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旧址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20-05-20刘正全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时代价值红色旅游

刘正全

摘要:革命旧址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开展具有红色特色的独特旅游线路,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革命旧址通过红色旅游宣传革命英雄事迹,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需要,也有助于对作为红色文化基因物质载体的遗址遗迹依法进行保护。使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心凝聚力,应是发展革命旧址红色旅游的最根本目的。

关键词:革命旧址;红色基因;红色旅游;时代价值

革命旧址承载着革命年代英雄人物的红色英魂,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对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宣传将其所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爱党、爱国主义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延续至后世。[1]而在各类宣传方式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或吸引游客前来实地考察、学习和参观。

这种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建立的纪念地、用于革命的建筑物等标志物作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就是本文所称的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的独特性

红色旅游,是一种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2]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在观赏自然风景过程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和颐养高尚情怀。

(一)旅游与学习相结合

在红色旅游中,可以做到学习与旅游相结合。这是因为红色旅游的特点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相结合、互为表里。而且,这种学习与传统教科书灌输式的教育又有很大不同,其通过在革命旧址还原和重塑历史英雄人物的真实事迹,营造出感人的教育氛围,使得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中的刻苦奋进精神自然地沁入人的心扉、起到在润心无声中震撼人心灵的效果。

(二)故事与教育相结合

在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往往就是参观各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其实,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承载着革命仁人志士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正是革命者们用鲜血甚至牺牲生命换来了人们当前的新社会和新生活。对于过去革命人士的付出,应当通过讲故事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到当今人们的脑海中,使当今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将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的历史画面引入历史实景,用真实的历史故事描绘出历史感,做到讲故事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当然这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尚需要通过政府规划和经济环境改善来逐步实现。

二、革命旧址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

通过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有助于弘扬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

在革命旧址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過旅游这种方式,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使得前来观瞻、游览的人们心灵受到洗礼和熏陶,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这是常规旅游产品所无法做到的。

弘扬革命传统,有助于确保新时期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信念,也是我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承载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使命,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正是完成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极佳路径,是将历史和生活相贴近的现实课堂。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老区的遗址遗迹,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一段时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对红色景点进行修缮,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恢复其原貌,把这些承载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发展红色旅游,吸引各地游客关注、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有助于提高当地革命文化的知名度;同时也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红色文化遗产。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更是带动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三、革命旧址开发红色旅游的现实路径

应当重视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重视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同时需要设立专项基金,并确保其到位和正确使用。

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

(一)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和高质量的红色旅游精品体系

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精品格局。在传统旅游线路基础上对开发模式、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进行高端位的专业化设计,同时在市场推广方面要创新出具有红色旅游独特性的旅游产品,能让到场参观者体会到与传统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感觉,重视塑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红色旅游品牌产品。

把红色旅游区规划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以及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衔接起来,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完善红色旅游周边配套交通设施

在四川革命老区,很多革命旧址位于山区或者相对比较偏远,交通不便,不但影响参观者前来观瞻,而且维护物资的进出也不太方便。譬如,位于达州市石桥古镇的列宁街和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就是这种情况。1933年9月30日, 红四方面军解放石桥, 在镇中的四座牌坊上分别刻下了“列宁主义街”“拥护红军、扩大红军”等标语。红军北上抗日时, 这些标语被群众用石灰掩盖起来。新中国成立后, 红军标语重见天日, 这座极具红军文化特色的石桥古镇也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而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旧址,距达州主城区60公里,占地1200平方米,现存房屋10间。1934年7月,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曾住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何家山、垒城寺战役。2008年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这些较为偏僻的革命遗址所在区域,应当结合国家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将红色旅游景区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起来。

(三)提升紅色旅游讲解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

红色旅游讲解员是传递红色文化的形象大使,代表着红色旅游的重要元素,在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故应当对其加强培训,提高其红色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使其在宣传和讲解时能够专业入戏,能够将具体的历史真实再现于参观者的面前,感动参观者。

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色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要讲好历史典故,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红色文化熏陶和红色基因传承,并非是教科书中照本宣科一样的文字重复,要注意讲好历史英雄人物故事,渲染氛围。

四、革命旧址开发红色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在和平年代开发红色旅游应当与发展一般旅游业相区别。发展一般旅游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吸引游客来增进当地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还要注意环保生态,避免过度开发;而对革命旧址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价值与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观瞻红色文化遗产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对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革命旧址,既保护作为物质方面的载体,更需要保护这些物质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与红色英魂。

革命旧址是传承与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通过红色文化的代代传承来建构每一代新人的道德与灵魂。所以,在开发、利用革命旧址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开发红色旅游中要注重对红色文遗产物质载体的保护

众所周知,无论是传统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在游览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造成对自然景物损坏,有些属于自然磨损,而有些却是人为破坏,特别在近期的假日经济中,各地到了旅游季节往往人满为患,各旅游胜地在赚的盆满钵满同时,往往也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流过后,留下大量的垃圾需要清理。红色文化有其庄严肃穆的一面,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可以仅仅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破坏承载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革命旧址中的建筑和遗迹。

红色旅游本身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型旅游。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革命旧址位于比较偏僻的山区,开发红色旅游后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地区出现了损坏革命旧址,搞城镇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其实破坏了红色旅游的本质特色。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文献、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

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避免过度开发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造成损坏。[4]

(二)红色旅游要注重红色文化熏陶和红色基因传承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开展红色文化旅游,是把旅游与学习紧密相连的有效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方面,山东省刘公岛的甲午海战馆,以实体的模拟战争场面,再现当年甲午战争,诸多奋勇当先的英雄人物,就让很多人在观瞻时流泪扼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很多区域学习。

发展红色旅游,要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红色文化旅游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对于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当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不能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将革命旧址做为发展当地经济的工具。没有当年的革命先辈的努力与流血斗争,就没有今天当地人民的安居乐业。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是为了激发当代人传承、发扬当年的革命精神,对当下的家园建设的更美丽。

在加强营销推广力度时,拍摄的红色宣传片、红色微电影、精彩短视频,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播放,亦可以让参观的人们前来进入“影片”中,深入体验当红军的不易生活,这样推介出来的红色景区旅游产品,就不仅仅是围绕表面的环境,而是通过深入熏染革命英魂这一红色主题,铸造出了独特的红色旅游价值观。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革命老区旧址发展旅游业亦应当专门予以立法保护;在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亦应当为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发展事业预留出足够的资金配额进行支持。通过推动发展革命老区旧址的红色文化旅游,使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从而凝聚中华民族的民心,应是发展革命老区旧址红色旅游的最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金堂. 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 2017(5).

[2]黄静波,李纯,湘粵贛边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模式[J], 经济地理,2015(12).

[3]毛斌,刘译鸿.甘肃省山丹县红色旅游扶贫探微[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4]王亚楠.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以灌阳县红色旅游开发为例[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7(1).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科研项目“四川革命老区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时代价值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