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5-19纪以胜
纪以胜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和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呈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 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做出简单的推断。
【设计理念】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应把识字写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明确目标,注重方法,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在写字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对形近、音近字进行比较,其中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释放出自己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植自信心。
2.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课文主题是做事要有目标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化身为文章中出现的小猴子,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交流,赋予小猴子以情感、态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体验的内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非”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2.了解“又……又……”這一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出示小猴子图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只淘气的小猴子要做什么呢?(下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有趣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吧!比一比,谁记得牢!
1.(出示)“猴、结”等12个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2.做“小猴过河”生字游戏。
三、自由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跟随小猴子下山的脚步,去看看它遇到了什么事?
请同学打开语文书翻到94页,自由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2.学生交流,板书贴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里)。
四、识字读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下山先来到哪里?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猴子,你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填空:_______又又。
2.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情怎样?板书:心情怎样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告诉我。
出示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的玉米又大又多,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齐读。
3.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有两个有趣的动词告诉我们了,谁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板书:掰、扛)
(1)猜字谜:两手一分(掰),问:掰的动作怎么做?(出示图片)生:一起做掰的动作。问:你平时掰过东西吗?你能用掰说一句话吗?
(2)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小小的玉米为什么要用“扛”呢?学生交流。
“扛”的动作怎么做?教师让学生示范扛玉米的动作。你在生活中扛过东西吗?你能用“扛”说一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下山接着来到哪里?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猴子,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填空:_______又又。
2.小猴子看到让人馋得直流口水的桃子时,心情怎样?(点红:非常高兴)
出示句子: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非常高兴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们?教师指名读,然后学生齐读。
3.那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1)扔的动作怎么做?生:一起做动作。摘的动作怎么做?生:一起做动作。(板书:扔、摘)
(2)把刚才扛着的玉米扔了,摘了许多桃子。小猴子怎么拿这些桃子呢?(板书:捧)问:捧的动作怎么做?点生示范:捧桃子的动作。你在生活中捧过东西吗?你能用“捧”说一句话吗?
4.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呢?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片,让学生对比观察猴子的神态和心情。桃子也是小猴子最喜欢的水果之一,它看见了桃子也非常高兴。师:让我们一起做这只快乐的小猴子,读好这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
(三)學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下山再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按照刚才老师给大家分析课文的示范,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怎么做?
2.学生交流。
(1)小猴子在西瓜地里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_______又又。
(2)看到满地的西瓜,小猴子的心情怎样?出示插图,我们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非常高兴)
(3)体型较小的小猴子面对这么多又大又圆的西瓜要怎么拿呢?(板书:抱)点生示范:抱西瓜的动作。
西瓜又大又圆,小猴子抱起来很吃力,可是它仍然非常高兴。谁能用动作表演出小猴子的心情呢?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
4.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生字宝宝呢!它们是谁啊?
出示:非、瓜
(1)瓜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吗?(学生交流)
老师教大家从汉字来源记住它。(出示图片)
总结:瓜,是象形字,人们根据瓜藤上结的瓜的样子,就创造了“瓜”字。古代的“瓜”字是不是很像藤茎之中长出了一个椭圆形的瓜呢?古代的“瓜”是挂在藤上的果实的意思。所以“ ㄙ”是瓜的果实,外面的“丿”“ㄧ”“ㄟ”是瓜蔓。
会认会说还不够,我们还要会写呢!我们怎样写好“瓜”呢?
“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压线笔,三看笔画顺序。
①出示口诀。
②学生书写笔画顺序。
③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2)非
我们如何写好“非”字呢?你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
①出示口诀。
②学生书写笔画顺序。
③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描红、写笔画顺序。“瓜”和“非”这两个字(配乐)
(4)投影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写字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满意地抱着大西瓜往回走了。可是,它在路上又遇到了什么?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怎么做?
2.学生交流。
(1)走着走着,小猴子看见了什么?
出示填空:_______又又。
(2)小朋友们喜欢小兔子吗?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小兔子呢?小猴子也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兔子,它非常想和它做朋友。它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追)
谁来读一读这只小猴子看到可爱的小兔子时,那种高兴的心情。教师执导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3.最后,小兔子追到了吗?
出示: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没有追到小兔子的小猴子心情怎样?
谁来读出小猴子失望悲伤的心情、学生齐读。
4.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关于小猴子的儿歌,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拍手读吧。(出示《小猴子下山》儿歌)
出示《小猴子下山》儿歌,边读边拿掉板贴。
5.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学生交流。
总结出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
(五)拓展训练
又过了几天,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了。它这次会看到了什么?会怎么想,怎么做?(出示苹果树、香蕉林图片)
出示填空: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它看见______又___又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
学生交流。
五、小小表演家
学生上台表演《小猴子下山》的有趣故事。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三心二意,最后一无所获,做事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七、布置课后作业
回家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子 又大又红 扔 摘 捧
西瓜 又大又圆 抱
小兔子 蹦蹦跳跳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