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0-05-19王秀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初中语文策略

王秀花

【摘要】对于任何一位学习者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疑问不仅不可怕,还非常可喜。疑问不仅不会成为学习者学习之路上的绊脚石,还会成为学习者学习之路上的垫脚石。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质疑能力 策略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即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是学习的开端。聚焦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滔滔不绝、大讲特讲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教师滔滔不绝、大讲特讲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灌输一些知识,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學习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益也是差强人意的。不仅如此,这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也是背道而驰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各种疑问之后,在这些疑问的驱使下,他们的学习不仅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学习的效益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下面笔者将在借鉴一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一些典型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论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事实上,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尽管许多学生内心有“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他们却不敢提问。之所以不敢问,一则是因为害羞,在他们内心深处会反复不断的思虑:我若是问这么“幼稚”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会不会嘲笑我呢?二则是因为怕骂,他们内心深处也会持续不断地思忖:如果我问这种问题,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呢?

害羞也好,怕骂也好,归根结底是缺乏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再怎么“幼稚”,都会认真作答。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对于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不仅不会嗤之以鼻,还会积极主动地为同学指点迷津。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他们学习上的引路人。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学生共同携手,一道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困惑。

二、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擅于质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之所以不会质疑,主要是因为缺乏合适的质疑机会。为此,教师要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创造各种质疑的机会。

(一)以揭题导入为契机,鼓励学生质疑

揭题导入是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导入新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揭题就好比是捅破了那么一小块窗户纸,能够让学生“洞察”课文的一隅,揭题的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课文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卓有成效地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倘若以揭题为契机,教师能够让学生产生诸多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就会仿佛一只只无形的推手,推动学生深度地学习课文内容。而这,也正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绝佳质疑时机。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部编版的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揭题,引领学生质疑。师:同学们,围绕课题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呢?预设:精神怎么会有三间小屋呢?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什么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会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还能够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以初读感知为抓手,鼓励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出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不可否认,这样的方式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这样的方式却非常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初读感知环节,教师不妨可以放慢引领的脚步,换一种做法,即教师不提出任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没有提出任何自读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之后,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之后,你有哪些疑问呢?学生甲:老师,我觉得闰土的变化真大!但是,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闰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三)以合作交流为平台,鼓励学生质疑

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交流“读懂了什么”,鲜有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哪些地方没有读懂”。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提升学习效益方面的作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交流“读懂了什么”,还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交流“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还是以《故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设计了一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教师并不是让学生汇报学懂了什么,而是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对此,学生提出这样一些疑问,如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杨二嫂这样一个形象?杨二嫂的形象是不是作者“悲哀”的源头呢?

三、放大评价的作用,让学生乐于质疑

评价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从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学生不仅能够找准学习的方向,还能够积蓄学习的自信,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质疑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或是赞赏学生质疑的勇气,或是褒奖学生质疑的行为等,都有助于评价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赞赏学生的质疑勇气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当学生鼓起勇气提出各种疑问时,即便是学生问得不好、问得不巧,教师也切不可向学生“泼凉水”。相反,对于学生质疑的勇气,教师一定要大加赞赏。归因于教师对于学生质疑勇气大加赞赏,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油然而生。而这,也就会使得其他学生逐渐具有质疑的勇气。在这股质疑勇气的推动下,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不提升吗?

举例来说,当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一些貌似毫无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相反,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问。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适时适度地评价,即对学生质疑的勇气予以赞赏。

(二)褒奖学生的质疑行为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绝不容许课堂中出现“不同的声音”。只要在课堂中,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就会“当头棒喝”。学生在课堂中发出“不同的声音”,说到底,是一种质疑行为。对于这种质疑行为,教师一定要给予褒奖。唯有给予学生褒奖,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质疑能力。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到:如果金钱和亲情这两样东西摆在你的面前,你会选择什么?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亲情。但是,也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不选择“金钱”呢?倘若没有金钱,我们拿什么来维系亲情呢?对此,教师并没有“当头棒喝”,而是对他的这种质疑行为进行了褒奖。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让这位同学明白了过于崇拜金钱,就是一种拜金主义的表现,是不健康的价值观。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曾经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创造合适的质疑机会、放大评价质疑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卓有成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一旦初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质疑能力之后,他们就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出诸多有价值的疑问,以这些疑问为阶梯,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如雨后竹笋,节节攀升。

参考文献:

[1]康萍.论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3,(9) :77.

[2]王一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创新教育,2017,(10) :20.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