化了劳动的概念。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活动。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包括了含有脑力劳动的体力劳动或者含有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3)劳动过于形式化。家长和学校也会提倡让孩子多参与劳动,但很多孩子参与的所谓劳动都是浮于表面,回家帮家长做一次家务,某次校外活动去捡一次垃圾,班级的一次大扫除等等。从“劳动”的概念来看,只是运用了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有没有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无从考量了。

二、勞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统一

面对劳动教育的现状,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而“核心素养”的核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须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如果说前者是途径,那么后者就可以是途径最后的目标;如果说前者是重要内容,那么后者就是内容中需要形成的能力和品格;如果说前者是基本要求,那么后者就是更高位的理念。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劳动便赋予了生命,而核心素养也就有了落地的支点,不再是悬空的理念。

三、劳动教育的落实策略

1.“有趣”的劳动,主题鲜明,序列清晰

劳动是否是有趣的,这需要看每个人对劳动的态度。如果从小对学生的观念是劳动很辛苦,劳动很累,那么劳动肯定不会和有趣挂钩。首先,劳动是神圣的,是崇高的。如果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能赋予劳动鲜明的主题,而且有连贯性,开展的形式又是多样的、投学生所好的,那么劳动就能从无趣变成有趣。比如“小鬼当家”的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从整理床铺比赛,到自己行李的收纳整理,到纽扣的缝补,再到菜饭的食材准备和烹饪等等,围绕孩子自己当家的吃、住、穿,整理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体验自己当家做主的成功和失败。再比如“一场穿越远古的劳动大揭秘”,是不是一听就很有兴趣?在探访远古劳动的秘密中,学习不同的古代取火的方法,用绳结组装出“小小投石器”。在感受古代劳动的智慧中,体验造纸和活字印刷。古代的文明很久远,久远到我们只能在文字中窥探到一点痕迹,但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从古代的文明和智慧成果中再次去感受它们的神奇和伟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持续”的劳动,磨炼意志,树责任心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有懒散和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敷衍了事,而一旦出现了问题,却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不自觉地将责任推给别人。当我们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其实更应该找找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意志力和责任感是做事的基础,更是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来达成的。到了六年级,孩子们都是一个个能干的小大人了。中午用餐前,班里总是有不少同学愿意提前为同学们去分饭分菜,他们一干就是一个学期。班级中还开展过“我和花草共成长”的主题活动,当时,每学期大家带来的花草我们一直养不好,养不久,不是忘了浇水就是忘了搬出去晒太阳,养花养草本来就是需要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做的一件事情。到了上个学期开始,我发现我们班窗台上的花草都活下来了,而且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居然在春天也都枝繁叶茂起来,这和负责花草养护的同学分不开。学生在养护花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脆弱和坚强。

3.“高效”的劳动,深入探究,实践创新

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变,这本身就是一件有创造力的事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劳动项目,比如管理个人卫生、每日的值日、每天的餐后清理、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等等,都是一个个现实的劳动课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去完成,那就只完成了劳动的浅层意义。一个简单的问题,班级中的橱柜门一直会坏掉,学生就可以尝试着自己去修一修,在修补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推测橱门经常损坏的原因,并思考减少损坏的策略。这样的劳动是不是就深入下去,有了更深的意义?再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家里自制蛋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那失败了有没有想想为什么呢?尝试改变不同的器材、不同的烹饪方式,甚至改变不同的操作顺序,其实都能影响最后的成果。如何让蛋糕增发不塌陷、不回缩,最后松软可口,其中都包含了一些物理原理,小小的一个劳动,只要去研究,就会成功,还能学到很多小知识,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好的烹饪方法。所谓“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天马行空。创造力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记忆型”学力,而必须是能动的“思考型”学力。在劳动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条件、材料、现状来解决问题,在有效的资源中提升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创意功能”。

4.“自我”的劳动,自主管理,提升能力

我采访了几位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的父母,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弱。看似劳动和学习无关,但实际是有关系的。每一项劳动要做好,都是有条理、有方法、有步骤的,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所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需要尝试,做事需要有条理和思维。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思维对我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做出的决定和随后的结果。在劳动中获得的做事的思維方式,同样也会被运用到其他方面,包括学习。关于值日,一个很大的教室,有的小组打扫起来又快又干净;但有的小组却花费了很多时间,也打扫不干净。我分别观察了这两组不同的学生做值日,也采访了两个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小组就是组长管理,分工到位,而且每个任务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有效方法,扫地的同学知道怎么扫又快又好,擦黑板和玻璃的同学知道怎么擦又快又干净,拖地的同学也有自己的好办法。而第二小组组长就会说,谁不听他的指挥;谁扫地没有方法,这里扫到那里,毫无顺序;谁没事干也不帮忙等等。一项学生每天要做的劳动——值日,如果老师能进行教育和有效指导,相信学生们都会提高效率,从而学会更有序、更有效地做一件事。“自我”劳动有很多,房间的整理、个人卫生的维护、自己物品的摆放和管理等等。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做好“自我”的劳动,那么相信这个孩子的能力都会有提高,他会学会如何有条理做事,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提高效率等等,这不是核心素养中需要孩子们培养的能力吗?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劳动教育不能缺位。而开展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不能忘掉。劳动教育有了核心素养的引领,将更加有灵气;核心素养融入了劳动教育,就更加接地气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的国际经验[J].课堂转型,2018(04):3.

[2]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培养成长型思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0):18.

猜你喜欢

落脚点劳动教育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室内“跑酷”
热爱劳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建立以管理报告制度为落脚点的全面内控体系,将企业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