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数学“四能”的培养策略

2020-05-19何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能实践探究问题情境

何云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需增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是落实学生“四能”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历观察、猜想、思考、操作、讨论、交流、总结等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文章通过阐述问题情境、实践探究和开放性问题的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四能”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能;问题情境;实践探究;开放性问题

在新课改风向标下,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渗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广泛重视,自然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四能”,即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指在刺激作用下,学生从自身的内心开始,在头脑中建立对问题的困惑,继而上升为感知问题存在的能力 [1]。它克服了被动学习的现状,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需认清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恰当地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完整的经历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一、问题情境,有效激活“四能”

数学教学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过好的问题情境是需要具备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心,将质疑问难与问题解决贯穿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激活学生的“四能” [2]。

案例1:以“植树问题”的教学过程为例。

问题情境:植树节将至,树人小学组织四年级全体学生去汇仁路植树,此路全长为20米,现欲在马路的一侧以每个树之间间隔5米的距离种植树苗(头尾都种),请问共需准备树苗多少棵?

猜测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进行分组解决。(据观察,大部分学生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解决)

变式训练:改变题设中马路总长度,设置为25米和30米两种,学生都能快速准确得出答案。

分析解决:请学生观察以上例题和变式题组,并讨论“从中你可有所发现?”

应用提升:从棵树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出发,思考“若马路总长度为1000米时,需准备的树苗为多少棵?”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可以逐步细化和深入问题情境,深入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以此来支持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习的过程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的有效思考。

二、实践探究,有效培养“四能”

实践问题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的,是完成行动、问题、探究和实践这四项动作的总和,它由目的、动作以及动机构成,具有较为完善的结构系统。实践性问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简单的“数学+活动”显然无法构成探究活动。实践问题的本质特征在于:需在高层次数学思维的参与下,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途径,通过比较、交流、合作、展示,聚焦学生的思维发展。

案例2:以“包装设计”的综合实践課为例。

问题创设:分组进行操作和交流,讨论问题“四盒磁带的包装方式共有几种”?

发现、提出问题:在忽略接头的情况下,发现问题“五种方式的包装纸同样多吗?”“哪一种包装方式最节省?”

分析问题:探究造成用纸量不同的原因有几种。

应用延伸:假如磁带有8盒,最节省的包装方式是哪一种?20盒磁带呢?

总结归纳:总结一般策略。

实践探究可以在教师的活动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与此同时积累并生成新的思维经验。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探究,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获得递进式发展,建构认知结构,不断提升数学素养与能力。

三、开放性问题,有效深化“四能”

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认知空隙,它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需具有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结果上又呈现多样性,有效冲破一般应用题的封闭性限制,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创设了更为宽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四能”的深化。

案例3:以“分类”的探究过程为例。

问题呈现:如图1所示,妈妈在给工厂赶制一批新衣,就剩下缝制纽扣这一环节了,以下是所需用的一些纽扣,你能否将它分类呢?

观察分析:学生们在进行观察以及交流后可以完整描述纽扣特征:按颜色分类可分为蓝色和黄色两种;按形状分类可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按扣眼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4个和2个两种。

交流解决: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方法解决“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扣眼数分”。

分组操作: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完成计数。

分类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组别的分类,各组别之间相互评价。

梳理归纳: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多样化,而上述案例中所体现的是开放题中的“结果开放”,仅仅是开放性问题中的一种。下面再呈现一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

案例4: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究过程为例。

问题呈现:结合图形计算28×15。

思路呈现:

(1)28×15=28×(10+5)=280+140=420;

(2)28×15=15×4×7=60×7=420;

(3)28×15=28×5×3=140×3=420;

(4)28×15=30×15-2×15=450-30=42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能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力,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钻研和探究的热情,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自身的探究中发现知识和规律,有助于对“四能”的整体关注。

四、结语

学生“四能”的发展是当前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发挥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实学生的“四能”。当然,小学数学有效落实学生“四能”的途径多种多样,笔者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总的说来,只有充分重视教学与细节,借助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四能”。

参考文献:

[1]  李英惠. 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J]. 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9).

[2]  李树臣. 论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09).

猜你喜欢

四能实践探究问题情境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 “四能” 的途径
求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