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初探

2020-05-20戴雪娟

求知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以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自我追求。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渗透、活动设计、评价推动及多方协同等方面“知行合一”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4-0089-02

引   言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1]。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自我需求,“知”为第一步,“行”则更关键。因此,培养学生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知行不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见问题

1.“知行不一”两张皮

在学校及教师的要求下,学生对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以说是烂熟于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倡导,学生通过作业式的背诵及练习,大多了解其中的内容。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多数学生为知而知,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求”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自我、缺乏行为的约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等。

2.“行而不久”一场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需求,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才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正目的。但事实是,当前学校、社会及家庭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初期积极,后期消极,甚至为活动而开展活动。

二、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行动路径

南京市五塘小学始建于1983年,于1997年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三元庵小学”合并办学。多年来,学校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秉承“德育为首,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辦学理念,实施快乐教育,打造快乐校园,构建快乐课堂,开展快乐活动,确立快乐发展的目标,在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坚持 “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文化建设——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精气神,在“知行合一”上发力,着力形成三个“美”。

(1)物质文化营造氛围美。学校因地制宜,植树、栽花、种草,精心设计、美化校园环境。围墙上绘制的中华传承美德宣传画,走廊上悬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楼道里张贴的行知小故事,教室里布置的班级特色墙报……这些“看得见”的宣传文化教育载体,使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教育的课堂。

(2)制度文化树立秩序美。学校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一主两翼”的现代化管理要求,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执行力度,让管理落在实处,从而内化师生的行为准则,形成了统一与生动相结合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3)行为文化彰显奉献美。常态化开展的“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位、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地上无纸屑、门窗无破损、墙面无污痕、卫生无死角”的“五有四无”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机制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良好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

2.课程渗透——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心灵”,从而在课程的教学中做到“知行合一”。

(1)四级课程融合,在课堂学习中强化认知。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课程、学科课程、班队课程、校本课程密切融合,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学校稳固德育课程教学,发挥课程价值引导功能;落实学科课程渗透,自觉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依托班队课程深化,有序推进行为习惯养成;开发校本课程补位,积极润泽童年生活底色。

(2)道德实践深化,在价值实现中内化自觉。学校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德育活动,为学生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提供各种途径。

第一,“服务岗位”展风尚。“红领巾服务岗”,让每名学生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学生争做宣传仪表、言谈、行为等礼仪规范的“文明礼仪员”;协助教师做维护课间秩序、班级常规的“常规督察员”;做主动捡垃圾、提醒学生讲卫生的“卫生督察员”……在志愿活动中,他们相互帮助、助人自助,培养了参与校园生活、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带动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文明向上。

第二,“雷锋中队”促文明。雷锋精神代代传承。“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学校中高年级的“雷锋中队”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校园里、校园外,爱绿、护绿,开展环保活动,争当保护环境的小雷锋;牵手特殊儿童,为他们讲故事,和他们玩游戏;积极参加“爱的包裹”活动,自愿将自己的衣物、文具等捐赠给贫困儿童。学生在付出中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在奉献中体验生命的含义。

第三,“雏鹰小队”扬美德。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校少先队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他们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追求生态之美;在地铁行动中盛开文明之花;在英雄寻访活动中传承爱国之魂……这些小队形式的实践活动向社会宣传了来自学校的正能量。

学生在各种志愿者活动中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内涵,展示真、善、美的价值。

3.活动设计——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仪式教育活动因其庄严神圣的特征和思想政治引领与道德价值引领的丰富内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行为养成。”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不同阶段开展极具仪式感的系列活动。

(1)用特定的仪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坚持开展仪式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仪式之中,形成了以“开学礼、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为核心的“四礼”教育。“仪式感”的体验,是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举措。

(2)用“行知讲堂”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教学论》中写道:“德行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每周升旗仪式中的“行知讲堂”环节,围绕“我心中的八礼四仪”“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发现身边的美,赞扬身边的人!学生或吟诗诵读,或激情演讲,或情景演绎,在表演中提升自信、锻炼勇气;在发现美、表扬美的过程中,自励自省,宣传文明;在自主探究、个性诠释的过程中,丰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4.评价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深化价值观教育,让成长看得见,学校建立了“快乐积分”评价体系。

(1)注重个性,多维评价。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关注成长,过程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浸润,在体验中成长。学校通过“快乐积分”,让过程评价贯穿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每周的“文明班级”也会进行积分奖励,从而实现個体和集体共同成长。

(3)生生互动,自主评价。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学生可以记录自己所取得的进步,换取相应的积分。

5.多方协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协同,做教育的“盟友”。

作为国家级课题“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研究”实验校,学校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窗口向家长宣传学校育人理念与成果,唤起家校合作的共育意识,使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得到保障。

学校积极与社区合作,定期联合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红领巾寻访活动”“禁毒活动”“孝老敬亲活动”等,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价值观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性,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氛围。

三、知行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来展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育人的灵魂教育,既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又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合一”,最终实现“知行统一”,贯穿于每位学生人生旅程的始终。这是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终极追求。

1.坚持正确导向,加强系统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学校整体质量观的层面系统规划,让教师、学生、家长广泛参与进来,形成长效合力。

2.坚持知行统一,优化载体建设

校园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校园的一切活动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丰富的精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定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学校应整合和优化当前校园所有文化活动,从学生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    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每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戴雪娟(1987.2—),女,江苏镇江人,大队辅导员,一级教师,曾获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