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2020-05-19周永正

教育界·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德育初中语文

周永正

【摘要】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人精神的传承。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盛誉。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华文明才真正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这项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乃教育改革大势所趋,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章以初中语文为例,以农村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思想教育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良好思想品德,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应该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認知。因此,语文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是语文学科毕竟和思想品德学科有所不同,语文不能等同于班会课或者政治课,无法脱离课本进行单独的德育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教材、利用活动,把思想教育以及语文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虽然能够让人成为有用的人,但是却不能促使人成长为一个人格和谐的人。因此,教学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让人通过对事物的了解而获得人生价值和感情。”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我校乃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其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我校是一所回族少数民族集中的学校,地处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其教育环境较为特殊,而教育环境本身就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由于地处西北边缘地带,人们比较忽视德育教育,加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有自己独立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在生活方式上自然存在差异,这些让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收效甚微。也正是因为此,探讨我校德育教育新路径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乃所有学科的基础,“以文载道”是对语文学科的“褒奖”,也是对此提出的具体要求。文字本身就带着德育的精神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媒介,所以,以语文为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成为我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新路径。

2.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对语文学科教学结构的完善,是对初中阶段学生人格的塑造,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一时期需要我们教师抓住学生三观形成,抓住教育的机遇,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此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完善语文教学结构。除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加大德育教育,将德育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之外,语文学科本身的发展和改革也需要在教材中融入德育思想,需要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这既有利于完善语文学科结构,同时也能够重塑语文学科地位,对构建大语文教学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创设情境 渗透德育

传统德育教育主要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以理论说教为手段,显然这种德育教学形式收效甚微。新课改强调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德育教育不应该单纯依靠思政教育工作,而应该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之中。因此,新时代德育教育是忌讳死板说教的,新时代德育教育更提倡以情动人。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应试说教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更和谐、无障碍地融入语文课堂之中。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创设德育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当然,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媒体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如何选择情境也是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教师还需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德育和初中语文课文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维度出发,合理地创设德育情境。

譬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教学,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多媒体教学情境,用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又比如《背影》一课的教学,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和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故事情境,从故事情境中传递出一种让人感怀落泪的父子深情。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创设多媒体情境,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重点突出父亲为儿子买橘过铁道时的艰难情景,让学生的情感在听音乐、看课件的过程中被唤醒,从而更细致地感受父子之间的骨肉情深。此时教师可以趁势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平常为自己做的事情,也许仅是一件小事,但却可以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

2.作文教学 渗透德育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宣泄台,能够让学生更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我们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作文中读出学生的态度。因此,对于我校这种多民族融合的农村学校来说,相较于口语表达,以书面表达训练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更好。所以,在加强德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也是不二选择。具体笔者以为可以把握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生作文立意训练。所谓立意,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学生要确切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需要教师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比如尽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往往社会生活都是有真善美、假丑恶的。在农村,虽然大部分人文化素质并不高,但是憨厚淳朴的品质却能体现他们善良的一面。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生活,敢于批评生活中的“假象”,同时也不吝赞美生活中那些“真善美”。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利用作文立意训练来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例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宽容意识、独立意识、合作意识等,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来表达情感。譬如可以《宽容,让我们微笑》《學会感恩 学会成长》等命题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是加强作文选材训练。写作文,素材也很关键。为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比如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记录生活点滴,也可以通过多看报纸、电视节目、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3.言教身教 渗透德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高尚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教师的一言一行皆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学者都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必须做到穿着得体、行为得体、语言得体,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水平,以自身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榜样,成为值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教育工作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教育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只有拥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学生在未来才可能成为被社会认可和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要不断完善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语文教师更应该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以语文教学内容为载体,渗透德育思想,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参考文献】

[1]郭辉权.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12(2):44-45.

[2]朱封平.加强学校生态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1):33-34.

[3]孙丽丽.关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34):329.

[4]焦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43.

[5]岳爱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学周刊,2016(05):182.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