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0-05-19王治飞
王治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弊端。有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就是将高中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新课改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构建更加高效、高质的文言文课堂,以促进高中生全面综合地发展。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部分的有机整合。
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这一要素强调对高中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并掌握其特征与规律,从而构建一个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语言体系,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在学习语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口语表达、写作可以进一步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彩并感悟其魅力。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力,以此来辩证性、批判性地分析思考文言文中的字词句,从而在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等方面得以有效提升。
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重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需要不断培养并提升自己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凝聚了我国传统审美思维的诗歌进行细细品味来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这样才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根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肩负着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让高中生认同我国优秀文化及其精神价值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牢牢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加强吟咏诵读,正确培养语感
为了让高中生不断深化对文言文字词、断句、语言的认识,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吟咏诵读。通过学生自主感知并理解文本内容来正确培养语感,为之后的文言文深度教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需要指导高中生正确阅读。一是读准字音,此时应当特别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异读字。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一句为例。“有”通“又”字,读作“yòu”;“暴”通“曝”读作“pù”。二是读准节奏。通过反复阅读,学生通常可以发现文言文断句的一些技巧,然后根据特定的语法结构、句式特点、修辞、虚词、总分关系来合理断句。比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就是根据顶真来定句读。三是读准基调。古人用简短凝练的词句对景物、心理、动作、情感等方面进行描写,学生需要抓住其中的思想情感。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描绘出聚会盛况的景象,而“一死生”“齐彭殇”则表达出作者对士大夫崇尚虚无思想的批判。此外,在课堂中采用自由朗读、诵读接龙、个别读或者齐读等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可以说,“问题”贯穿于整个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始末,值得老师高度重视。不仅要善于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来确保问题的生活化、趣味化。这有利于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高中生对外界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老师通过一些起着抛砖引玉作用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并不断促进其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离骚》(节选)教学中,通过“你认为文中表现出来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思考促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重点诗句的赏析。一些学生认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中“清白”“死直”“前圣”“厚”等字词体现出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一些学生认为“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一句中的“独”字充分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尚品德;一些学生认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三)依托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生活实际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听说读写、想象创新、审美鉴赏等能力。学生既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该文章进行集体编剧,让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鸿门宴》为例。宴会前围绕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说情展开,宴会中就刘邦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等内容进行表演,宴会后的故事可以简单概括为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与诛杀无伤。文中“三起三落”,情节完整,跌宕起伏。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可以发现项羽这个人物具有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骄傲自大的特点。与此同时,老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收集整理一些有引导性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播放,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四)对比分析理解,积累写作素材
一方面,高中文言文的篇目较多,其内容比较丰富,老师可以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理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通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赤壁赋》中通过“抱明月而长终”表现出苏轼潇洒超逸且旷达乐观的情怀,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通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这些文章都是通过山水游记展开,但是作者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所抒发的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语文学习不仅要懂得语言文字的意思,还要加以利用以提升自我。比如,《陈情表》一文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描写了作者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这是一种“孝”文化的体现。因此,老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布置一些有关文言文知识积累的作业,让学生为写作收集更多的素材,以增加作文的含金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充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规划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中加强吟咏诵读,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角色扮演并要求学生对比分析以及积累素材,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簡介:四川省西充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