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2020-05-19李新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以中国新诗的得与失为切入点,谈其对现代中国诗坛的影响。首先,从中国新诗诞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新诗这一历史和文学现象的局限性;其次,肯定了新诗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新兴产物所固有的历史推动作用和文学、语言学的发展意义;最后,客观地阐述了新诗的得与失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及现今中国诗歌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中国新诗;中国当代诗坛;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诗的灵与肉,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语言审美功能的彰显和美学意义的发展上。作为诗的国度,我们拥有五千年的风骚佳作——从饱含劳动人民心声的《诗经》、独具地域色色彩的《楚辞》,到汉朝诗乐画三者的融汇纯清以及魏晋南北朝人文诗的凸起、民歌的昌盛,再到雍容华贵、弦歌高飞的唐诗和其后淡然朴实、哲思经世的宋诗以及元曲趋向艺术表现形式。从二十世纪初中国新诗诞生开始,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昭示,中国诗歌从离开了母体后就一直在流浪、在寻找、在迷茫、在徘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反观中国新诗的“突起”而非“孤起”,反观中国古代诗歌的“远走”与现代诗歌的“背弃”;争议于复兴古代诗歌和批判现代诗歌之间,争议于文言的充盈与白话的肤浅之间……其实反思一直都在,争议也满满皆是,而根源在于得失之间,出路在于幽暗之外。

一、中国新诗的“失”

无论是新诗诞生之初的胡适、郭沫若对白话诗热情的挥洒和对自由的大胆歌颂,还是建国前出现的一系列的向西方“虚心”“虔诚”学习的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九叶派和为革命倾情歌唱的七月派;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国献歌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交织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的郭小川、闻捷等诗人;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新诗潮的不断涌现,还是今天更新换代的速度堪比流行歌曲的诗歌,纵观中国新诗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完全脱离了古代诗词歌赋的母体,新诗的成长坎坷颠簸。

语言需要革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文字和语言也会发展和变革。但对中国来说、对中国的诗坛来说,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运动并不是一次负责任的抉择,有其轻率性和弊端。文字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有承载着历史文化高度的符号载体。而抛弃了传载中华千年文明的文言,白话文其文化价值含量过于浅薄和贫瘠,因此,中国新诗的起点就使得新诗具有先天贫血的弱点和局限。由此看来,中国新诗必须依据白话文这一和文言文不同的语言来建构属于自己的诗性语言。这样,中国新诗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肥沃的土壤。

谈到诗与政治的关系,其本质问题还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谈论已久的时而棘手时而敏感的话题。然而,或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人们在高扬从《诗经》现实主义诗歌传统起源到杜甫这一伟大诗圣影响下现实主义手法的成熟,再到后来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兴盛的同时,而去批判中国新诗的“政治性”呢?我们要做的是以发展文化来解放思想从而服务于社会政治,而不是以某种思想来钳制文化,诗歌不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

二、中国新诗的“得”

汉语的语音从复杂不断趋向简化。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会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汉语发展到一定程度,文言的局限性也会暴露出来。因此,白话取代文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非是最好的选择,但人们仍然进行了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诗的发展也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新诗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变革,达到了解放思想的目的,使得人们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高涨,也在民族危机、国难当头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激励人们为祖国献身和艰苦奋斗的作用。这就是诗歌的本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新诗第一人的郭沫若,其《女神》可谓新诗的奠基之作。其中的语言和形式绝无文言古诗的痕迹,而是以白话的自由和直白表现出了激荡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这与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吻合而相得益彰的。因此,新诗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似乎也可以给我们现代普通话吟诗带来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让这双社会的新舞鞋的张力名副其实。正如新诗诞生不久中国诗坛便出现并以“戴着镣铐跳舞”著称的新月派,其对新诗格律的探索使得新月派诗歌具有了诗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三美理论”)。新诗的确以社会新舞鞋的角色上演一场看似突兀但有着新鲜潜力的盛宴。

三、中国诗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当代诗坛的困惑

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在新时期的崛起一度给了我们希望,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会以他们为例来讲述中国新诗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的艺术成就。但是,当我们感悟了他们的诗歌之后,是不是也能意识到他们也只是诗坛中几片自在漂流的帆,让我们在获得心灵释放和升华之后依然迷茫地望着大海,找不到要去的方向。这便是中国当代诗坛的困惑——泛泛之中,心力憔悴;探索之后,追溯根源。

第一,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以芒克的《太阳》中的一段为例: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这是一首典型的政治反抗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似乎无可置疑是诗人内心政治责任感的反映。但我们也能够看到,政治反抗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人的想象力,在过度批判现实中模糊了诗歌的本质。那就是通过生动丰富的意象打开现实窒息的空间,潜入内心深处,从而达到心灵体验的效果,这也是诗歌作为超哲学智慧的原因。

因此,要开创中国诗歌的未来,必须解决好政治和诗歌之间的关系。诗人作为诗歌创作的主体,应当肩负主要责任。我们要做到的不是政治的壁垒里有着乖巧孱弱的诗歌,而是诗歌的草原上有政治责任和批判意识的艺术力量。同时,社会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对于一个国家尤为重要,自由而和谐的文化氛围才是学术、艺术步入云梯的殿堂。

第二,文化贫血。白话对文言的背弃,新诗对古诗的游离,自由对格律的突破——这一切都意味着新诗失去了其发展的土壤和本源。先天不足的缺憾成为新诗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限制。但历史无法扭转,社会继续发展,中国当代诗坛也须迎难而上,开创新格局。

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社会背景下的不同语言,交流和借鉴是必不可少的。無论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辉煌还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值得学习的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手法对中国新诗和当代诗坛都有着借鉴意义。意象是诗歌的生命,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格律是诗歌的传唱艺术,这似乎又是古诗与白话诗接轨的一点;象征意义是诗歌的内在美,西方的语言虽然与我们汉字格格不入,但诗歌艺术形式却是相通的。因此,中国新诗的未来可以克服先天贫血的不足,从追本溯源和兼收并蓄中为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别具韵致之希望

平心而论,自新诗开始到今天当代诗坛,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新诗中光亮的身影和当代诗坛中好的开始与新的希望。直面中国当代诗坛,两种气息充溢其中:一种是新诗发展至今天取得的成果和不断翻新的面貌;另一种则是中国旧体诗的墨香不息。这就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继续发展旧体诗歌,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找取新的资源并促其不断发展。

今人题旧诗成为当今诗坛的灵光一隅,不容忽视,需要提倡。诗具有特有的生长性,旧体诗可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中国古代诗词并未死去。因为旧体诗不但适合中国人爱用对仗的行文方式,而且可以把我们方块字的美观发挥到极致;不但可以吸取丰富的意境,而且有丰厚博大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做基础。因此,墨香气息引人入胜,使当代诗坛别具韵致。此外,中国新诗可以从古诗中汲取营养,滋长其文化积淀和诗歌厚度,从而在中西交流与学习中促进其成长与发展,开创别有洞天的境界。

作者简介:李新(1980-),男,山西长治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
从支付宝看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探微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当代电炉炼钢技术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