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克服方法初探
2020-05-19赵旭倩
【摘要】在大多数人的英语学习中,最为头痛的便是英语听力的学习,因为在教学中英语听力往往都是很容易被轻视的部分,而把侧重点放在语法以及单词的背诵上,最终导致英语分数低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听力问题。中学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英语作为三门主要科目中的一科可以说是难上之难,重中之重,所以要找出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障碍以及做出有效的措施就很有必要。本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英语听力;中学英语;听力障碍
【作者简介】赵旭倩,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七中学。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障碍探析
1.学生练习不足,缺乏学习听力的技巧。现在中学生学习时间非常紧张,经常做作业做到焦头烂额,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练习英语听力。但俗话说熟能生巧,意思是练习的足够多了,就会有一定的技巧性,才能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现在中学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练习不足,没有积累到达到质变程度,导致听力障碍。
2.英语单词口语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学设置的学习科目有很多,英语只是作为其中一门学科,并且是一门语言学科,得到的重视相对来说就比较少,导致大部分中学生的单词掌握量都达不到应该掌握的程度,同时口语的基础也较为薄弱。如果在平常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中,添加一些常用的或是更为复杂的英语口语,则对英语听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掌握足够的英语单词量以及足够的口语基础对英语听力的练习会更有帮助。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教师自身英语素质不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师德为先,是首要条件,同时做一名英语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也是尤其重要的。试想如果连老师自身的英语素质都不高,那么也就无法教导学生,同时大部分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同样不重视英语听力的练习,从而造成学生英语听力的短板。
2.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其实在教学中也不乏老师注重听力的教学,这些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学习听力,更感兴趣,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拟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比如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听广播,或者让同学之间相互提问回答,但是這样的方法老师无法监督到所有的学生,而且大部分的学生自觉性也比较差,所以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解决的措施
1.老师必须规范发音,提高自身英语素质。中学阶段的学生接触英语已经是非常规范化了,不是小学阶段的看图,会读就可以的,那么老师的带领就尤为重要了。首先是老师的发音,老师发音的标准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试想一个老师如果自己发音都不标准,还怎么去教好自己的学生,所以英语老师应该多练习自己的口语,纠正错误发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全英式的教学语言,同时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让学生在上英语课时甚至在课外很多时候也尽量使用英语来交流。其次英语老师也要对音标上心,英语的音标就像我们中文的拼音,只有会拼才能会读,最后达到会听的程度,所以音标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那么这也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好音标的读法,尤其是相似读音的音标之间的差别,老师读好了并严格要求自己才有资格去要求学生。
2.给学生创设多听的机会,加强练习强度。文章前面已经提过,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的实际单词掌握量以及阅读量都达不到标准,更不用说听力的练习量,所以加大练习量是迫在眉睫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口语练习,或者开设一个“课前三分钟”的小课堂,每次由一两个学生上来进行全英式的英语演讲,加强口语训练,同时下面的学生也不闲着,在讲台上的同学演讲完之后,请台下的同学来翻译。这样的“课前三分钟”形式,既保证了同学们的口语练习,又能加强同学们的听力训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学校也可以做出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在张贴海报、张贴光荣榜的地方可以设置“英语角”,在上面写一些英语学习的小技巧以及听力学习的方法,还有在一些时间较长的课间也可以进行全校式的英语听力练习,让英语听力的练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加强学生的训练强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3.培养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和学校再怎么努力,学生如果不感兴趣,也等于做无用功,所以在英语听力的练习中可以适当地加入生动有趣、较为形象化的方法,比如游戏法、游戏法在任何学习阶段都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所以在英语听力的训练中适当的融入游戏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中学的英语听力训练中可以设置积分抢答模式,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接着播放英语听力(以简短易懂为主)并设置选项,让学生们抢答积分,最后给出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抢答积分形式对于处于争强好胜年龄的中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激起求胜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就在游戏中加强了英语听力的训练。
四、结语
听力训练是一个很无聊很乏味的过程,道路艰险远,但是也不能放弃英语的听力训练,在教师带领,学校支持,以及学生自身毅力的不断努力和训练中,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殷立萍.浅谈中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培养的方法[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