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大意”的成因分析
2020-05-19沈意元
沈意元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因大意造成了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是否引起了重视?是否分析了大意产生的根本原因?面对大意,又有何良策去矫正与克服,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大意;分析
一、“大意”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还比较生疏。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必须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形成记忆,才会运用所记忆的知识加以应用,多次做题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学完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一章后,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解已知一角求其他两角,而且还要会解已知不相等的两边长,求等腰△的周长等。学生要达到这些能力,必须学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要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定理。否则,答题过程中会出现丢三落四,解题结果不完整的现象,这种大意都是因为学生的熟练度不够所致。
二、“大意”是因为学生对数学中基本理论的模糊。
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数学课本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推论、判定的模糊,加上对运算定律,法则的生疏,甚至搞不清一些常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等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头脑中模棱两可的现象。老师讲课时,有些学生总觉得都会,但每当测试时,错误又百出。“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学生对理论缺乏实践,所以才会因理论模糊而造成大意。
三、“大意”是因为学生学习与作业的态度有问题
很多孩子,平时写作业的态度就不够认真,在审题、验算过程以及计算结果上,从不检查,也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这些都是习惯的问题。另外有些学生书写时总是字迹潦草,毫无章法;解题过程书写不按顺序,上下颠倒,左右不分,东拼西凑;甚至有些孩子答题不规范,总喜欢“直奔主题”,给个结果。这样不但容易出错,而且会导致按步骤得分时而得到分,也给自己的卷后检查造成困难。我们平日做数学计算题时,同样一个人,做同样一道题,可能会出现重复计算一两次,答案却不相同。这时候如果明知道答案有问题,还觉得“没关系”,随便写个答案忽悠一下,这样不出错才怪。很显然,大意很大程度发生在学生对待学习与作业的态度上。
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熟知概念,掌握技能,提高效率
要克服“大意”的毛病,学生一定认真听好每节课。对每一章的内容,一定要吃透,决不能一知半解。对于学习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紧抓不放,究其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系统过一遍,彻底理清理顺。除此之外,我们的学生还应该熟知、熟用数学中所有的运算定律、顺序与法则;还必须掌握一些运算技巧,如分母是2、4、5、8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0以内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近似值以及21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值和15、25、35…95的平方值速答。
实践证明,数学计算中适时使用一些技巧,既可以摆脱计算工具的依赖,又可以做到计算又快又准的高效答题。
(二)端正态度,改变习惯,确保质量
学生平时学习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要把每次作业练习当作考试来对待,决不敷衍了事,先把手机、电脑、电视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地完成。从而逐渐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
读题一定要养成谨慎斟酌的习惯,尤其碰到较长的文字阅读题时,更要“细嚼慢咽”。边阅读,边思考,去“粗枝”,留“主干”,摘录有用信息,把握重点,认真研究分析。切忌解题过程中题目没有读完,就轻易下结论的冲动。
另外,因为数学解题很多计算都在稿纸上进行,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式子,然后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這时候,如果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弄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所以要求学生选择洁净的纸张,不建议使用旧书籍来做。旧书籍因为文字的干扰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而心烦意乱。
作业完后一定要养成耐心检查的习惯,这既是保证作业质量不可缺少的步骤,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克服大意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完一道题目后,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数值结果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这时候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刚才的计算过程是否发生了错误。
(三)适当惩戒,持之以恒,走向成功。
自己在每一次大意之后,应当给自己一次惩罚,但惩罚不等于自残,我们不提倡那种影视剧中日本的武术道精神,最好的方法是把毛病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形成自己的犯错日记集或独立错题本。对于犯错日记、错题本中的错题,要经常去翻看,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把这个大意的坏毛病,用细心去替换掉。细心的好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大意就将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