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思考

2020-05-19侯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侯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分析及研究来实现寓教于乐。疑问是情境教学中的重点及核心,通过疑问来促进学生生成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这一点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在分析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体验学习材料,因此大部分的情境教学对学生个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有效设置,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外,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认可度和接受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再现,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情境时,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对问题情境的作用及价值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充分体现教学信息的吸引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素质。大部分的创造过程比较复杂,主要以提出假设、创立新的结论和新的方法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难度较高,包含的方法较为多元,教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学情,严格围绕教育教学重点及难点来设置教学情境,确保教学情境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

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有限,只能够以表层认知为主,无法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教师需要分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然后给予学生恰当可行的指导,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有的学生无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许多认知需求,如果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数学课来说,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就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进而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之中自主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一、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大部分的学科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能够实现数学与教科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就能够充分体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相结合,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确保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设置悬念和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求知欲,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问题数学化,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分析生活中的各类数学现象,增长学生的数学学习本领。数学知识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比如,讲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例如,小亮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面圆形的镜子。希望配置一面一样大小的镜子,但他只有一堆残片,小亮不知道这面镜子的半径和圆心,因此感觉非常沮丧。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大家能够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吗?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几何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学生的学习热情处于积极的状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呈现,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这一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完美融合。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紧密,教师需要着眼学生数学能力的训练过程,主动传授数学知识,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注入生活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这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确保数学教学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创设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采取简单复习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准确迁移。

例如,很多学生对“幂的乘方”这一知识点感觉比较陌生,认为学习难度偏大。其实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着眼于幂的乘方法则,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种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切入点,再正式引入新课,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同时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和探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及迁移,通过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帮助学生自主解决个人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三、从探究性学习方法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式学习以不同的学科领域为依据,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元素,确定研究主题。其中,情境创设非常重要。大部分的情境与学术研究比较类似,学生可以主动分析和发现问题,在实验操作调查的过程中搜集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及互动。虽然整个探究活动比较复杂,但学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提升个人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较快,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

例如,老师提出问题:国庆期间,小明打算从太原去北京旅游,从太原到北京乘坐高铁,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客车要依次停靠5个小站,请问客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一路上,乘客总共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乘车路线?

教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上述问题一经提出,学习气氛一下被调动起来,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起来。教师可趁机点拨:如果我们把行车路线抽象成一条线段,每个车站都看作线段上的点,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什么问题呢?由此引出“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于是,学生开始画图,互相讨论,积极投入到探究结论之中。

四、从生动有趣味的故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师需要保证自身所创设的情境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将更多趣味化的元素融入其中,体现问题情形的合理性,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和实践操作中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故事教学非常有效,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天性。大部分的数学知识与故事存在密切联系,教师需要注重语言描绘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几何图形是直观的,而代数方程则比较抽象,能不能用直观图形来表示抽象的问题呢?笛卡尔认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爬上爬下,在蜘蛛网上左右拉丝。这使笛卡尔豁然开朗。他想,如果把蜘蛛看作一个点,能不能用一组数确定它在屋子里的不同位置呢?由此,笛卡尔创建了直角坐标系。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王国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完成逻辑思维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思维策略及方式,进而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之中,数学情境必不可少。数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研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及认知。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主动联想的过程中,结合个人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兴趣进行主动探索,获取不同的知识,高效解决问题。另外,作为数学的心脏,问题分析非常关键。只有确保学生产生不同的问题,才能够指明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师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确保学生能够不断拓展个人的思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在拓展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在个人兴趣的指导下主动分析不同的数学情境,这一点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有明顯的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高效教学。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