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理论思考
2020-05-19张治贵
张治贵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也正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对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理论进行探究,从实际的课堂出发,创立理论和时间的契合点,不断驱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31,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190-01
何为同课异构?从字面俩来说,就是同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师自身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的一种校验方法。所谓“同”,就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谓“异”,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教师之间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经验。这样的教研方式,旨在激发教师的创新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施展科学合理的教学,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注重设计环节的统一性和独立性
在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时,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从标准要求出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统一性和獨立性。同课异构是一种教研方式,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完成的,需要学校组织教研团队,一同研究学习和设计教学,才能在课堂中运用。其中,必须遵循“先集中、后分散、再集中”的原则,将同课异构的任务分割成一个个小的目标,逐一实现。首先,教师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学习材料,根据教学标准制定一个统一的目标,标注重难点。其次,教师再根据这个统一的标准,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独立进行备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教师们通过研究部门建立的平台展示了一个一级同构教学研讨会。
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就是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适合教师自己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的教师可能会选择深入分析论证语言事实,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积累知识十分有利。而有的教师选择组织学生围绕一些语言项目开展小组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十分有效。但前者师生之间几乎没什么沟通交流,也没有时间进行这样的环节;后者有时会使学生对某些语言项目或结构理解不够透彻,影响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上,还应多结合其他教师的方式,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二、加强导入环节的简洁性和吸引力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开端,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但是课堂的导入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地把握,如果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导致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只会过度消耗学生们的热情。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导入,就无法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对于上课毫无兴趣,自然也就不能对知识做到温故知新。因此,教师应想法设法将课堂导入设计简短有力,合理运用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当然课堂导入也应充分强调目的性,用简短的语言将思想内容展示出来,同时也要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给课堂增添色彩。
例如,教师在教学与树有关的单词时,就可以准备一首《Lemon tree》,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通过多媒体把这首歌的歌词、翻译等信息,展示给学生观看。当歌曲结束以后,教师就要对树进行介绍,然后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树,运用这样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和学生息息相关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重视反思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课异构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课程反思加以分析和应用,因此反思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应注意备课,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在评价课时提出合理的意见,通过这种方法促使教师课后反思和优化教学。必要时,可邀请教育专家对学校教师公开课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整个评价过程努力做到开放、充分和有效。这种新的活动不仅要在年轻教师中流行,而且要吸引老教师的参与,力求提高整个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只有通过客观地评价和充分地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正向的改变,不断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运用在中小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方式方法虽有不同,但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去运用知识。所以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尝试,对“同课异构”的实质和内涵进行适当地把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去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庆梅.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理论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03):3-7.
[2]陈瑞生.同课异构: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研究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