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餐制开启“文明饮食新风尚”

2020-05-19

科学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勺分餐分餐制

“共餐共食”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事实上,中国是乙肝、胃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病率国家之一,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再次提醒人们推进分餐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不分餐,就意味着一盘菜会被多双筷子夹来夹去,在共享美味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风险。筷子一头连着嘴巴,另一头连着的可能不是珍馐美味,而是病毒和疾病。培养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让我们从分餐制做起。

分餐制是中国最早的饮食习惯

分餐,也可以称之为份餐,每人一份,独立用餐,自主选择。许多人认为,合餐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不好改、改不好、不改好。事实上,分餐制并非西方人的专利,其发明人正是我们华夏祖先。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都采用分餐制,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许多历史壁画也描绘了古人一案一人、分餐而食的场景。到了唐宋,胡床传入及高桌大案的出现,不但是坐具史上的一场变革,更推动了饮食方式由分餐制向合餐制的演变。合餐制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在饭桌上的交流,围桌而食,共享佳肴,其乐融融。自此,围桌同坐、相互夹菜成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可见,分餐制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西方舶来品,也并不违背中国传统文化。

近现代,我国曾出现过不少关于分餐制的呼声。1910年末,我国东北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鼠疫,带领人民成功战胜东北鼠疫的伍连德医生后来指出,“最善之法,莫如分食”;2003年,“非典”肆虐时,社会上也大力提倡过此用餐方式。

因为国人千余年形成的习惯意识一时难以改变,所以生活中我们大多面对的还是共享食物的场面。然而,在共享美食时,我们也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风险。

“口水菜”带来健康隐患

“口水菜”极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成为舌尖上的隐患。“好几双筷子在一锅汤里搅来搅去,还有不熟的人过分热情给你夹菜。”上海白领周仁表示,“沾上别人口水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也是不少人的观点。

“大家一起吃饭就是图个热闹,喊服务员上公筷,会让大家感觉别扭,显得自己很矫情。”从事房地产工作的浙江宁波市民魏玮说,公司同事都是年轻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经常凑在一起聚餐,但很少用公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刘先生说,自己常年出差,有些与工作相关的饭局往往坐满一桌子陌生人,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来人,根本不知道对方健康状况。有人夹菜时爱在盘子里挑挑拣拣,有人喝汤不用碗,从盆里一勺一勺地舀着喝,甚至还有人把咬过的黄瓜往蘸酱里蘸。

“提醒别人用公筷公勺有些失礼,像是嫌弃别人脏一样,我只好假装不饿,少吃或不吃。”刘先生说。

和家人吃饭,推行公筷的难度更大。“我跟公婆一起住,老人爱用自己的筷子给小辈夹菜,我提议用公筷,没想到老人强烈反对,差点引发家庭矛盾。”河北保定的宋女士说,一些长辈觉得用公筷又麻烦又生分,短时间很难转变传统观念。

专家说,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是传播病原微生物。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

“比如,能诱发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专家说。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筷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

用公筷不是“瞎讲究”

疫情期间,人们开始重视使用公筷,很多餐饮企业和家庭开始践行分餐。

“菜做好后用公筷分到每个人面前的餐盘里,不仅安全,还趁机治好了小孩挑食的毛病。”作为分餐制的支持者,上海的安女士表示,她一直想在家里推行,但家里老人“固执”不同意,这次趁着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把道理讲通了。

北京某火锅店的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针对堂食客人,均会在用餐前提醒顾客“是否需要分餐”。不少长期提供分餐服务的企业也表示,疫情期间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对分餐的需求在上升。

南京金陵饭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实行分餐制,负责人表示,“早些年国内消费者还不习惯,如今宴会领域客人几乎全部要求分餐,零点餐厅要求分餐的客人比例也有50%。”

“以前觉得一桌人互相夹菜劝饭才显得有气氛有面子,但通过这次疫情,我意识到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才是最深的‘人情,让亲人朋友都吃得健康、卫生才是真有‘面子。”安徽蜀山区“90后”居民许俊说。

當前,一些酒店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一些正规餐饮企业开始提供两双筷子,一黑一白,一公一私。不少商家推出了不同颜色、图案、长短的筷子,方便将公筷和私筷区分开。

专家指出,就餐时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而不应该碍于面子而维持原状。使用公筷就是保护你我,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疫情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会事半功倍。希望各地加大宣传力度,让这些好做法尽快落地推广。

分餐制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专家指出,每当一次流行性传染病暴发,分餐制都会被大力倡导。曾经“非典”疫情期间,中国饭店协会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但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分餐制也逐渐被抛在脑后。

“我记得很清楚,‘非典后国内兴起过一阵分餐公筷热,但总体来说坚持的情况并不好,只有自助餐和部分高档餐厅提供公筷公勺。整体而言,分餐和使用公筷的习惯并没有培养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萍回忆说。

据湖南长沙一家高档餐厅负责人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餐馆在每道菜前都放一把公勺或一双公筷,但据她观察,消费者使用公勺、公筷的情况并不理想。

不少专家指出,算上这次疫情,我们已经太多次提倡分餐制,又太少去思考为何难落实。然而,凡是改变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借助对策加以解决。让美味佳肴可品尝、可欣赏、可传情,需要给用餐方式来一次大升级。

对于供餐者,要多创造一些适合分餐的特色菜品,隔离餐具不隔爱;对于摆餐者,要适时将菜肴分类,对于不适合分餐的菜品及时配置公勺公筷;对于用餐者,最重要的是提高卫生意识,在取用合餐菜肴时坚决不直接使用自己的餐具。只要安全、文明的就餐理念深入人心,使用公筷公勺形成习惯,“改不好”的分餐之虑并非难以破题。

我们相信,分餐制不仅是应急之需,更应是长久之计。总之,原本分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这种更加健康卫生的“文明饮食新风尚”成为社会自觉,随时代变迁而融入创新意味,最终演变为新的生活方式,将会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公勺分餐分餐制
分餐小组长
分餐,餐盘里的“战争”和“自由”
安吉:百名基层代表力推“公筷公勺”
用餐新时尚 健康好习惯 宿迁市举办“文明餐桌·筷乐行动”主题活动
分餐制:将“餐桌革命”进行到底
礼多人不怪之公筷公勺用起来
公勺公筷能否成为新风尚
中国餐制的演变
我们家的“分餐制”
合欢花(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