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财政绩效管理创新研究

2020-05-20马洁刘霞王丹阳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马洁 刘霞 王丹阳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政府与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当前基层单位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绩效评价不到位、评价结果运用意识不强、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基层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国家的政策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强化策略,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

绩效预算是被西方国家证明了的先进预算管理方式,如何把这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借鉴好、落实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加强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从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向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模式管理的根本目标和现实要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公共部门支出责任,建设高效、廉洁、负责的政府为目的,是对于有限财政资金的科学配置与利用,使其产生应有的综合社会效益。通过把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政府公共职能相结合,其结果是显著降低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大幅提高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作为检验预算支出执行能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最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抓紧进行预算绩效考评工作,积极跟进中央的要求,加强了对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的管理,在此,我们就怎样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展开探讨,对于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財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绩效管理重视不足

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的预算与绩效管理政策理解不足。同时,基层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足,阻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此外,基层工作内容复杂,各地情况各不相同,无法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1.2预算绩效评价质量有待提升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财政资金使用、预算管理等多种内容,如果专业知识不足,预算绩效评价质量也无法提升。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培训机会较少,人员流动相对较大,阻碍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的提升。另外,在评价数据的收集方面基层单位的重视不足,导致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

1.3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有限

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需要在实际运行管理工作中得到运用,促进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基层单位的约束、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基层单位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渠道,阻碍了评价结果的运用。此外,激励考核机制与监督管控机制的缺乏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主动将评价结果与实际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导致各管理环节联系性不强。

1.4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有限,但实际管理工作对资金的需求量较高,导致单位没有较多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单位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无法提升,对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与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但是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作,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预算绩效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而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支持,各管理环节无法高效协作,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就会受到阻碍。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2.1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要求各事业单位主管人员要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树立“凡事必问效、问效必监督”的管理理念,加快推进预算绩效体系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实现相关管理活动的统筹规划。要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做好预算事前评估,对新出台重大政策、设立的专项资金、部门预算项目进行事前评估,评估主要针对绩效目标的合理性、政策的实效性等内容。对于未经评估或者评估结果不达标的项目不予纳入财政项目库、不得安排预算。如果涉及重大政策或者项目预算,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绩效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要充分发挥各预算单位编制绩效目标的主体地位,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进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目标的设置。在编制预算目标时,主要内容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预期社会满意度以及其他绩效指标,绩效目标编报应符合指向明确、具体细化的要求。

2.2用制度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公开力度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制度尚不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的渠道不多,要使得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更加透明,必须要以制度为前提。财政预算管理要以适当的渠道部分公开,要接受公众监督,这样对预算绩效工作效率的提高肯定效果明显,通过一定的渠道公开接受有关部门和公众的监督,也能更好的督促部门预算执行单位重视和加强对部门预算更合理的开支,更有效的管理,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要以制度为保障让公众知晓政府预算绩效的执行情况,让公众最终真正参与到政府预算的监督。最终使公众知晓资金的去向,资金运用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资金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2.3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各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大信息化投入与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内容复杂多样,基层单位的具体工作各不相同,因此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预算的编制、评价结果分析等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单位需要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此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与效率。此外,单位还可以建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同渠道,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与共享,为预算绩效评价信息的收集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提供支持。

2.4运用关联挖掘、分类挖掘等方法创新公共预算绩效评价方式

针对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绩效标杆缺乏、评价质量不高、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可以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从预算绩效自评到海量预算支出比对、从单一评价到多维度评价的转变,并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最终,创新预算绩效评价方式,从而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一是建立全省系统共享、乃至全国共享的财政大数据信息系统,运用分类挖掘法,在海量预算项目中实现同类项目的比对,取代以往由预算部门自评、财政部门和专家及第三方评价机构重点评价的小范围、抽查式绩效评价,建立预算绩效标杆,运用关联挖掘法分析预算绩效标杆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內推广。二是运用大数据的信息优势,实现预算绩效评价从单一评价到多维度评价的转变,将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执行情况、预算绩效结果运用方式等内容均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并拓展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如引入公众评价、第三方评价、财政部门评价及自评,并分别赋予各评价主体一定权重,使得预算绩效评价的在主体和内容方面更加丰富。三是运用大数据实现预算绩效结果追踪,通过大数据信息分析,甄别财政部门对预算绩效结果应用的情况,将科学应用预算绩效结果作为评价财政部门的绩效标准之一。

结语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各单位遵循具体的管理原则,按照科学的管理规范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需要编制预算,项目责任部门需要根据预算方案向财政申报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全程监管。预算完成需要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需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得到及时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荔珊.基层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10-11.

[2]广西深化县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进一步深化县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财政科学,2017(7).

[3]胡绍雨,谢胜.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国际借鉴与国内溯源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126-132.

[4]陈周. 大数据在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中的运用与思考[J].财政监督,2016(11):15-17.

[5]广西财政厅课题组.构建广西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5(11):20-24.

[6]邓亚当,史传林.大数据时代财政绩效的评价信息化第四方评价模式构建[J].地方财政研究,2015(6):12-17.

[7]沈昱池.大数据时代我国财政信息共享的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15(11):47-51.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财政预算资金主要风险点及管理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桐乡:上网实时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