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德国高校管理中的“双肩挑”现象研究

2020-05-1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学术德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

近年来,“双肩挑”模式成为我国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现象。高校中普遍出现既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又部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人员。这一现象反映出高校内部职能结构的变化,即在行政领域和学术领域之间细分出更多工作领域,如认证评估、在线课程开发等。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行政领域和学术领域的交叉知识与经验。然而,行政逻辑与学术逻辑往往存在着冲突,科层制式的大学行政管理可能会过度干预学术自治,而完全的学术自治又难以满足现代大学多样化功能的需求。因此,对于在高校管理中设置位于行政领域和学术领域交叉地带的 “双肩挑”职位,存在不少争议。

比较来看,在21世纪德国高校管理转型中,“双肩挑”模式也普遍出现。这一职务同样面临行政与学术双重逻辑的张力。基于此,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大学 “双肩挑”职务发挥了哪些作用?德国大学在职务设置上如何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下文结合德国高校 “双肩挑”职务产生的背景、部门和职能分布,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来回答这些问题,为我国完善灵活开放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提供镜鉴。

一、“双肩挑”产生的背景:“高校专家”的出现

1.“双肩挑”与新自由主义 “去管制化”趋势

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领域,“双肩挑”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学界讨论视野,而 “双肩挑”职务尚没有统一名称。美国出现了 “行政官” (Administrators)[1]、“支持型专家”(Support professionals)[2]和 “管理型专家”(Managed professionals)[3]等名称,而英国则采用 “经理人”(Manager)[4]一词。21世纪以来,德国学界开始普遍使用 “高校专家”(Hochschulprofessionelle)[5]这一概念,并将其岗位性质明确描述为 “交叉职位”(Schnittstelle)[6]。从各国使用的名称可以看出,“双肩挑”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 “管理型”人员,而这一 “管理型”理念的出现,与新自由主义影响下政府对高校的 “去管制化”趋势有关,即国家将权力下放给高校的同时,高校应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提高校级领导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以充分发挥高校自我调控的积极效果。与此同时,“管理型大学”(Managerial university)[7]的理念也随之出现。其核心在于,以 “目标实现”为导向,而非单纯着眼于 “执行规定”[8]。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 “专业化”并非指一种韦伯意义上 “科层制惯习”(Bürokratischer Habitus)[9]的养成,而是指一种 “新的、以科学为导向的行政工作”(Neue wissenschaftsorientierte Verwaltung)[10]。前者的专业性来自掌握一套不受人际关系影响的标准化知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操作技术,而后者的 “专业化”被定义为一种“通过驻派有学术训练背景的人员”而形成的 “特别专业化” (Gesonderte Professionalisierung)[11]。这一 “专业化”包括两个维度:其一,与行政管理人员相比,“双肩挑”注重将其在教学科研中形成的观点付诸实践;其二,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双肩挑”会将其教学科研经验与对大学以及大学所处政治环境的认识结合起来。[12]

2.“双肩挑”与欧洲博洛尼亚进程

在欧洲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博洛尼亚进程对德国大学 “双肩挑”模式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为建立本硕学制,德国大学既要开发本硕课程模块,又必须参加相应的课程评估与质量认证。[13]相应的,当复杂的课程模块建立起来后,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课程、考试与学业咨询服务。[14]其次,基于欧洲范围内的学分互认原则,德国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不仅需要专门处理学生交流、学分转换等方面的事务,而且必须建立国际学生服务体系。以上大部分工作属于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高校学术领域和行政领域之间细分出的工作领域,如课程开发与管理、质量评估、学业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等,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离不开有学术训练背景和一定教学科研经验的人员参与。

3.“双肩挑”与德国大学组织规模和特性

除了受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转型与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影响外,“双肩挑”模式也是德国大学基于其组织规模与特性的产物。以德国洪堡大学为例,该大学目前有9所学院、35 475名学生(不含医学部)、2349名教学科研人员 (其中正教授416名)和1540名行政管理人员。从 “管师比”指标看,洪堡大学约为1∶1.53,而美国研究型大学约为4.83∶1,我国 “985工程”大学约为1.08∶1。[15]可见,与中、美研究型大学相比较,洪堡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规模远低于教学科研人员规模。从大学内部治理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德国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主的权力配置体系。由此亦可推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维持体量如此庞大的研究型大学正常运转,需要部分教学科研人员参与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双肩挑”职务与德国大学运行的整体效能密切相关。

二、“双肩挑”在高校管理中的分布与作用

鉴于德国目前对 “双肩挑”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联邦层面的统计数据,各高校根据其不同组织规模而有不同的人员配比情况。故此,本研究通过目的抽样,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考察 “双肩挑”在德国高校管理中的分布与作用。选择洪堡大学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该大学是德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型大学。洪堡大学始建于180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2019年,洪堡大学凭借较强的科研实力入选德国“卓越大学”名单。第二,洪堡大学庞大的组织规模和多样化的职位设置,特别是校级层面不同职能部门中复杂的人员组成和岗位安排,为分析“双肩挑”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通过解剖麻雀式地考察这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中 “双肩挑”人员和行政人员比重及其职能,可以较为具体地呈现 “双肩挑”在高校管理中的分布与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德国学界在讨论 “双肩挑”现象时,采用了 “高校专家”的概念,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明确定义 “双肩挑”的工作领域。[16]只有通过详细的数据调查,才能进一步确定这一职业群体。[17]本研究参考了德国卡塞尔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定义,即 “(他们)通过决策准备与服务工作,参与构建大学核心事务”[18],通过职位内容与简历分析,重点统计了高校管理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这一方面在于德国 “双肩挑”职位的产生方式,即有学术训练背景和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的人员选择进入高校管理领域,他们除了需要满足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如具备领导与控制、组织与计划、协调与沟通以及开展委员会工作的能力,还高度依赖于此前积累的学术性知识与经验,而博士学位则是其学术属性的重要标志,德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往往已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另一方面,在德国,对于博士学位获得者,“双肩挑”职位也越来越成为其除了学术性与非学术性工作之外的职业选择,[19]由此亦可推断,“双肩挑”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较高。下文聚焦洪堡大学校级层面的 “双肩挑”职位,呈现其部门与职能分布,进而从五个方面归纳其发挥的具体作用。

图1 洪堡大学 “双肩挑”人员部门分布 (左)和主要工作领域 (右)

1.“双肩挑”在大部分管理领域担任领导角色

总体来看,洪堡大学的校级行政管理部门分为校领导层和校行政层。校领导层均有教授头衔,正校长拥有工程学博士学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分管人事、财务和技术的副校长拥有法学博士学位。他们除了有长期教学科研经验外,还曾在德国重要机构任职(如州教育部)。校行政层包括9大直属部门和2大参谋机构,其中参谋机构 (Stabsstelle)没有直接行政命令权,而是为高校领导层和各部门提供咨询。从机构分布看 (见图1左和图2),“双肩挑”人员几乎覆盖了所有部门与科室,且集中在9大直属部门中的法务部、规划与调控部、国际合作部、科研服务中心和学生服务中心,以及2大参谋机构,即教学科研质量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与继续教育中心。相比之下,财务部、技术部与人事部的 “双肩挑”比例非常低。此外,除交流、市场与活动管理部和技术部外,其他部门 “领导办公室”均有一定比例的 “双肩挑”人员,且大部分担任部门主任。

2.“双肩挑”在高校规划与调控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除法务部外,规划与调控部的双肩挑比例最高。该部门是洪堡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性部门,负责大学阶段性规划的研究、论证、贯彻和调控,涵盖组织结构调整、学术发展、财务分配与控制、人力规划与招募框架起草等核心事务。该部门下设的三大科室 (见图2)均有 “双肩挑”人员,且均担任科室负责人。从“双肩挑”人员和行政人员比例看 (见图1右),在 “与学术相关的汇报”上,两者比例为1∶1;在 “结构发展规划与招募事务”上,两者比例为2∶3,其中一名 “双肩挑”人员担任部门负责人,另一名 “双肩挑”人员担任洪堡大学人事改革中的终身教授聘任项目 (Tenure-Track)负责人;在 “财务控制”上,两者比例为1∶3。可见,在学术和大学改革事务上,“双肩挑”比例明显偏多,但也需要1至2名行政人员 “搭档”。在财务上,则需要更多行政人员支持,这一点与财务部人员分布类似,行政人员在实际操作和控制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双肩挑”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的区域专家和象征资本

国际合作部的 “双肩挑”人员比重在洪堡大学直属行政部门中排名第三,且绝大部分科室均有 “双肩挑”人员。对比 “双肩挑”人员和行政人员数量 (见图1右),在 “入境事务”上的行政人员数量最多,两者比例为2∶25。入境事务包括寒暑期学校、国际学生咨询、国际学者服务、国际专项奖学金生服务等。高比重的行政队伍反映了洪堡大学庞大的国际来访规模,也体现出洪堡大学在投入上对 “国际接待”的侧重。值得注意的是,在 “区域与战略伙伴关系事务”上,“双肩挑”人员占绝大多数,两者比例为2∶1,即基本每个区域的联络人都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关于该区域的科研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区域与战略伙伴关系事务上,“双肩挑”人员不仅是所负责区域的专家,能够在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中,传递以 “学术”为导向的信号,而且还成为洪堡大学对外联络的“象征资本”,即一种 “值得信赖的符号”,这也是洪堡大学在国际化战略中拓展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

4.“双肩挑”为科研与教学提供咨询并高度依赖行政人员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两大核心任务,相应的,行政服务机构是学生服务中心和科研服务中心。除技术后勤部外,这两大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均高于其他部门,其 “双肩挑”人员比重在12%左右。学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咨询与各类事务的集中办理服务。其中,提供学生学业咨询服务的 “双肩挑”人员比重最高,且集中在课程咨询和心理咨询两类。值得注意的是,“双肩挑”人员与行政人员在该项工作中的比例为1∶2,这反映出行政人员在 “搭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双肩挑”人员还承担了残疾人平权代表和考试模块管理的工作。同样,在这些工作中,大量行政人员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科研服务中心主要面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科研项目申请与管理咨询、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等服务,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 “双肩挑”人员比重最高,因为这需要知识产权法领域的专家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研资助申请与项目管理上,“双肩挑”人员尽管担任部门领导职务,并提供相应咨询服务,但高度依赖行政人员的工作支持,如扩大信息公开、增强信息交流等,特别是涉及科研项目申请与流程管理。

5.“双肩挑”在高校参谋部门发挥研究性带头作用

教学科研质量管理中心是独立于洪堡大学直属行政部门之外的参谋机构,负责为大学、院系等提供质量评估,如跟踪大学生学习历程、开展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还搭建了教学与科研质量管理平台,促进院系学者与大学领导层之间的对话,共同开发质量管理工具。该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高等教育学专业知识,有较多“双肩挑”人员承担研究性工作,而 “双肩挑”人员与行政人员的比例为3∶7,这同样说明了两者 “搭档”工作的重要性,其中部分行政人员也在 “双肩挑”人员指导下,负责开展调研项目。就业指导与继续教育中心是洪堡大学另一个参谋部门。在就业指导领域,除了组织就业宣讲与企业招聘外,还提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能训练以及创业指导课程;继续教育领域与就业指导领域相挂钩,针对职业发展需要,积极协调院系资源,提供相应硕士课程与证书培训课程,帮助求职者更好地就业和再就业,或实现职业晋升。该中心两个工作领域均有一定数量 “双肩挑”人员,且主要承担课程咨询与研发工作。

三、德国 “双肩挑”人员面临的问题

尽管在学术和行政之间过渡存在难度,但两者的传统二分法已被打破。[20]从 “双肩挑”人员在洪堡大学校级层面的分布和作用可以看出,“双肩挑”模式成功实现了在德国高校组织结构中的大范围扎根。然而,也有研究从 “双肩挑”的职业日常出发,指出其面临的问题。

首先,尽管 “双肩挑”人员被视为 “学术与行政之间的桥梁”[21],但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却面临方法与目标的不确定性。[22]“双肩挑”人员学历高,往往被贴上 “技艺名家”[23]的标签,其职责也被积极地解读为 “完成学术与行政之间的创造性工作”[24]。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处于学术与行政领域之间的模糊地带 (又被称为一种 “混合地带”或者高校中的 “第三空间”[25]),在工作中没有固定规则和现成惯例可循,往往需要应对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并及时开展在岗自学。有研究指出,尽管 “双肩挑”人员认为其工作自由度较高,工作任务也较为新颖,但负担过重,而且所在制度环境也不利于其开展工作,因为他们要应对官僚主义作风。[26]“双肩挑”人员的教学科研经验和专家知识尽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却需要依赖其他人的 “意愿、帮助和权力”,特别是大学中非常有影响力的团体或个人。[27]

其次,职业身份认同模糊且职业地位需要被进一步认可。这一方面在于 “双肩挑”是德国高校管理中新出现的现象,有研究称其为“未知的生物”,认为应多角度、差异化地理解不同岗位上的 “双肩挑”角色;[28]另一方面,“双肩挑”人员虽然被称为高校专家,但并不被视为一个 “有权力的群体”,而是在大学中处于“从属地位”,完成 “支持性工作”。[29]这尤其会导致中层 “双肩挑”人员产生较为模糊的职业身份认同。他们虽然将自己视为 “一种崭新意义上”的高校雇员,与官僚和学者有明确区别,但并不认为其职业在高校有较高的认可度,如没有较好的晋升空间,能够发挥的影响力也有限,还有的 “双肩挑”人员认为自己在学术和行政交叉岗位上 “孤军奋战”。[30]在他人眼中,“双肩挑”人员从事的沟通与咨询工作意味着,他们 “既没有充分的行动准备,也不是充分的行动遵循者”[31]。

图2 洪堡大学 “双肩挑”人员的科室分布

四、结论与讨论

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行政管理体系提供基本保障,而高等教育宏观环境和高校组织自身的变化,对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也应进行相应转型。在实践层面,德国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转型,并不仅仅依赖于该体系自身,还需要具有学术训练背景和教学科研经验的人员参与其中。由此,德国高校 “双肩挑”职务的普遍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组织上的正当性。

从现实发展看,德国高校运行的整体效能与 “双肩挑”模式密切相关,而 “双肩挑”模式也成功实现了在高校组织结构中的大范围扎根。以洪堡大学为例,“双肩挑”覆盖了绝大多数行政管理领域。与高校专职管理者、专业人员、一般行政人员等群体在高校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同,“双肩挑”人员在承担少量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更多借助专业性知识,以专家的身份,从事 “管理性”或 “服务支持性”工作,目的是为高校核心功能的运转做出贡献。如在科研与教学服务中,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信息支持;在高校参谋部门,指导行政人员开展项目调研等。在此类工作中,尤其是高校规划与调控、科研资助申请与项目管理等方面,“双肩挑”人员高度依赖行政人员的搭档作用。然而,总体而言,“双肩挑”人员的角色依然较为模糊,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面对行政官僚主义作风,也要应对教授团体的质疑。由此,基于德国高校管理中 “双肩挑”人员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同时结合高校在职务设置上如何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张力的命题以及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目标,可以得出如下认识。

第一,高校管理中 “双肩挑”模式的出现,并非体现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进攻。有观点认为,“双肩挑”容易滋生学术权贵,垄断学术利益,成为 “校园里的国王”[32]。从德国经验看,“双肩挑”人员的工作需要带入教学科研经验和自身学术背景,似乎能够在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中,强有力地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但从其部门和职务分布看,以洪堡大学为例,“双肩挑”人员主要集中在与教学科研联系紧密的部门,在大学发展规划、国际化战略以及教学科研质量管理等事务上,表现尤其显著,而相对较少出现在人事、财务与技术后勤部等高校基础性行政部门。同时,在部门下设科室中,“双肩挑”人员往往担任固定项目的负责人,而并非覆盖所有科室的领导职务。此外,从 “双肩挑”人员与行政人员比例来看,在大部分科室,“双肩挑”人员高度依赖行政人员的支持。由此可见,“双肩挑”模式的出现,尽管带来了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领域的部分集中,但学术权力并非冲击了行政权力,而是需要行政权力的“搭档”。我国高校管理工作可结合实际情况,探讨 “双肩挑”的部门分布与人员配比标准,既充分利用 “双肩挑”人员的专家知识,又注重 “双肩挑”人员与行政人员搭档工作的积极效应。

第二,教学科研人员转入行政管理岗位,并非必然反映高校行政化趋势的增强。当前有观点将 “学者从政”与 “行政权力被过度强化以至于泛化”相联系,认为这是对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僭越”[33]。但从德国经验看,教学科研人员加入行政管理队伍后,并非一定转变为行政官僚,而是在学术与行政之间发挥调和作用。有研究显示,他们大多通过履行职能,使工作变得有效率、透明以及更为便利。[34]也有研究聚焦 “双肩挑”人员和大学教授之间的关系,发现大部分 “双肩挑”人员被大学教授所接受。[35]此外,从 “双肩挑”的工作任务看,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学生服务上,包括学业咨询、课程指导、就业发展、心理辅导、教学评估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的高校管理理念。这本身就反映出高校 “去行政化”的发展意涵,也印证了克拉克所言,大学行政化和官僚主义在德国高校的渗透速度较慢。[36]尤其在当下普遍热衷科研项目数量与绩效管理的情况下,大学本应反思,是否忽视了学生培养这一关键任务?是否足够关注学生成长和课堂本身?由此,德国大学通过设置 “双肩挑”职位,将学术与行政工作的 “重心”,同时下移至 “促进学生成长”层面,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第三,为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良性互动,应当为 “双肩挑”人员营造更为灵活完善的工作机制。从德国经验看,作为兼具学术性与行政性的 “中间角色”,“双肩挑”出现在高校组织构架中,不仅符合高校行政管理体系转型的要求,而且被视为高校学术与行政之间的 “桥梁”。然而,在现实中,“双肩挑”人员面临诸多问题:一是 “双肩挑”作为高校管理中新出现的职位,缺乏成熟的职业晋升通道和完善的薪酬体系;二是 “双肩挑”人员的职业身份认同也较为模糊。他们往往把自己视为有别于传统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的 “新型”高校雇员,但这一 “新型”也被各方质询,如是否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叠加,是否真正减轻了教学科研人员与高校行政管理层之间的交流成本。有鉴于此,为更好发挥 “双肩挑”人员的功能,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良性互动,高校应当为这一 “中间角色”营造更为灵活完善的工作机制,如在选配上注重“人岗相适”,同时搭建 “双肩挑”人员的交流平台,为这一新型人员的 “经验性学习”提供一定空间。此外,建立明确的岗位晋升渠道,也有助于 “双肩挑”人员增强职业身份认同感。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学术德国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