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萧友梅《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引发的思考
2020-05-19王君然
【摘要】萧友梅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中,从国民音乐会的目的、国民音乐会的办法以及国民音乐会的功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民音乐会的价值,并对照西方音乐会和当时的国民音乐会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思想对于当今音乐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萧友梅;国民音乐会;音乐思想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一、萧友梅及其音乐思想
(一)萧友梅生平
萧友梅是我国近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十五岁作为公派留学生留学日本的东京学习教育学,并在东京学习唱歌、钢琴。戊戌变法之后加入了同盟会,并于1909年回国任教育司学校科长。1912年,公派到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理论作曲和教育学,获取了哲学博士学位。后又在1916年与柏林大学和斯特恩音乐学院学习,1920年回国后在北京任教,创办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团和国立音乐院。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萧友梅音乐思想
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思想流露于他的文章和理论研究当中。他在日本和欧洲的留学经历奠定了他对西方音乐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他在《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当中提出:“歌曲的民族化”,“万不至失去民族性”。他认为本民族的音乐一定要得以保留和发展,并且提出“要采取其精英,剔去其渣滓,并且用新形式表出之”。他既肯定了本民族音乐的价值,又指出了本民族音乐应该有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保留本民族音乐的特性并吸取西方音乐的优点。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非常先进的。他对学习西方音乐技法的认可度很高,也认为中国的歌曲应该吸收更多的西方创作技法,因此,在他自己创作的《问》《晚歌》《柏树林回旋曲》等诸多作品当中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创作手法,他也是第一代掌握西方专业作曲技法的作曲家之一。
二、《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
(一)萧友梅眼中的国民音乐会
这篇论文是萧友梅先生在1月26日晚替中华教育改进社在中国大学开过第一次国民音乐会后有感而作的。回答了“到底国民音乐会有什么价值”这一提问,在他眼中,国民音乐会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娱乐,同样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美育过程,更是表达和接纳真善美的一种途径。他在文章中也详细地解释了国民音乐会的举办方式,在他的描述中,国民音乐会相较之下,票价更加亲民,场地容纳的人数众多,并且演奏者的水平并不差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也是由浅入深。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他对国民音乐会的认可度很高,认为这种音乐会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普及作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高雅艺术,从中得到熏陶和教育。他在文中提到,国民素质在他看过的几次音乐会当中有着显著的提升,从听众的数量、大家观看音乐会时的状态,他认为观看音乐会也对国民素质提升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最后他还细心地提出了改进的方案,譬如对交通方面提出的,建议在市内修建电车轨道,并且建议在北京修建宽敞温暖的会场,让听众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享受更好的音乐。
最后他也再次总结了国民音乐会的功用,他认为,国民音乐会让没有专业学过音乐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让正在学习音乐的学生们得到更多的音乐材料,而这些音乐材料要比他们在书本上学习的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在音乐的海洋中接受熏陶。音乐的美育功能不仅仅在学校中得以发挥,国民音乐会从社会范围内对学子们进行美育教育,这也与他一直以来坚持和倡导的美育思想相联系在一起。好的影响多一些,坏的影响就会少一些。
(二)《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于当时的意义
民国时期正是百废待兴的一个时期,文化艺术领域尤其匮乏新的思路和见解,萧友梅作为当时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学者,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和美学思想深深影响着整个民国时期音乐发展。在本次谈话中,他提出了国民音乐会的目的、办法和功用,这三点都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当时代应该如何看待国民音乐会的存在,如何更好地通过国民音乐会提高学生和市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也指出了国民音乐会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当今时代的音乐爱好者及音乐学习者对国民音乐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国民音乐会这一舶来品,进入更多人的视角。与此同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深深植入这篇文章当中,给予其他音乐工作者一些指导性的意见:音乐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植入于学生的脑海里,熏陶要比填鸭式教育更加重要;培养更多人加入到音乐学习当中,能为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向上的环境,使更多人接受音乐带来的美育功能。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在现在的音乐教育中依旧保持着生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对当今音乐会发展的一点思考
(一)当今音乐会的现状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处于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时代,随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当今时代的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精神生活也同样需要更多的满足,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出现在各个城市中的剧场和音乐厅当中。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当今时代的音乐会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相比萧友梅先生所处时代,现代音乐会不仅可以欣赏到本国的优秀音乐家的表演,还可以在国内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咖带来的精彩的表演。另外,相比当时国民音乐会,可能还需要收取门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益音乐会,表演者的水平也很高,而且由政府或机构出资,不需要门票就可以欣赏。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很多演出可以传遍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普及。蕭友梅先生提到的当时国民音乐会的交通问题和场地问题,在现代都得以解决,交通发达,场地再也不会因为寒冷而把演奏家的手冻僵。
但是现代音乐会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音乐会的极大普及,表演者从高台之上走入寻常人家,表演者水平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譬如出国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只需交一个场地费就可以完成了,所以会出现很多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人开音乐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人带来美好的音乐,而变成了镀金行为,作品的质量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知名度能否通过这一场音乐会得到提升,这就造成音乐会的质量下滑。一些自身条件本身很优秀的音乐家,為了赚更多的钱,可以把音乐会安排得非常满,从而减少了练琴的时间,演出变成圈钱行为,而自己的作品却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对现今音乐会的指导意义
1.国民音乐会应该越办越好
音乐会这种形式的演出应该更加普及,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音乐会都因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驻足欣赏,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一定也会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这是音乐会特有的美育功能,熏陶着听众的耳朵和心灵。正如萧友梅先生所言,一方面是想引起国民向美的嗜好,一方面是想音乐普及。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音乐会都应该越办越好。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扶持。
2.音乐会的作品应该仔细打磨
音乐会表演者不能忘掉初心,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的演绎当中,场地相比当时的国民音乐会,硬件条件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音乐会中的作品却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但需要表演者自身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音乐会效果进行重视,同时也需要社会和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售票音乐会,在售票之前和演出之后都要进行一定的监管,对节目内容进行审查。这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演员负责。
3.注重音乐会带来的美育功能
萧友梅先生同样也是一名音乐教育家,在他的观念当中,音乐的美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存在于音乐会当中,因此,他认为音乐会应该具有陶冶和教育的功能,明显我们现代的音乐会有一些不能起到很好的美育功能,所以音乐会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如何让音乐会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4.延续和发扬民族音乐
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思想中尤其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取长补短,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大力地弘扬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用西方的技术和手段来武装和完善中国本土音乐。当今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潮头,更应该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在音乐会当中更多演奏本民族音乐内容,像龚琳娜的音乐会就把中国最原始的唱法用西方的作曲手段带给大家,这些突破和创新有助于维护一些濒临灭绝的民族音乐。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的光荣使命,作为音乐表演的民族唱法研究生,我想我们更有责任去推动更多人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这也是老一代音乐家们一直以来传承给我们的音乐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林谦.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研究[J].戏剧之家,2019.
[2]王倩倩.萧友梅与近代音乐教育[J].戏剧之家,2018.
[3]萧友梅.萧友梅音乐批评文选[J].粤派批评,2017.
[4]韦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民族与世界的互动——“中国-东盟音乐周钢琴独奏作品比赛获奖作品音乐会”乐评[J].艺术评鉴,2019(8):169-170.
[5]刘青.《音乐爱好者》(2001-2010)音乐会现场评论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5.
作者简介:王君然(1993-),女,河北承德人,满族,硕士在读,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民族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