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产保险发展现状研究

2020-05-19孙智洋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财产保险数据分析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对于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我国的研究较为不足,通过梳理文献,得出现阶段财产保险业发展现状,在通过对数据简要分析,得出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现状。我国财产保险业现阶段存在市场集中度过高、竞争环境恶劣、资本结构中负债占比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财产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我国财产保险业应当把握保险业发展趋势,抓住信息时代的浪潮,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降低成本获得发展。

关键词:财产保险;数据分析;新渠道

一、文献综述

钟水映;李强谊;肖攀(2016)通过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研究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情况,认为我国保险业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均衡,未来有长远的发展空间?。田玲、高俊(2011)通过1999-2009年保险市场以及GDP的相关季度数据,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得出我国保险业主要作用在于抑制经济波动,而对于经济增长作用还不明显。魏平、魏丽(2018)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 (Source OECD) 的统计数据,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详细分析了选自三个大洲的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七个代表性国家的财产保险业务结构情况,尝试估算出各类业务的优化参考区间。认为我国财产险业务中应当以日本、韩国为参照,机动车辆保险远高于日本56.21%,韩国的46.37%。综合来看我国现阶段对于财产保险研究滞后,积极性也不高。以保险为检索词得出2019年文章13566篇,而当以财产险为检索词是2019年文章仅44篇。研究占比重低且多普通期刊论文,权威专家与硕博研究较少,相对于财产保险应当在保险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严重不匹配。同时,财产保险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被严重的低估,人民对于家庭财产保险意识不到位。因此,如何发挥财产保险对于经济的增长作用成为当前研究财产险工作的重点。

二、我国财产险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657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6%,总保费规模已经超国英国、日本,仅在美国之下,位列世界第二。原保险保费收入在保险业的定义中的体现了保险市场发展的规模和程度, 而原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1980年,我国保险业刚开始恢复营业之时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到2016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突破3万亿,达到30904.2亿元,保费规模世界第二。研究1999到2017这20年的保险业发展历程,我国保费收入仅在2011年有1.3%的负增长, 与2012年取得8.01%的个位数增长,其余年份均保持着双位数的高增长速度,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罕见。双位数的保费年增长率也显示我国保险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强劲的增长动力与光明的未来。

我國机动车辆的保险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强制交强险的规定,致使机动车辆保险占据财产保险的比重已经超过71.35%,达到了7521亿元,而家庭财产保险一直居于微弱地位,占比仅为0.5%,这与我国家庭财产中房屋占我国居民财产的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可能是由于我家庭部门财产保险的风险意识不足保险公司对其的宣传不够导致。同样的我国居民在国内保险公司所能获得家庭保险种类较少,多数为房屋险、内部装饰等保险。而对于手机、电脑、照相机等可移动的具有较高价值的物品保险种类不足,也是进一步制约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的因素。

三、我国财产险行业的发展特征

(一)市场集中情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提出的寡占理论,通过行业集中度CR4与CR8对我国保险市场结构进行划分,我国保险市场CR4从2010年的71.25%下降至2018年的68.35%,下降2.9个百分点,CR8从82.33%变为为82.74%,上升0.11个百分点。在这一时间段内,我国保险业市场结构未出现改变,又由于我国供给侧改革,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保险业也许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集中寡占型。

(二)市场竞争状况。我国各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比与各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相对稳定未出现任何较大变化,其中机动车辆保险一直是财产保险公司业务与财产保险业务中最为紧要的业务,从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占比均超70%。然而,位居第二的企业财产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却不到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10%,这使得我国各大保险公司的市场高度重合,这情况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其由于财力、经营时间等均不如大型保险公司,导致中小保险公司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保费收入过低,经营难度大,发展困难。同样的,对于大型保险公司而言,由于保险种类较少,创新不足,也使得保险公司价格竞争激烈,在市场竞争中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价格战横行。

(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情况。我国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现阶段运营状况良好,以占市场份额2017年原保险保费占总68.35%的四个大型财产保险公司来看,当为计入未决赔付额时,人保财险、太保财险赔付比率分别为57.19%,56.07%,即使全部加上未决赔付,最高比例的人保财险,在赔付比例为86.67%。

四、我国财产险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内部控制问题突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新型的销售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为财产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当前新形势下,手机投保、电脑投保等多种投保方式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客户的需要,也丰富了当前财产保险的种类。但存在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无法很好的与新型投保方式与保险种类相结合的状况,导致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脱节、无人执行等状况。同时,当前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法律机构,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建立在一种盲目的基础上,部分甚至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公司企业文化管理不足财务保险公司过于重视员工的绩效,内部控制审核极其松懈,对企业人员变动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仅2019年年初至11月末银保监会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四个财产保险公司中三个关于财产保险公司违规任命人员,一个为违规提取保险资金投资。财产保险公司的违规处罚决议占比达高达25%。

(二)市场前景不确定。财产保险业“马太效应”显著,我国人保、平安、太平产险,三大产险公司占据了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份额的60%,其净利润占比更是高达100%以上。这样的情况下,众多的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市场上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来分薄成本,呈现理赔率和费用率双高的情况,发展前景不确定。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浮动费率的出现,导致了保费下降,保障种类增多,各大财险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纷纷通过各种合法、违法手段抢占市场。使得保险公司盈利下降,国际经验也表明,费改使得价格管制放松,机动车辆保费下降幅度在3%-25%之间,行业盈利空间下降。受机动车辆综合成本率上升,我国的车险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其中综合费率占比接近40%,部分保险公司出现持续亏损的状态。以我国富邦公司在2017年的损益表,可以哼轻易的看出,我国财险公司的综合费率超高,降低财险费率成为我国当前财险公司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新的竞争者涌现。随着对金融混业经营的解禁,拥有大量现金流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涉足保险行业,财产保险作为保险业支柱之一当然也不可避免。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放开,混业经营,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巨大。?首先,混业经营带来了金融业务经营范围的放开, 使得一些有资本、有实力的银行开始自由涉足保险业务。相交保险业银行业发展时间长,有着国家信誉的隐性担保,再加上银行所拥有的顾客信息完备,种种优势使得银行在保险业务市场上能强力抢占市场。导致了,传统的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着在其核心业务上面临威胁。同时,放开监管与混业经营在一方面使得保险公司其所拥有的自有资金与保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这样的金融开放也使得保险业的经营风险加大,特别是国外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国外机构的进入带来了发展多年来的经验,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的技术与理念。国外保险机构带来保险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使得我国保险业的平均利润率有所下降,也促使保险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提高自己,加强企业建设,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的优势去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下,2015年1月,保监会(银保监会)正式下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鼓励发展相互保险行业,相对于保险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2亿元,相互保险组织不仅对初始注册资金仅要求1亿元,且对股东资格要求也较为宽松。由于我国相互保险组织发展时间较短,行业经营范围划分不清楚,使得许多的相互保险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财产保险公司的性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压缩了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

(四)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思维和思维方式面临冲击,并可能产生颠覆式的影响。保险业面临着其它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和创新科技公司等多个方面的业务分割的竞争压力。原保险企业已经形成的产品、定价、销售、理赔、投资等全链条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除了对保险原有保障功能外,还需要保值增值功能,保险公司必须运用将其资金通过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充分利用其资金优势,做到保障功能,保值、增值功能的有效结合。二是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迅速扩大,传统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也将面临挑战。保险公司原有仅通过获取保费与支付赔偿金的差额利润获取模式,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对资金的低利用效率是现代社会难以接受的,保险公司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三是保险业在大数据运用、云计算技术以及互联网运营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但受限于现有数据基础和分析模型比较薄弱,保险业同银行、证券业、互联网金融、电商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而言,保险企业在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才刚剛起步,大部分企业还只是散点式的应用,规模不大、尚未形成全面的突破。此外,数据孤岛效应明显,大数据行业应用未实现全面的突破。保险公司在挖掘内部数据,收集外部信息,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等的能力上,各个保险公司能力上差距很大,再加上各个公司之间的信息未能有效的相互衔接,使得总体上信息的利用效率很低。这些挑战加上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全球保险业重塑等。对保险公司而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五、相关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强化应该是自上而下进行,因此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增强财产保险公司决策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让企业对财产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初步的认识,由高层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更进一步,内部管理体制应财务人员为中心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增强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体制。在此基础上增加内部违规、法律违规的惩处力度,完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公信力。同时,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的使用,财产保险必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建立与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将风险化解在微弱之时。

(二)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长久以来通过线下实体机构进行营销。以机动车辆综合保险而言,传统模式多依靠于4S店,以4S店为中介机构帮助保险公司分担承担和理赔的流程。而如今,网络渠道的兴起,大数据分析的出现,使得保险公司能够获得顾客的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宜的保险种类。再加上竞争的加剧,传统中介渠道的巨额比例的手续费用已经严重阻碍保险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兴销售渠道具有低成本、易监督、易核算等诸多的优点值得保险公司进一步挖掘其潜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绘制客户脸谱的能力。财产保险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别绘制了各层级客户脸谱。各级机构参考年龄、性别、产品、渠道、地域、保单件数和保障种类等多个因素,借助大数分析和云计算,益加全面精准地解读客户,敏捷发现这类客户的风险保障缺口、财务管理需求和服务保障需求。数字化是降低保险企业成本的关键杠杆。企业员工的培训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注重员工的培训,建立恰当的考评体系,保证有技术、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保险姓保”原则。从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趋势来看,“保险姓保”重新回归主流理念。保险企业要谋取生存和求得发展必然要经历从重规模轻价值、重个别业务指标轻综合实力向重内涵价值、重核心竞争力、重均衡发展转型。转型是个阶段性的过程,不可能“一夜成林”,它是一条夯实内功的前进之路。厚积薄发,突破跨越,将会开启新的一片蓝天,也将开启一个划时代的明天。财产保险行业加强本身的保险功能为我国企业、家庭提供物质保障,防止因为突发事故导致企业、家庭出现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应当是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发挥其应当有的作用的前提。政府在规章制度上也应当有所偏向,加强对财产保险业发展的引导与监督。

参考文献:

[1]山娜.我国健康保险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经济,2019,(07).

[2]钟水映,李强谊,肖攀.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J].保险研究,2016,(03).

[3]田玲,高俊.“助推器”还是“稳定器”:保险业对经济产出作用的经验证据[J].保险研究,2011(03):26-35.

[4]魏平,魏丽.国际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研究及启示[J].保险研究,2018(03):14-39.

[5]彭雪梅,曾紫芬.保险市场集中度与公司财务稳定性——基于中国财产保险数据[J].保险研究,2018(03):40-56.

[6]王莉莉.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综合费用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孙智洋(1993—),男,汉族,四川自贡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在读,金融学,研究方向:证券市场与投资研究。

猜你喜欢

财产保险数据分析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探析
试论财产保险在地方政府扶贫中的功能和举措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
关于保险受益人适用范围的法律思考
我国中小商业企业如何利用保险保障产品销售分析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财产保险市场需求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