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化工企业全面复工
——广州市化工企业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纪实
2020-05-19丁肖嫦
□文/丁肖嫦
广州化工企业复工复产节点
截至2月22日,广东省1307 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已有682 家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上春节期间未停工的,共有790 家企业属于正常生产状态。
截至3月2日,全市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领域复工率达100%;群众生活必需领域复工率为99.2%;“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7.6%,汽车、石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复工率均超9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拖延复工进程,冲击业务量和现金流。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化危为机?2020 年一季度结尾,我们来看看广州化工企业交出的答卷。
多了一份特殊保险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之时,为确保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考虑得更多。如果再发生企业员工感染病毒,企业复工又得搁浅。
3月30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携手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保险机构,为生产型企业推出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方邦电子、瑞松智能、昊志机电、达意隆股份、儒兴科技、立邦涂料等6 家投保企业作为代表与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正式签署了生产型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合同。
疫情期间,广州市多区均出台特殊“暖企”“爱企”政策。广州市发布《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为企业减负约50 亿元。增城区出台“暖企稳企二十条”,拿出2 亿元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广州地区银行机构发放贷款余额超18.1 亿元,困难企业最长延期3 个月缴税。黄埔区“稳企6 条”为企业减轻保费负担约1000 万元。
做大抗疫“蛋糕”
疫情期间,协同作战的号角甚至传遍了珠三角乃至全国,覆盖范围包括了产品链、产业链、供应链。
广州众多化工企业中,蓝月亮全力启动消杀产品生产,广化交易集中发布防疫产品供求信息,洁特生物紧急恢复口罩生产,佛伦斯转战防护服,普理司等企业研发“广州造”口罩生产线……广州市化工企业全方位构筑起“防、检、治”一体化疫情防治体系。
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考验中,不少化工企业积极在疫情带来的危与机中谋略转型,开辟更多营收渠道。广东微量元素生物科技公司对车间作了重新布局,调整生产线,购置大量口罩生产设备,2月6日正式投产,日产N95 口罩5 万只。
广州工控旗下的广州市泰力高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TCMGY隔音材料(吸音、耐火)的生产企业。为保抗疫需要,广州工控协调泰力高公司备战,仅用5天,2月23日晚上11 时30 分,泰力高公司的口罩用熔喷过滤布生产线正式试生产,日产能可达1300 公斤。
交出可喜成绩单
“2020 年1—2月份,广州工控实现产值44.5 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营业收入(合并)57.5 亿元。从各业态情况来分析,收入占比较大的依次是生产性服务业、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营收分别为27.4 亿元、13.7 亿元和5.8 亿元。”广州工控集团董事长周千定对媒体记者表示。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广州工控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成效显著。按照复工复产方案,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固定项目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市场拓展工作。集团旗下的万宝压缩机公司出口俄罗斯2670 台压缩机,打开欧洲市场,并实现压缩机月产量100 万台的历史新高;广钢新材料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9.98 亿元,同比增长10.24%。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阴霾影响之下,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广州工控产业布局涵盖了7 大行业37 个业态,集团正采取措施促进融合发展。积极整合优化资源,加大科创投入力度,加大投资并购力度,完善生产供应链,完善管控架构。抗疫凯旋之后,广州工控将瞄准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并购力度,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化工新增长点初现
4月2日下午,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迎来了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带队的企业复工情况调研组。
调研组所到之处生产秩序井然。实践证明,广大化工企业在应对疫情挑战的同时,紧紧把握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仪器等科技产业,壮大新增长点,形成了发展新动能。
除了黄埔区,南沙区新上马化工企业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4月2日,由中国化学工程成达公司总承包的100 万吨/年规模的广州LNG 应急调峰储气库项目储罐桩基工程正式开钻,标志着该项目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正式进入实质性的现场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