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及实施路径探索
2020-05-20焦红军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和有效措施,本文在分析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现阶段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及措施,旨在为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实现体系化、常态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态文明;生態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4-0002-02
引 言
学校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也是高中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有利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能让更多的人投入环保的行列中,创建低碳绿色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能使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环保事业、提升社会责任感,能够唤醒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从长远来看,加强高中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中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及措施进行探索意义重大。
一、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对高中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所谓“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以高中培养目标为依据,发挥高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导向,承接生态文明建设对教育内容的更新需求,将生态知识的提升、生态文明情感认同及生态文明行为养成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以促进高中生生态素养全面提升为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1]。它是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地区的高中教育仅仅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教育被长期忽视。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必须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由于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较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有利于提升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教师还可结合班级管理进行主题班会设计,将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中,提高高中班级的管理水平,这对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树立生态文明观,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能使其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代际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而要提高环保意识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而对高中生的态文明教育是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提高高中生的生态环保意识。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是通过将高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其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和学生是关键。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扮演好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具备生态道德观。而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生态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对高中生这个群体的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针对高中生浪费水电、粮食,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学校应该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从源头上帮助学生改正,引导学生树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消费”理念,自觉抵制“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科学打造生态校园、文明校园。
3.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同时也使人类走上了“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发展之路,以致全球出现极其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灾难。近些年,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现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的生态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首要任务。生态文明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略,提出中国应该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将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的重点,这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需求层次也在提高。以前人们的需要主要是在经济和物质方面,而现在人们的需求建立在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他们更加渴望绿水、青山、蓝天和拥有干净卫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高中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增强和提升高中生和整个国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普通高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及措施
1.坚持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唤醒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要提高高中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就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态文明知识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时,教师可联系实际对学生讲解为什么海平面会不断上升。教师可向学生解释,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全球冰川,特别是两极地区冰川融化加速;另一方面,由于海水的“热胀冷缩”,全球变暖导致海水体积膨胀。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海平面上升。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同时积极向家人及亲朋好友宣传。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其一要求活动主题明确,其二要求活动形式丰富新颖。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创建环保城市”工作,开展“生态文明你我同行”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师生广泛参与,争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卫士。
2.奠定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基石
在新生入学和军训教育中设置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主题班会,能让高中新生一入学就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活动中,除了设置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辅导课之外,学校也可以设置生态环境教育课,同时还可以设置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地理教师或者了解生态文明知识的教师担任日常教学工作。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如乡土文化、乡土文化进学校、跨文化交流等。因为当前学校在传播城市文明方面做得较多,而在传播乡土文化方面做得较少。学校不能只传承乡土文化,或只传播外来文化,只有将两者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生态文明。此外,对多样性经济发展方式的批判性思考,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和经验,以及参与乡村治理等,这都要求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更好地形成生态理念。
3.创新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
学校要创新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培养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新理念,广泛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征文及演讲比赛等,邀请环保工作人员到校举办环保讲座,举行“今天,我当环卫工人”的主题班会,借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同时,学校应加大生态文明宣传,通过微家园、班群等快捷方式,推行“生态宣传1+6”活动 (“1”指学生,“6”分别指父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使生态文明教育实现家校合育。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所学知识难度提高,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时间。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高中生的自我分辨能力、自控力基本形成,其参与意识强,乐于表现,形成了良好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扩大了交流的空间。国家为学校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学习内容。
结 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必经之路。高中校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但有利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对落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李兴华.高中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焦红军(1988.2—),男,甘肃陇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