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商机和发展研究

2020-05-20郑丹璐张晓露孙宝珊靳宇萱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

郑丹璐 张晓露 孙宝珊 靳宇萱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201911400023;2019年西安培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平台建构研究,项目编号:PHKT19059。

摘 要:新媒体格局的变迁和社会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使得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多样化,从交友问题、大学生活的适应性上升到自我认同、传播质量与生活质量的联动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随着新媒体环境变迁,导致交际场域和关系重构,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问题、学业问题、感情问题、生活适应障碍、就业压力五个方面。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表明,14%的大学生出現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不良情绪。此庞大的基数,让我们意识到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寻求解决路径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状况

根据“网生代”的生存现状,时下的大学生存在互联网环境下,其心理咨询必然不要离开互联网。互联网心理咨询,又称网络心理咨询,广义的网络心理咨询包括求助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主持网络的咨询者通过网站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援助的一种活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心理咨询凭借着广域性、保密性、时代性、互动性等优势逐渐浸入到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三)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需求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存在偏见。“面对面”心理咨询的半公开性、静态性、狭隘性等缺陷导致了传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不全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建设,寻找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线上咨询方式,能够弥补传统心理咨询的一些缺陷。

二、大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问卷调研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9年10月-11月

调查地点:西安各高校

调查人:孙宝珊 、靳宇萱

调查负责人:郑丹璐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二)问卷调查显示问题

在抽样调查中发现,58.6%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困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占40.79%)、就业压力(48.53%)、家庭经济压力(35.69%)、人际关系紧张(22.38%),其中最大比例的“未来迷茫”反映出大学生自我认知中无法定位“自我”的问题。在存在巨大压力和矛盾的同时,根据调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数少,只有26.9%的大学生表示有意愿寻求咨询。

面对心理咨询,大学生的认知调查如下:71.9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心理咨询,觉得自己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如涉及隐私的话题,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你更倾向于哪个?51.5%的学生选择面对面咨询,说明在隐私问题上,大学生对网络咨询存在排斥。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双面性也让大学生意识到虚拟空间为人际沟通创造了排他性、不设防和畅所欲言的可能性,网络咨询为大学生带上虚拟的面具,帮助他们用于表达,打破面对面交流的抵触防备。

如果您有心理困惑,更愿意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原因是什么?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网络上不用真实的姓名,更安全;网络空间避免了与陌生人咨询的尴尬和不舒适等。根据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认可情况,能够反映其交流平台的全时段性(24小时咨询)、专业性、高匹配度、针对性等优势。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态度呈现

根据西安高校抽样调查分析显示,有64%的人听说过网络心理咨询,还有36%的同学没有听说过网络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所认知新鲜事物的程度来讲36%的未知数据就说明这种咨询形式还没有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咨询方式的选择中,有59%的人选择面谈咨询,而网上咨询的选择只有31%。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方式了解比较单一,有超过一多半的大学生还是选择较为传统单一的面谈咨询,说明面谈咨询在他们心里比网上咨询要更可靠、专业。通过调查学校对心理教育努力方面的占比中,一多半的大学生选择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好奇,也充分说明了学校没有发挥心理咨询室的积极作用。60%以上的学生群体对网络心理咨询抱有期待的态度。

2.大数据分析西安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开展情况

在调研十三个学校的官方网站后,发现均无关于网络心理咨询网站或其他咨询的线上平台。 网络心理咨询应该建立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从而才能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的官网应该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最主要的媒介平台。因此,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应设有本校的心理咨询网站的入口或在本校官网上设立大学生心理板块,能实现线上咨询的功能,从而使大学生更好的平衡生活、学习中的压力,能够随时获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误解

在当代高校学生中仍有部分人对网络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觉得网络心理咨询不靠谱,易导致自己生活隐私秘密泄露,包括专业性、安全性存疑导致以上质疑与认知偏差的出现原因众多。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与引导显得尤为必要。

三、新媒体平台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电子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使用,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模式。线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改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性,而且有助于心理咨询者更加意愿表达想法和主张,表达了当事人的个人情绪,还能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生态互动,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二)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传统都主要是以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为主,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这种教育形式往往都是固定的,只在规定的时间和场合进行,具有较高的局限性。新媒体的普及大大地减轻了教育者的工作压力,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得老师随时都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互动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并能够获取更加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具有可选择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提高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在现实当中,很多人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报以歧视的态度,进一步造成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扩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加重心理疾病,一些学生甚至开始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恐惧和厌烦的抵触心理,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臺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这一问题,由于新媒体平台具有虚拟性,因此,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进行匿名的情感表达,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大胆地向老师进行倾诉和请教,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心理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不少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建设好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但是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公众号没有有效地发挥功效,相关的内容比较单一,相关的人员并不专业,所生成的内容浅显、单调,没有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实际效益。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且更新速度较慢,使得学生的参与兴趣大大降低。一方面,很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的投入支持有限,所建立的微信公众号也大多都只是摆设,平时的运营和维护也没有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学生真实的通过平台进行心理咨询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依然没有通过微信平台得到有效改善。关于心理健康类公众号比较成功的有“壹心理”“圆心率”等,以这两种为例,每一篇推文的点击量都在7w-10w+左右,平均每次发5~10篇推文,但是,推文的主要受众人群主要多为上班族等年龄为30岁左右的女性,而关于大学生心理的干货内容却不是很多。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建设还需优化。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的方式待完善。面对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咨询在应用实际工作时,应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一来可以更好地、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二来可以推广网络心理咨询,让学生了解线上心理咨询的优势。

网络心理咨询效果有待加强。传统心理咨询的方式通常采用面对面沟通,沙盘模拟,绘画等,传统面对面的对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来访者感受拘束,于思维而言是一定程度的压抑,而这正是网络心理咨询发展的优势。在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时,有部分人会认为传统的咨询对话方式枯燥无聊,咨询师可以在传统对话模式上增加网络特有的匿名方式,尝试以特定角色对话等方式进行沟通;也可以从来访者角度出发,尝试采用来访者感兴趣的方式,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咨询对话。

五、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搭建

(一)网络心理健康信息普及,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老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学校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在暂时不具备干预和解决心学生理问题的学校,建议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组织的心理服务,引领学校走过心理技能不足的过渡期,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公众号网络平台

新媒体时代到来,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了机遇和挑战。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育载体。新媒体应用的普及和网民的逐年增长,受众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新媒体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优化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心理咨询也在不断探索中,高校通过优化平台,开发多样化的咨询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保障未来网络心理咨询的和谐发展。

(四)强化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师资力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有些大学心理老师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心理辅导工作无暇顾及。也有的兼职老师们缺少系统、长期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显然达不到预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更无暇顾及网络上的咨询者,使网络心理咨询“形同虚设”。因此,高校要强化网络咨询的效果,首先要强化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师资力量。强化心理教师关于互联网知识的培训辅导。同时增加心理教师的编制、经费等,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结束语:

网络心理咨询室将逐步发展的网络技术与心理咨询技术有效地融合应用,传统心理辅导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有效融合,未来互联网平台在心理咨询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高校需要结合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开发与创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同时需与线下大学心理教育和宣传并驾齐驱,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京国.浅析大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其预防治疗[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04):15.

[2]肖玉兰.浅析心理咨询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河南教育(中旬刊),2010(08).

[3]蔡一峰.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3):75-77.

作者简介:郑丹璐(1998-),女,汉族,浙江省舟山市人,西安培华学院,本科;张晓露(1988-),女,汉族,河南省偃师市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培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