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0-05-13傅小明杨在志

广州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考研专业课应用型

傅小明,孙 虎,杨在志

(宿迁学院材料工程系,江苏 宿迁 223800)

随着当今社会高速地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每个高校都在及时地修订或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地执行修改或者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加以创新,才能体现出习总书记提出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才思想[1-2]。并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的要求[3]。

基于以上原因,和结合当前“新工科”的大背景和我校深化“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理实相融、学以致用、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针对应用型高校——宿迁学院材料专业的现状提出了“1+X”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专业学历教育,“X”是指多能力的培养,即分类引导培养、尊重个性发展。探索了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创新的问题。

1 专业学历教育

专业学历教育,即所指的“1”。课堂教学是高等学历教育的最基本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PPT的应用到网络课程、微课程和慕课等的建设,直至翻转课堂[4-6],传统课堂教学也在不断丰富手段。教育界在完善课堂教学这方面进行着不断研究和实践[7]。可以肯定,课堂教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学历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但其形式、内涵均具有新特点,根据新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是必须的。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和作用也有了更多内涵。为此,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分析课堂教学,分析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增强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样是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因此,宿迁学院材料专业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性资格考试,申报和参与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和编写规划教材等。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材料专业在这方面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得到了大力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力提高。

目前,材料专业现有专业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有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0%,在读博士2人。已有4人获得“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有2人获得了中级热处理资格证书,占教师总数的33%。

近三年来,材料专业已将《现代表面工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已将《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腐蚀与防护》建成校级网络课程。这三门课程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通过三届学生使用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完成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已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9篇。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材料科学导论(双语)》和《材料工程导论(双语)》。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 对学生多能力的培养

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学历教育外,还对学生多能力的培养,即对学生分类引导培养,尊重个性发展,也就是所指的“X”。这里的“X”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2.1 打造考研团队,专注学生考研

虽然我校是一所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对于一部分有潜力和由意向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成立专门的考研小组,配备优质的专业课教师悉心指导他们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还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课,还包括考研基础课。

近年来,特别是为了改变材料专业学生考研及其不理想的局面,专门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系主任任副组长,专业课教师为成员的考研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了解学生考研动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给学生进行指导。

为了切实做好考研学生专业课的复习,根据以往材料专业学生考取高校的情况,组织专业课教师收集了相关高校材料专业以往专业课考研真题以及考研专业课笔记。在每届学生大三第一学期开学发放给需要考研学生手中,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同时,还安排专业课教师进修答疑。此外,还收集历届英语、数学和政治考研真题,整理成习题集后发放给考研学生。此方法实施以来,其效果显著。比如,材料专业14级考研录取人数占本专业毕业生人数的约22%;材料专业15级考研上线人数占本专业毕业生人数的约27%。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4级学生考研上线率不错,但是高分微乎其微,很多学生是靠近国家线或者略高于国家线而已。可是15级考研学生的考研成绩高分居多,达到300分以上占多数,360分以上还有3人。

2.2 成立科科研小组,打造“双创”人才

创新,是国家发展之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也需要培养创新和创业(简称“双创”)型人才。通过成立科研小组,组建科研团队,一是使学生亲身体验科研的基本过程,激发科研兴趣,展现科研魅力;二是使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实验技能,走出科研大道的第一步;三是激发学生具有创新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四是使学生领悟科研思维,树立严谨、求真的科学价值观,为今后的创新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8]。

材料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实际情况,一方面,鼓励和动员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切实当好教师的科研助手。近三年来,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已发表了科研论文9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3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件。另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申报省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帮助他们修改申报书。并悉心指导他们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现有累计22名学生主持和参与的8项省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已结题,其中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5项。

2.3 成立金相小组,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通过成立金相小组,可以使得学生倾力专注、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且充满耐心专注,同时具有种敬业精神和创业精神,将“工匠精神”体现贯穿其中[9]。

对于材料专业部分做事认真、专一和仔细的学生,鼓励和吸纳他们加入金相小组,专注于材料专业的基本技能——金相制备技术,也就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近三年来,材料专业每年开展校级金相大赛暨全国金相大赛选拨赛。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学生参加全国金相大赛获得过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4项;学生参加全国材料综合技能大赛获得过二等奖2项。

2.4 教企相融,培养实用性人才

通过教企相融,具有如下几个优势,一是结合企业的知识产品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能力,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二是可以凸显和增强应用型地方高校的特色与优势;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实现毕业后快速上岗[10~11]。

材料专业为了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采取的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将部分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放到企业里去做实验,到企业里去写毕业论文。

材料专业经多方联系,已本地相关企业等达成协议,每年将一定数量的材料专业毕业生放到该企业做做实验和撰写毕业论文。这项工作已实施两年,已有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到该企业工作。从企业和学生双方反馈的信息显示其效果良好。

2.5 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引导和组织学生考级考证

积极联系行业相关学会,申请考级考证考点,引导学生报名,组织学生复习参加考级考证,其效果显著。

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行业学会申请考级考证考点,积极动员学生报名,组织学生复习和考试。

材料专业已申请到见习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考点。组织每年度的见习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已组织了四届比赛,其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率是逐年略有所增加,每年通过见习热处理工程考试并获得其资格证书的学生达均到93%以上。

表1 材料专业学生每年参加见习热处理工程师

注:参与率=参加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通过率=通过人数/参加人数×100%

2.6 依托行业学会开展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视野

宿迁市金属学会挂靠本校材料专业,因此,本专业依托学会这个平台邀请国内材料名家开展学术讲座等。比如,每年开展举办先进材料论坛,邀请到材料领域名家为材料专业学生做报告,不仅可以扩大本校材料专业的影响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学生对材料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激情。该活动已举办两届,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其效果良好。

3 结 语

本研究以应用型高校——宿迁学院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提出了“1+X”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专业学历教育,“X”是指多能力的培养,即分类引导培养、尊重个性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材料专业是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教育为主,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了“1+X”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显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势。当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考研专业课应用型
我的考研故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