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内容视域下义务教育理科教科书例习题的一致性研究
2020-05-19严虹
摘 要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课程育人”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理科课程由于其学科特点,落实“德育”任务的形式势必与文科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针对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从显性呈现和隐性渗透两个方面针对教科书落实德育内容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总体分布、纵向趋势以及学科比较三个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例习题落实德育内容的一些主要结论,以期为我国理科课程相应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德育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 理科教科书 例习题 一致性研究
一、研究缘起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其中明确将“课程育人”作为落实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之一,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1]。《工作指南》进一步指出: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其它课程的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理科课程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自然与语文、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有所不同。
例题是“说明某一定理或定律时用来做例子的问题”[2]。习题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3]。它们是理科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训练的主要载体,对于理科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基于德育内容的视角,以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窥见我国理科教科书例题和习题中落实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以期为理科课程中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或启示。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理科课程包括数学、科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共五门课程,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现行教科书中的所有例题、习题作为研究对象[3-7]。
2.研究思路与方法
鉴于理科课程的特殊性,虽然不能完全如同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将德育内容进行显性呈现,但是例习题中涉及的部分内容以及问题情境仍然可以直接呈现德育内容。因此,本研究根据《工作指南》相关内容,主要从德育内容的显性呈现、隐性渗透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思路见表1。
一级编码 说明:1.显性呈现方面是根据《工作指南》中“四、德育内容”相关内容细化为五个维度;隐性渗透方面是根据《工作指南》中“课程育人”部分中“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等相关内容细化为五个维度。2.以每道题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编码,同一题目可能同时涉及2个或更多维度的内容。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例题和习题的具体内容,将每道题目作为基本单位根据此理论框架就“显性呈现”“隐性渗透”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编码并统计。主要采用内容编码、描述统计、比较研究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德育内容的总体分布、纵向趋势、学科比较三个方面加以研究。
三、研究结果
1.德育内容视域下总体分布情况
(1)显性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德育内容显性呈现基本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由于理科教科书习题数量远多于例题数量(习题数量是例题数量的12.2倍),教科书中习题涉及德育内容频次亦多于例题,是例题出现频次的3.1倍。进一步考察德育内容显性呈现“题均出现频次”(即出现频次总数除以总题目数),理科教科书习题为0.09次/题,例题为0.34次/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较之理科教科书习题,例题编制更为注重显性呈现。其中,“理想信念教育”出现频次均为最低,理科教科书例题中没有出现,习题中仅出现2次。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出现了“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中出现了“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等内容,涉及中国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出现频次均为最高,教科书例题中出现136次,习题中出现227次。其中出现交流、合作、讨论、分组学习等词条,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等内容。
②较之理科教科书例题(79%),习题(42%)在五个维度分布得更为均衡,两者之间各个维度所占比重高低较为相似。例题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习题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
③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各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三个维度所占比重比较接近。教科书例题均在5%~10%,教科书习题均在15%~25%。
(2)隐性渗透
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德育内容隐性渗透基本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由于理科教科书习题数量远多于例题数量,教科书中习题涉及德育内容隐性渗透频次亦多于例题,是其出现频次的3.0倍。进一步考察德育内容隐性渗透“题均出现频次”,习题为0.49次/题,例题为1.97次/题(由于每道题目可能同时涉及几个隐性渗透维度,比如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节中例3一题,同时涉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逻辑思维能力”三个维度,因此,本数据说明例题中平均每题出现隐性渗透次数近2次),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较之理科教科书习题,例题编制更为注重隐性渗透。
②理科教科书例题(15%)、习题(18%)在五个维度分布得较为均衡,然而,两者在各个维度所占比重高低不尽相同。教科书例题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方法。教科书习题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方法。
③除了科学方法维度,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在其余四个维度所占比重均比较接近。教科书例题均在19%~26%,教科书习题均在20%~28%。
(3)比较分析
①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在隐性渗透与显性呈现出现频次的比值较为一致,均为5~5.5倍。
②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在显性呈现维度分布的均衡性均弱于其在隐性渗透维度分布的均衡性。其中,教科书例题在显性呈现方面分布的均衡性弱于教科书习题;在隐性渗透方面则较为一致。
2.德育内容视域下纵向趋势情况
(1)显性呈现
由于理科课程设置的不同,关于纵向趋势情况的研究对象选定为: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均以数学学科为例。在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三个学段分别统计其显性呈现频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题均呈现频次”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①理科教科书例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维度均呈现递减趋势,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维度在第一、第二学段数值明显高出其他两个维度对应数值;“生态文明教育”维度在三个学段“题均呈现频次”分别为0、0.06、0.01次/题,呈“凸”型趋势。
②与理科教科书例题类似,习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个维度均呈现递减趋势,而“生态文明教育”维度在三个学段“题均呈现频次”分别为0.01、0.02、0.01次/题,呈“凸”型趋势。
(2)隐性渗透
在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三个学段分别统计其隐性渗透频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题均渗透频次”,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①理科教科书例题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维度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在“科学方法”维度(0.14、0.23、0.38次/题)呈现“凸”型趋势;在“逻辑思维能力”维度(0.46、0.26、0.38次/题)呈现“凹”型趋势。
②与理科教科书例题差异较大,习题在“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维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在“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维度呈现“凸”型趋势;在“科学方法”维度(0.04、0.03、0.05次/题)呈现“凹”型趋势。
(3)比较分析
①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在显性呈现方面的纵向趋势一致性程度高于隐性渗透方面。
②总体而言,理科教科书习题在隐性渗透与显性呈现比值波动上稳定于例题。
③理科教科书例题、习题在第三学段隐性渗透与显性呈现的比值都是三个学段之中最大的。一定程度上说明,理科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基于德育内容的文本编写风格在第三学段与第一、第二学段呈现较大差异。
3.德育内容视域下学科比较情况
(1)数学学科
分别统计数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显性呈现、隐性渗透两个方面的分布,发现以下几点:
①在德育内容显性呈现方面,数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72%)。例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维度所占比重最大(81%),比如第一学段出现大量同学之间交流讨论问题的图片,主要涉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等内容,没有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维度内容,在其余三个维度所占比重较为接近。习题仍然在“心理健康教育”维度所占比重最大(45%),比如三年级上册习题“小组同学中的一人计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坐在座位上。如果你认为过了30秒,就把手举起来。小组同学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准”。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维度内容仅出现2次,在其余三个维度所占比重较为接近。
②在德育内容隐性渗透方面,数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非常高(20%)。例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方法。习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方法。
③数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隐性渗透方面分布的一致性程度高于显性呈现。在显性呈现方面,两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维度差额最大(36%),在“理想信念教育”维度差额最小(0%);在隐性渗透方面,“科学态度”差额最大(8%),“逻辑思维能力”差额最小(0%)。
④数学教科书德育内容例题题均显性呈现频次为0.35次/题,习题为0.09次/题。例题题均隐性渗透频次为1.91次/题,习题为0.42次/题。
(2)科学学科
分别统计科学4教科书习题在显性呈現、隐性渗透两个方面的分布,发现以下几点:
①在德育内容显性呈现方面,科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非常低(18.8%)。例题仅在“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维度有所涉及,出现频次分别为1次和15次。比如二年级上册“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二年级下册“交流我们记录的月相,有什么发现?”习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维度均有涉及。比如,一年级上册关于“造纸术”的介绍;一年级下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二年级下册“动物和我们一样,都是自然界的成员,我们应该怎样与它们相处?”等内容。
②在德育内容隐性渗透方面,科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非常高(32%)。例题和习题都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维度所占比重最大。
③科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隐性渗透方面分布的一致性程度高于显性呈现。在显性呈现方面,两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差额最大(94%),“理性信念教育”差额最小(0%);在隐性渗透方面,“科学态度”差额最大(9%),“科学方法”差额最小(1%)。
④科学教科书德育内容例题题均显性呈现频次为0.30次/题,习题为0.19次/题。例题题均隐性渗透频次为3.11次/题,习题为1.47次/题。
(3)物理学科
分别统计物理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显性呈现、隐性渗透两个方面的分布,发现以下几点:
①在德育内容显性呈现方面,物理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比较低(15.6%)。例题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维度有所涉及,出现频次分别为3次和4次。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第六章例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八年级下册第九章例题“有人说‘想像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请通过估算说明……”等相关内容。习题在“生态文明教育”所占比重最大(56%),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习题中“环境噪声”,第三章习题中“调查学校和家庭水的使用状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若干建议”,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习题中“人造木板粘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等内容。习题中没有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维度的相关内容。
②在德育内容隐性渗透方面,物理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41%)。例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方法(0%)和科学态度(0%)。习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方法。
③物理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隐性渗透方面五个维度分布的一致性程度高于显性呈现。在显性呈现方面,两者在“生态文明教育”维度差额最大(56%),“理性信念教育”维度差额最小(0%);在隐性渗透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差额最大(37%),“科学探究能力”差额最小(4%)。
④物理教科书德育内容例题题均显性呈现频次为0.41次/题,习题为0.08次/题。例题题均隐性渗透频次为0.29次/题,习题为0.89次/题。
(4)化学学科
分别统计化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显性呈现、隐性渗透两个方面的分布,发现以下几点:
①在德育内容显性呈现方面,化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一般(100%)。例题中没有出现五个维度的相关内容。习题在“生态文明教育”维度所占比重最大(75%),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题“你如何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第四单元习题“设想还有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设计两种检测碱性废液和受污染河水的方法,并试着提出治理的措施”等内容。习题没有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维度的相关内容。
②在德育内容隐性渗透方面,化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分布的一致性程度一般(96%)。例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方法(0%)和科学态度(0%)。习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精神(26%)、科学态度(26%)、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方法(12%)和科学探究能力(12%)。
③化学教科书例题和习题在显性呈现和隐性渗透两个方面分布的差异均比较大。在显性呈现方面,例题没有涉及相关内容;在隐性渗透方面,两者在“科学探究能力”维度差额最大(48%),“逻辑思维能力”维度差额最小(4%)。
④化学教科书德育内容例题题均显性呈现频次为0次/题,习题为0.09次/题。例题题均隐性渗透频次为0.83次/题,习题为0.81次/题。
(5)生物学学科
分别统计生物学教科书习题5在显性呈现、隐性渗透两个方面的分布,发现以下几点:
①在德育内容显性呈现方面,生物学教科书习题涉及内容较少。仅在“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维度出现。比如七年级上册习题“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习题“你参加植物活动了吗?请你归纳出几条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七年级下册习题“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例?”等内容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维度。比如八年级上册习题“与同学们交流”;八年级下册习题“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等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维度。
②在德育内容隐性渗透方面,科学教科书习题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习题在五个维度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方法,逻辑思维能力与科学方法所占比重相差25%。
③生物学教科书德育内容习题题均显性呈现频次为0.1次/题,题均隐性渗透频次为0.91次/题。
(6)学科情况比较分析
纵观数学、科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五个学科德育内容在显性呈現、隐性渗透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①显性呈现方面而言。生物学学科教科书文本中没有例题或类似例题形式出现,化学学科教科书例题没有涉及显性呈现方面内容。其中数学教科书例题、习题,科学例题所占比重最大的均为“心理健康教育”维度;物理、化学、生物学习题所占比重最大的均为“生态文明教育”维度。五个学科除了数学学科习题之外,均没有出现“理想信念教育”维度相关内容。显性呈现一致性程度由高至低分别是:数学、化学、物理、科学。
②隐性渗透方面而言。数学、科学例题,物理、化学习题在“科学精神”维度所占比重最大;数学习题、科学例习题、化学习题在“科学态度”维度所占比重最大。除了科学习题之外,其余五门科学所有例习题均在“科学方法”维度所占比重最小。隐性渗透一致性程度由高至低分别是:数学、科学、物理、化学。
③综合德育内容两个方面。学科教科书例题、习题的一致性程度,四门学科从高到低依次是:数学、化学、物理、科学。学科教科书例题、习题的题均频次均值,五门科学从高到低依次是:科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
德育内容显性呈现题均频次例题由高至低分别是:物理、数学、科学、化学;习题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隐性渗透题均频次例题由高至低分别是:科学、数学、化学、物理;习题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生物学、物理、化学、数学。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理科教科书德育内容横向分布、纵向趋势以及学科比较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就总体分布情况而言。较之理科教科书习题,例题编制更为注重德育内容。理科教科书例习题在隐性渗透方面出现频次、分布均衡性均高于显性呈现方面。理科教科书例习题在显性呈现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维度所占比重均为最高,“理想信念教育”维度所占比重均为最低;在隐性渗透方面“科学方法”维度所占比重均为最低。
第二,就纵向趋势情况而言。德育内容视阈下数学教科书例习题文本编写风格第三学段与第一、第二学段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教科书例题差异远大于习题。在义务教育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当中,数学教科书例习题显性呈现方面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维度呈现递减趋势;而在“生态文明教育”维度呈现“凸”型趋势。隐性渗透方面则出现较大差异。
第三,就学科比较情况而言。综合德育内容两个方面教科书例题、习题的一致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数学、化学、物理、科学。教科书例题、习题的题均频次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科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EB/OL].(2017-08-22)[2018-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
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M](一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M](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M](八年级上册~九年级全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M](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7]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M](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严虹(1980-),女,江苏南京人,贵州师范大学数學科学学院,教授,博士。]【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