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运用的探索”开题报告
2020-05-19崔秀
崔秀
摘 要:乡土历史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历史,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众多辅导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历史;素质教育;历史教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统编教材主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阐述其文明的发展进程,对地方历史的叙述简略甚至没有。
历史是人类已经消失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青少年来说,历史离他们比较遥远,没有亲近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起来兴趣不高,仅仅依靠历史教科书,学生不可能真正融入历史学习中。
为了培养有公民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规定:各学校可自编教材,以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可自编乡土教材,充实教学内容。这就为乡土历史走进初中历史课堂提供了机遇。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发展史,我们的家乡是祖国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家乡山川地貌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为家乡的发展流血流汗、牺牲生命贡献青春与力量的人物事迹,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对自己家乡有着特殊情怀的人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形成学科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成为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能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
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地方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探索适合我校自身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师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由教书向研究型转变;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地方史资料,增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我校形成地方历史校本课程资源。
二、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各地都保存着极其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风俗习惯等地方史,内容极其丰富。地方史贴近学生生活,就在学生身边,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学生乐于探索。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景泰历史悠久,早在4500年前,先民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设了媪围县,唐朝时是丝绸之路北线路的必经之地。明朝修长城、建堡、移民屯田,1936年红军西路军与马家军展开了血战,足迹踏遍了三分之二的村庄,景泰县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巨变,工业崛起,商业繁荣,交通邮电、科教卫生事业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地方史蕴含着宝贵的物质资源与强大的精神财富,挖掘地方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挖掘地方史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收集、整理资料,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历史课堂中合理利用地方史,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构建新时代的历史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有一定特色的课堂教学,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如通过课堂中对红四军英勇作战的学习,以弘扬为理想与信念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使地方历史资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
3.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让教学更有效”的目的。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我校历史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我校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题的创新之处及亮点
从构建地方历史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性研究,把历史地方课程研究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重实效。
本课题的实践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课题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发动学生搜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自己家乡的“小人物”的人和事,虽然他们不是国家或者世界的著名人物、特级英雄,但是他们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家乡的发展与繁荣贡献了青春与力量,我们要关注他们,记住他们,为他们树碑立传。通过这样的活动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所以本课题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题,亮点一是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教育学科的要求;二是内容新,如采访相关人物、扫烈士陵、参观历史博物馆,考证来源等,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补缀历史事件,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学俊.关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优化配置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2(11).
[2]李树江.西路军在景泰[M].白银:景泰县党办史,2014-05.
[3]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4]王建丽.浅议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N].甘肃日报,2008-12-04.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运用的探索”(课题编号:BY[2014]G149)研究成果。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