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浅议
2020-05-19吕静
吕静
摘 要: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初中英语课堂现在普遍存在“学生不会说、不敢说、听不懂,教师不愿教、不会教”等问题,旨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教学建议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的核心技能,但在我国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語”和“聋子英语”的现象极为普遍,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依然不敢张口用英语交流,也听不懂英语对话。这样,英语变成了一门“为学而学”的考试学科,而不是一门“用于交流”的工具语言。下面分析影响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的心智与教材难易程度脱节
学生自身心智成熟度和教材难易程度脱节,造成学生觉得幼稚,懒得说;词汇短语句型的积累量较小,造成学生“不是不想说,而是不会说”。
当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所学知识达到一致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时,学生就会对英语听说产生兴趣。但若教材内容过易,就会让学生觉得幼稚、懒得说,而真正想说的却说不出。于是,对英语听说的兴趣就在“懒得说”和“不会说”中消磨殆尽了。
教学建议:
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英语教材进行删减增补整合。删去“不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讲解或练习意义不大”的内容,增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内容。但需注意进行课外拓展时,内容不要过难过多,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缺乏英语环境
缺乏真实语境的耳濡目染,单纯靠课堂营造的人为环境去进行听说训练,造成学生能听懂老师的“中式英语”,听不懂“纯正英语”;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同性,致使学生听不懂。
其一,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语调、重音节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绝大部分初中教师为非英语母语者,受中文的干扰,教师很难在日常教学中用自身的言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听力输入,学生在这种中式英语下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不规范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听力理解习惯。其二,很多时候,谈话双方进行顺利交谈的前提是“交谈双方拥有相同的知识背景”。而我国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以致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听不懂外国人在谈什么,也很难对此进行恰当的回应。
教学建议:
l.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纯正英语发音,或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母语者录制的视听资料,让其适应正规英语的听说方式。
2.教师注意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以便学生在听说时能激活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储备。
三、强化学生朗读跟读练习
教师在培养听说能力时,片面注重“就题论题”,缺乏对学生听说能力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听说能力技巧的指导和培养。
第一,有些老师忽略语音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处理语言点和语法的学习。即便是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也是一读而过,不做过多要求。第二,在教学中老师一味让学生盲目地听,为听而听,不注重对学生听的过程的指导,忽视学生的整篇理解。第三,在训练听说时,缺乏对学生听说能力技巧性的指导,比如只有少部分教师会告诉学生 “听语篇时,只要把握5WIH,其余的抓取核心关键词即可”。
教学建议:
l.强化朗读跟读练习,注重学生语音语调、节奏重音的培养,为其日后的听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听说能力的技巧指导。要让学生懂得“skimming & sc-anning”“意群”“关键词句”;还要让学生理解口语交流中的“情感基调”“语言色彩”。
四、学生自身对听说能力不重视,存在惰性和盲目性
听说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锲而不舍地坚持。而部分学生要么很难坚持,要么根本不理会听说。还有的学生很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听说材料,而过于复杂的听力材料只能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方法措施:
l.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欲达到的合理目标水平,从而指导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听说练习材料。
2.变更学生“听说不重要”的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督促学生被动学习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发展是英语学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英语教师在针对本班学生进行听说教学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客观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苏慧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究:以Unit 7 Section A为例[J].英语教师,2019(22):13-18.
[2]赖徽媛.浅析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9(18).
[3]杨琴.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19):47-48.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