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2020-05-19赵青年
赵青年
摘 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受作者情感的熏陶从而得到启发,同时学会文章的选题、组织结构、写作技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依据自己切身的感悟,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以读促写;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科目中的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偏弱,写作对于学生来说也很苦恼。对出现的这种问题,人们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或者在日常阅读中没有很好地利用有效的阅读资源。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加强对阅读的重視程度,通过不断深入的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1]。
一、在阅读前提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更加注重文章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文章的思考。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同时还会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寻答案。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依据实际阅读情况展开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此能够对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初中语文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学习到汉语言的语法特点以及表达方式。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应当将读和写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让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较重,课业较为紧张,所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同样也就没有很多时间来阅读。但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逐渐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哪怕是每天只有很少的时间,也要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对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
相关研究表明,阅读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鲜明生动的好词、好句,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去探究这个世界,而非亲身实践,这就为学生省去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其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有力地提升语感。书籍中的很多语言都是作家反复锤炼的结果,语言使用较为规范,书面表达较为准确。
四、指导学生精读,积累写作素材
广泛阅读书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讲,人们要重视加强学生精读书的培养。在精读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一些内容相对丰富,语言表达较为生动形象,对故事情节细节也有很好处理的书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对于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处理要指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故事整体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深入精读可以促进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对细节有合理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细节处理能力,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富有感情。
五、在理解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写作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理解加想象的形式来展开扩写。语文课文中结尾部分往往会给大家留下悬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为文章续写结尾。在训练写作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在理解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写作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写作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例如,《最后一课》中“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是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展开结尾的写作。续写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本课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写作锻炼提供机会[2]。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将学生的阅读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推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武.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29.
[2]张志娟.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培养小学中高年级阅读写作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9(36):75.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