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2020-05-19陈洪鸣
陈洪鸣
摘 要:初中物理教材中涵盖了比较多的电磁感应、天平测重等物理实验的概念以及原理,学生可以学习到电磁感应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理,从而提升物理素养。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应当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中,在教学时将学生设定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面对问题时可以及时得到解决,进而理解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由于初中生的物理实验创新能力不强,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时常常对实验现象产生不解,导致在实验中常常死记硬背操作流程,而没有注重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感到困难。因此,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析知识难点并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难度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设定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从而完成物理实验操作。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难点
1.物理实验的种类众多,难以设计恰当的实验
由于实验种类有许多,不同的实验对应着不同的物理知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当充分学习教材知识,并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物理知识基础。另外,老师在设置实验时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恰当的实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因此,首先要求老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物理知识并根据实验种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阿基米德”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密度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测量密度所用的实验手法及实验现象来向学生展示,并根据使用现象向学生讲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密度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密度,从而使学生理解密度测量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头的密度。要求学生根据密度计算公式自主设计实验流程,使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并参与实验提高探究能力,加深学习印象。在测量石头密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并利用量筒测量排开水的体积,最终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得出石头的密度。因此,在实验过程的设计中,老师需要设计恰当的网络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热情。
2.物理实验过程过于程序化
现阶段,初中学校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呈现出一种畸形的教育模式,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老师不能错误地运用教学方式,应当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可以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并提高创新能力。物理核心素养是启发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将实验课堂还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3.物理实验器材紧缺
开展實验需要充足的实验器材,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实验器材仅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使用。学生想要学习教材中未提及的实验非常困难,这是学校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的。倘若学校不能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就会妨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下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学科,不能依靠背、记等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因此,老师需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初中实验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不仅会使实验课堂变得特别枯燥,而且会使学生无法提高物理素养。因此,利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重视实验的设计,并在实验中融入物理素养的培养,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成长。另外,老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当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之前了解实验内容以及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验证老师提出的疑问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时要根据中招物理实验考题要求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中招考试成绩,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物理素养。最后,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受伤。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纠正操作手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给学生作出解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
综上所述,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使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的学习培养物理素养,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困难。因此,老师要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唐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李鸿先.初中物理实践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万芳丽.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