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中医院档案管理发展新突破
2020-05-19郑丽娟
郑丽娟
【摘要】中医院档案管理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然而,在中医院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疗设备上,而忽视了对中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建立数字化中医药档案管理体系已成必然趋势,本文从中医院数字档案管理概述入手,剖析了目前数字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化时代中医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可行性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医院档案
一、中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医院综合档案室的数量和信息量显著增加。档案管理由传统的纸质型向电子型、档案利用由档案室查询向借助互联网平台检索转变已成大势所趋。中医院通过实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立档案信息统一管理、分级共享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文件的落实传达、医疗技术信息共享等提供保障,对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宽档案利用途径,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档案数字化是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原有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建立完整的信息目录库,后期查询、利用只需输入关键词或重要信息即可实现检索,深刻改变了档案信息的载体及形态,突破了档案利用的时空限制,极大提升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利于档案自身保护,促进档案工作发展。档案数字化后,档案的查询利用借助科技手段,将纸质档案内容以数字信息的形式输出,避免了对原始档案的破坏,有利于档案自身保护。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大量重要的文件资料、医疗技术探索等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对象,数字化档案能涵盖党建、行政、教学、医疗等方方面面,满足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医院档案数字化的现状
(一)与医疗、中医药数据库、OA等系统不兼容。近年来,多数中医医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但是,还是很难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难题。很多医院的医疗系统、中医药数据库、OA等系统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需要进行“二次”重复录入,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影响了档案数字化效率。
(二)存储介质影响了档案数字化的完整性。目前档案数字化载体主要有:光盘、磁盘和硬盘,这些存储介质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外力划伤、温湿度等外部因素影响存储介质中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影响了档案数字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三)档案信息的可操作性影响了档案的安全性。档案数字化后信息容易被复制、篡改或删除,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隐患,这就对数字化档案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单位档案数字化后对原始的电子数据保管不够严格,网络安全隐患仍然非常严峻。
(四)数字档案开发利用较为薄弱。中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多是分布于各业务科室的兼职档案员,专业素质不强,对档案的数字化程度局限在文件的保存方面,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几乎还是空白。此外,对档案数字化编研成果较少,制约了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中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
(一)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要与其他系统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规范,统一对接端口,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重视中医特色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在资料收集整理时突出中医特色档案,丰富中医院特色文献资料。
(二)技术保障,积极应用档案数字化技术。一方面,要加快數字化管理的总体设计,加大数字化硬件的资金投入,为档案部门购置先进的高速扫描仪、备份磁盘、“二十防”必要设备;另一方面,要对数字档案载体定期进行检测和拷贝,根据不同的载体检测时限定期检查备份,防止数字载体受到温度、环境、磁性以及黑客侵入的影响。
(三)提供保障,确保数字化数据安全。一方面,要加强硬件方面的投入,合理选择高性能的管理软件,根据数字化管理要求,定期做好数据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通过身份证验证设置、防病毒体系的构建、元数据格式固定,以及数据备份等形式确保数据安全。
(四)注重培养,培育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人尽其才,加大对档案数字化编研力度,发掘档案资源价值,将“死档案”变“活档案”。同时要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激发档案利用活力,发挥数字档案功能利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冯亚光.论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必然趋势[J].黑龙江档案,2019(04):61.
[2]张晓君.数字档案在医院档案中的应用价值[J].办公室业务,2019(13):89.
[3]王欣.数字化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的转型探索[J].智库时代,2019(1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