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证相融,以赛促课”的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05-20周婷婷张浩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财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周婷婷 张浩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GXGZJ2017B005)。

摘 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财经人才所面临的就业创业形势,提出“课赛相融,以赛促课”的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介绍其内涵、意义和具体路径,希望对同类地方院校的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财经

自2015年7月国家发布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互联网+”上升到一种国家战略,创造出一种新业态经济、新商业模式,中国经济结构随之转型升级。在新业态的经济社会呈现迅猛发展时,人才资源的质量尤为重要。此时的财经类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财务经济类活动日趋复杂,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人才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新入职的财经专业毕业生大多综合分析能力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欠缺。

一、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一)岗位胜任能力有限

传统教学以理论教授为主,容易导致专业教育与行业要求相脱节,毕业生所学不能在岗位上立即运用,通过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后培训才能真正达到雇主的要求。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巨变,新时代背景下的财经类人才就业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岗位职责要求,而“敲门砖”往往是行业职称证书。单位面试招聘时往往是以证书来核查面试者是否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而那些在校成绩优异、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取得证书的学生就很大几率上丧失了很多工作的机会。

(二)职业可持续动力不足

传统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对财经专业技术能力的教授與训练;学校的考评方式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往往无法考查财经人才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否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上具备应有的素质。而这些往往是影响财经人才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

二、“课证相融,以赛促课”——优化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解析

针对现存问题,特提出“课赛相融,以赛促课”的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课证相融”的内涵、意义和具体路径

1.“课证相融”的内涵

这里的“课”通常指的是专业课或通识教育课,“证”不仅包括学历证书和行业职称证书(如初级会计师,初级审计师,初级经济师等),还包括其他非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驾照、心理咨询师、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等),以及其他证书(创新创业获奖证书、慕课课程学习证书、志愿者服务证等)。“课证相融”是要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之外的软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实践工作,实践工作又能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让财经类毕业生既具备学历水平又具备实操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也能够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

2.实施“课证相融”的现实意义

通过“课证相融”,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条件以及人才软实力均纳入考量范围,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同时掌握行业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毕业生毕业求职时,双证、甚至多证在手,应聘时能更好地符合招聘单位或个人的各方面要求,有利于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概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育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专业人才。课程是教育的主要载体,证书和比赛都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教授内容而展开,切不可本末倒置。

3.“课证相融”的实施路径

(1)设置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确保课程体系设计与财经专业核心能力相匹配,邀请企业及各财经行业专家来校研讨财经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讨论如何建立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人才,论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结合会计、财务管理或其他财经专业技能要求的课程开设为专业主干必修课程,科学优化不符合当前需要的专业课程,并从毕业生未来可能就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将会计职称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等证书中的主要课程或课程内容分解到专业主干或者专业选修课程中,形成“课证相融”具有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对不同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实施分流教学,建立差异多元的特色模式和标准,以满足财经专业“课证相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后续财经专业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内涵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每隔三至五年进行教材(包括实训内容)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能组织校企合作编写相应教学资源,并形成有自身特色及实用性于一体的教材体系,将是有极大裨益的。

(2)制定区域需求的教学培养

实施“课证相融”教学,应对接区域产业要求、结合区域用人需求,以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技能培养和创新创业为两翼,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以贺州学院为例,毕业生很多选择在广西或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因此可以在政企校协同育人合作紧密的情况下,培养产业定制化人才,如财务管理专业(碳酸钙产业方向),又如初级经济师考试设有15个专业,可以结合地方行业发展的需求选择急需人才的教育方向,农业、财政税收、金融或建筑等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3)建立健全重要的保障机制

“课证相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能以及职业转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质素。为了落实“课证相融”,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及时更新产业行业的发展标准,搭配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资源,都是必要的保障条件。硬件方面包括实验室、行业或虚拟仿真软件。软件方面包括最新版本的行业产业软件以及及时更新的师资知识,特别是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可能缺乏或长期未更新实践经验,不利于“课证相融”的达成。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学习或挂职,给予老师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企业会议,激励老师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找寻合适的行业产业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以赛促课”的内涵、意义和具体路径

1.“以赛促课”的内涵

针对上述财经类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往往表现不佳、职业态度和道德素养不足的现状,特提出“以赛促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学生积淀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里的“赛”通常包括学科竞赛(如“新道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新创业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学创杯”综合模拟大赛、“网中网”财务决策大赛、“挑战杯”、“福思特杯”审计精英挑战赛、POIC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创新创业比赛(如“互联网+”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及其他比赛。

2.“以赛促课”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时代对财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技术过硬,而且要理论全面、知识持续更新,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对其他人解释清晰事情的缘由,能够积极预测未来的趋势走向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面对压力不退缩,有着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要求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因此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掌握财经类人才需要掌握的新技术,并能通过竞赛式的压力环境,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其他能力与素质,如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

3.“以赛促课”的具体路径

(1)明确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财经类课程在经管类课程(包括管理学、公司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内在的整合优势,“以赛促课”则为课程的深入理解应用提供了较好的验证方式与实践平台。在教学设计中嵌入专业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的模拟实训,通过综合性的案例分析,自建财务模型并展开文字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引用;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比赛项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交际和综合预测、场景控制能力。通过比赛促进课程的学习,使得财经人才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知识,培养业财融合的思维,以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里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突出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基础性实验、社会性实践以及创意性实验等内容,在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体验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持续地增强创业能力。

(2)营造积极开拓的创新文化

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创业风险较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为可靠,这一传统的观点并不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财经类人才,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离不开对学生自主求职创业的鼓励,离不开对创新创业社团的支持。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宽裕的实践开展实习或创业经历。通过“以赛促课”,在模拟或虚拟仿真的环境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理论以外的实战经验和价值启示,进而肯定他们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其专业热情和创新创业热情,进而提高财经类人才综合素质,通过比赛最终达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人才培养目标。文化营造需要学校从政策、资金、平台、师资等多方面多维度的通力配合。

(3)健全多元化的组织平台

积极建设校级的创新创业管理中心(如创新创业主管部门下属的校级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协会)、创新创业园基地,同时在二级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院级创新创业实践协会)、商科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促使学生在不同层级的组织获得更多實践指导和专业培训。同时也需要吸纳更多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企教师,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更好地实现以赛促课、以赛育人。

参考文献:

[1]刘莹.高职会计专业岗证对接、课证融合课程构建研究[J].财富时代,2019(10):109.

[2]钟绍辉.1+X证书视域下高职院校课证融合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9,46(04):151-152.

[3]李海燕.基于“课证融合、竞赛引领”行动导向下的民办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0):27-28.

[4]蒋祝仙.“互联网+”背景下创课证赛深度融合的高校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6(03):177-178.

[5]张小玉,张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95-96.

作者简介:周婷婷,讲师,贺州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张浩,高级经济师,贺州学院审计处副科长;通讯作者:张浩(1976-),汉族,湖北省市人,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贺州学院审计处副科长。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财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财经日历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