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2020-05-19吴鲁方
吴鲁方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想要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除了要加强知识教育之外,还应重视德育教育。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本文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如何将其渗透到教育活动中,促进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B038,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33-0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体系,并传承至今。其中大量的优秀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育教育可以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素材,使广大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信念以及思想观念,以此激励自身不断改进提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在巩固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视也在持续提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是突破当前德育困境的有效措施,有助于解决中学生德育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综合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中学生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为教育目标的达成扫平障碍
目前,我国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三:忽视学生个体思维以及道德水平的差异性,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德育教育的方式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德育教育内容单一,理论占比大,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而降传统优秀文化引入其中,可以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思想以及方法等进行补充。人本理念可以使学生的个体差异获得充分的重视。
(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独特思想道德,能够对人的自我修养和约束提供良好的参考,将其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修身,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优秀的人文素养,获得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长期处于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广大教师和学生会自觉的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走入到校园生活中。在上述过程中,师生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覆盖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一体化德育网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针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实际上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联合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共同构建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们时刻沐浴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光辉之下,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将其渗透到现有的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中,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增加学生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氛围。此外,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渠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如百家讲坛就是成功案例。加强对媒体舆论环境的监督,适当的控制娱乐类节目的数量。在家庭方面,廣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孩子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如教导孩子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篇目。同时还要亲身践行孝悌、尊老爱幼等品德,为孩子做正确榜样。
(二)积极开展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学下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首先在校内,可以组织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如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开展各类传统技艺比赛(书法、绘画、曲艺),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此外,在家庭中,学生也可以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或是在传统节日中由父母带领解除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祭奠祖先。
(三)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想要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于中学生德育教育,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和鉴别,挑选出其中的优秀部分,服务于中学德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培养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中学生德育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还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学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将其中的精华和学校教育教学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伟涛.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与初中生德育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132.
[2]周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方法[J].文存阅刊,201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