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艺术特点比较
2020-05-19潘东升刘丹阳
潘东升 刘丹阳
【摘要】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同为民间舞的一种类型,也同为秧歌,但二者之间却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秧歌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秧歌的动作特点、表演风格及历史背景呈现的不同形式与内容,探索中国“根”文化,并从文化角度展望中国民间舞的发展前景,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山西秧歌;东北秧歌;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上在中国,舞种多样纷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有许多舞种消失,也有许多舞种诞生。秧歌,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民间舞蹈,一直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秧歌,一个秧字就揭示了它与劳作息息相关,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同为北方秧歌,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实际上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的动作特征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作为山西民间舞蹈的山西秧歌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以地域来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晋北以大同为中心的山西秧歌类型,二是晋中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秧歌类型,三是山西南部为主的晋南秧歌。由于地区环境的原因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不同艺术形式展现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山西秧歌在舞蹈表演的动态动作中以“圆、曲、拧、提”等动作形成圆曲的运动路线,从横拧的动态动作中实现圆曲的审美特点,并以“花”“走”“拧”“跳”为主要特征,上身动作经过腰部弧线移动,形成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强调上身动作动态的曲线幅度,其动作灵活松弛,节奏自如,软硬交融,在表演过程中,舞蹈动作技艺高超,气氛热闹非凡,和谐多变的舞蹈风貌把山西秧歌的特色展现出来;东北地处松辽平原,东北秧歌形成于移民的大背景之下,受汉族文化和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融合,是东北民间文化的典型形式之一,也是民间文化联合的结果。由于东北地区的区域特点、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东北秧歌形成了独特多样表演形式,例如地秧歌、寸秧歌、踩高跷等,最基本的风格特点就是“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以“扭”“稳”“浪”为主体,以“抻、韧、碾、拧、扭”为特点,火辣哏俏,生动活泼。上身八字划圆,重心移动的感觉也是上弧线,弧线给人一种动感,从而形成浪的动感,东北秧歌节奏鲜明,动律欢快,山西秧歌和东北秧歌最大的艺术特点就在于各自独特的动律特征。山西秧歌的道具非常巧妙,以伞、鼓、扇子为主,手臂的动作相对较大,延伸了动作空间,舞蹈时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那飞舞的气势色彩缤纷,表现了山西人灵巧粗犷的特点;东北秧歌的道具也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絹,其注重手腕的特殊动律,以手腕为主导带动手臂动作摆动,通过手臂和道具延展人物的情绪、情感,手腕灵活带动手绢变化,表现了东北地区秧歌的花哨特点和东北人开朗的活泼气质。
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脚下的动律也各有特点,山西秧歌的重拍都是在脚下发力膝盖蹬直和脚落地的时候,它的基本节奏是上下起伏,松弛有度,有它的巧劲儿,表现出山西人朴实憨厚的性格特点;东北秧歌的脚重拍在双膝下屈一只脚落地而另一只脚重拍后踢,它的膝盖与落脚节奏不一定是统一的,膝盖屈伸要求柔韧,细腻秀美,并且不失它的俏劲儿,形成了东北秧歌艮俏的风格特点,不论是脚下步伐还是踢步出回都不能脱离它脚下的主要动律特征。虽说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起源点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动作特征却各具特色。
二、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的情感表达
汉族民间舞蹈讲究以情感人的激情美,山西秧歌和东北秧歌的情感表达都来自于民间那种质朴的民风、真情的流露。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又使得山西秧歌和东北秧歌在情感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
山西秧歌在表演中具有细腻且粗犷的外放特点,它的一扭一摆、一起一落都将情绪赋予动作,通过灵活的形体和丰富的表情变化形成夸张热烈、率真浓郁的表演风格,将山西人憨直豪放的性格表现出来,并展示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它的情感表达在于粗犷中包含着细腻,具有浓烈的地方特征,它独具特色的服饰、道具、伴奏等刻画了一个个极具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将朴实、热烈、含蓄、细腻等情感表达融汇贯穿以传情达意。
与东北秧歌的火爆热情、风趣幽默的情感表达有鲜明的不同。在这片广袤黑土地上生长的东北人具有火辣辣的风情和豪放诙谐的灵性,它的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富有弹性,舞蹈语汇丰富,融泼辣、幽默、羞涩、稳重、质朴于一体,表现出东北人洒脱、热情、活泼、可爱的个性,在“玩”“逗”中传情达意。动作特质对于人物形象、传达内心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对比看来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的情感外放程度还是具有一些差异的。
从人文风情方面来说,不同的人文风情以至于不同的文化、舞蹈动作、形式、审美等方面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民间舞蹈语汇存在差异性。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不同的民俗民风呈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方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舞蹈特征,展现了别样的情感抒发特点和人文精神。山西秧歌的情感表达虽然粗犷,但是粗犷中带有一些细腻的含蓄,在舞蹈时女生表现既大胆又娇羞,男生表现既悍勇又内敛细腻,这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性格特质;东北秧歌的情感表达是大方直爽中带有不失高雅的刚强,在舞蹈时女生表现直接自然,非常亲切,男生表现大气豪放、幽默可爱的一面,二者在舞蹈中即使是表达同一种情感运用的舞蹈抒情方式也是不同的,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不同的抒情特点反映了二者情感表达的不同特点。
三、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的独特审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展现了一方水土养育的身体。山西秧歌和东北秧歌的审美是多元化的、各具特色的,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服装和道具,舞姿与韵律冲击的视觉审美;另一方面是舞蹈表演者传递给观众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山西秧歌的服饰多种多样且颜色艳丽,采用盘纽、蝴蝶扣等装饰,有着较深的文化涵义。女士服装基本上采用收腰的设计,颜色以红色、粉色为主,服装曲线设计明显;男士服装相对简单,以蓝色、红色、绿色为主,宽松的上衣,下身着紧口裤,腰间添加鲜艳的红绸,服饰上刺绣的图案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使得表演人物个性与性格特点较为突出;东北秧歌也是北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集东北秧歌最显著的特征。东北秧歌的服饰特点是颜色浓艳,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风格。上衣主要是镶着彩边的夹袄,男士上衣还有很多佩戴坎肩,下身大多是镶边的裤装,服饰上精绣的图案大多具有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道具手绢以红色、黄色居多,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从山西秧歌和东北秧歌的服饰、道具上就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独特的审美范式和视觉效果。
从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方面来讲,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不同的火热的气氛和不同的场景、形式,帶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山西秧歌扭出了当地人民热切的思想情感,通过山西秧歌的舞蹈韵味、表演特征等体现了其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东北秧歌跳出了东北人对黑土地的眷恋和热爱,看秧歌的人随时可以加入表演之中,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使人能够强烈感受到雄健勤劳、开拓奔放的黑土文化,具有火热情感逻辑的东北秧歌抒发了独具东北特色的情感和人文情怀。总的来说,以上两个方面都说明了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独特且多元化的审美观,体现了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深刻且个性的乡土风情,凸显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追求,同时体现了北方秧歌的不同韵味,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山西秧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黄河味道”的动作特征,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独特的审美范式等都仿佛将黄河岸边那潺潺流水带到了我们面前,看!那舞蹈的黄河演绎了山西人的精神和情怀!东北秧歌是黑土地上人们的精神寄托,植根于这片黑土地的东北秧歌其动作特征具有浓郁热辣的地方特色,热情刚劲的情感表达、生动的审美范式等都将东北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的东北秧歌迅速将我们带到了那片黑土地,带到了东北人的情感世界里。
四、结语
所有艺术都是与时俱进的,不能否认今天秧歌现代化的转变,但是离开继承的秧歌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通过对比山西秧歌和东北秧歌的艺术特点,不难看出根植于民间舞蹈丰富土壤中的秧歌,无论如何发展、如何衍生都支撑着民间舞蹈的多彩天空,我们应该长久深入地对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进行传承,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具有各自强烈的风格特点,越有风格特点越具有生命力,因此才能流传保留至今。如今这两种秧歌在中国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民间舞下的山西秧歌与东北秧歌以及其他秧歌应该如何继承传统,中国民间舞蹈又该如何创新发展,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江东.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编写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3.
[3]李瑞林.站肃容.东北秧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4]刘伯恩.张世令.何建安.汉族民间舞蹈介绍[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张潇潇.由地域文化看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J].魅力中国,2010.
作者简介:潘东升(1961-),男,汉族,福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刘丹阳(1991-),女,汉族,河北,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