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喻文化”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0-05-19曹煜茹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我国的教育改革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从“三喻文化”的视角讨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了这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对推动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三喻文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世界范围教學模式的大变革,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互联网平台的影响下也发生着变化。从“三喻文化”的角度审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文化传承的规律和演变趋势,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人类的文化传递模式的升级。

一、“三喻文化”理论

“三喻文化”理论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Margaret Mead)提出的。她将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传承模式: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并阐述了在不同文化类型中应采取的教育模式。后喻文化,是指文化从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承,即子孙辈复制父辈们的思维生活方式。由此衍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训练和鼓励新一代的学习者模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提倡质疑前辈的权威和进行自主型创新。这种文化传递方式体现了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顺从性”和“服从性”。同喻文化,是指文化按照同辈人互相学习的方式传播。同喻文化的产生主要受到大环境变革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的迅速发展,父辈们的“丰富”经验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德高望重”的父辈们的经验渐渐失去了“权威”。因此,同辈群体只能通过互相学习从而适应和应对变革。在同喻文化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有相对较强的鞭策性:年轻一辈在新环境中互相促进,在获取知识方面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功。前喻文化,是一种与后喻文化完全相反的传承方式,它强调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逆向传递文化。这种文化传递方式和由此衍生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的科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后喻文化秉承的无限复制原则已经不能够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同喻和前喻文化引发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一种鼓励思考、提高思辨能力并激励创新的主流模式。由此作为主要基础形成的教学理念也必定成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课堂。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正是后喻文化的典型特征:新一代学习者通过简单复制获取前辈的知识。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的“好知者”和“乐知者”获取需求。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新生代学习者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和发展自我认知的能力低下。

在信息化时代变革中,开发多维度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新生代学习者改变学习思维,鼓励他们能够独立获取、深度思考、不断探索从而进行自主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的课程设置内容繁重且学时有限,教师的授课主要以完成课程大纲要求的任务为导向,完成课时以及基于考试为导向的练习是传统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课堂中教授“权威”性知识,很少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有深度的延伸性讨论和指导,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者的探究力和思辨力方面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审视,单一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新时代的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获取方面效果欠佳。

三、互联网驱动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数学、化学的教学中。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再将这些知识点录制成短小的视频,学习者可以通过云端空间的网络微课程学习课程知识点。这样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以达到课程要求的认知水平。由于课堂内的教学时间不再用来“传授”知识点,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时间变得充裕。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深度讨论,利用充裕的课堂时间了解学习者是否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有哪些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这样的互动能够弥补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的短板。在学习者利用“微课”复制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面对面”教学开展巩固性教学。这种教学主要注重于知识的调动,围绕视频课程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学习者主动调遣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既能够保证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又能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

互联网驱动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的状况,学习者变为课堂的主角。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围绕着新科技时代的需求而设定。从文化传递的视角审视,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同喻和前喻文化理论。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原动力,使得他们能在同辈学习者(同喻文化主体)群体中组建团队,在知识构建中得到教师(后喻文化主体)的辅助,更能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与实际的学习中指导教师创新教学(前喻文化主体)。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三种传喻文化的整合,不同的文化传递方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发扬后喻文化的传递方式,节省出的课堂时间鼓励学习者在没有教师引导和辅助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并与同辈学习者互助、合作,互为教与学的主体。同辈学习者之间基本享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更能理解对方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另外,同辈群体在互相交流帮助中也能建立自信心和激励创新。教师在同喻文化传递阶段仅起到“支架”的作用。

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符合前喻文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陈旧的知识体系不可避免地部分失效,年轻一代的创新可以帮助“前辈”升级并“抛光”已存在的知识体系。这种“反哺式”学习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习者共同构建“升级版”知识体系。新一代学习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构建参与者,承担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向教师展示这种学习活动所适应的新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师在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逆向更新已存在的知识结构。

混合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作“翻转式”课堂。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或可以理解为一种重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师生互动课堂和依托于互联网的“微课堂”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相结合。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基于后喻文化传递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变得越来越低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者的主要课堂活动以接受复制知识点为主,几乎没有自主思考、主动建构的自主性课堂参与。相反,“翻转式”课堂体现三种传喻方式的整体效应:将需要机械复制的教学内容通过“微课”传递,宝贵的课堂时间被节余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学习者之间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大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同喻以及前喻的教学关系。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中传递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的角色也有所转变:他们的学习活动不再是接受和复制已存在的理论知识,他们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开始为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这就迫使学习者不得不向“同辈”学习者请教,在与教师的沟通和探讨中也是教师获取新知识的“再教育”。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要根据课程内容规划教学形式和教学步骤,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日历,并依据教学日历将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规划并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学PPT,准备在线习题库等相关资源。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的统筹和设计。与此同时也要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用来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学微视频的内容要重点突出,且不宜选择难度大又繁琐的知识点。视频要能够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支架”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微视频课程才能达到“传喻”的效果。微视频的制作完成后,教师还要在电脑云端空间上传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微视频课程、课程要求以及教学课件等。课程进行时,教师可以通过软件监控学习者的课程进度,并以此为依据来组织线下课堂。在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设计过程中,新生代学习者对科技的需求“逆向”鼓励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学习方面也起到积极影响。由于知识点突出,表现方式多样生动,线上的微视频课程备受学习者青睐。除此之外,微视频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任意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这对于新生代的学习者来说,满足了他们利用科技并且不受客观条件约束自主自发地获取知识的需求。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多使用互联网将课前资料发送给学习者,因此,他们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学习课程内容,还能重复观看微视频课程,参与微课堂讨论和在线进行练习,为线下课堂作好充分的准备。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优势主要体现在线下课堂中:一方面,学习者和教师的互动明显增强。教师转变为帮助学习者建立知识体系的“教练”,因此,学习者的主要课堂活动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并根据个性化需求而寻求帮助,线下课堂的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师生互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另一方面,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活跃。同辈学习者之间相互鞭策、促进,通过课前的线上学习,一部分理解力和约束力强的学习者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使他们能在线下课堂中成为主导者。同时,学习者的疑问和认知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更多的知识拓展。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非没有其弊端。对于学习者来说,线上课程也会带给他们一系列的挑战:首先,自觉自主学习是能保证线下和线上课堂无缝连接的一个关键环节。学习者自觉自主获取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习者习惯于传统的“监督式教学”,可能会在独立消化在线微课程方面遇到挑战。如果学习者在线下课程之前,没有完全地掌握微课程中讲解的知识点,线下课程中与教师的互动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还须要配合教师监督和引导,这一部分大多都可以通过微课程平台完成。另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来构建知识体系。线下课堂被利用来进行答疑、讨论和知识拓展。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利用课余时间来获取理论知识。一部分学习者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不用花费课余的时间来特别学习理论知识。

尽管受到网络和设备的局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广也將势不可当。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新一代的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需求也在随之改变,他们更须要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种更新是年长一辈的教师已经不能通过传统课堂来提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将灌输式教学转化为辅助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付进.三喻文化与教学[J].文教资料,2007(33).

[2] 何爱霞.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7).

[3] 黄宇,林徐晶.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物理学科混合式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

[4] 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4(23).

[5] 骆郁廷,史姗姗.“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6] 殷鸯,张生祥.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8(33).

[7]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作者:曹煜茹(1980-),女,吉林德惠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