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笔语语块特征的对比研究
——以部分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为例

2020-05-19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块短语显著性

万 麟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安徽 马鞍山 243031)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伴随着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兴起,关于语块的研究也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语块作为“介于词汇和句子之间的,兼具语法的生成能力和词汇的指称含义,且体现出频率性特征的一种连续或非连续的模块化多词结构”,[1-2]具有整存整取的特点,有利于信息的自动识别和提取,极大地提升了语言处理的效率。[3]

国内有关二语语块的研究显示,学习者对语块的掌握与其二语水平关系密切,语块对于二语应用的流利度、准确度、创造性和连贯度有重要作用。[4]随着语料库方法的广泛使用,国内的语块研究方向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某一单一学习者类型的研究;二是通过比对本族语语料,揭示学习者的语块使用特点。

虽然国内的二语语块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多数研究仍然以相对静止的视角关注学习者的语块使用特征,因而无法反映学习者二语能力发展过程中语块使用情况的变化。[4]本研究基于我国不同区域部分高校学生的写作语料库,通过对比不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文本中语块的频次和类型,进而了解不同阶段学生语块使用的特点和倾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解答以下问题:(1)从大一到大三,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语块的总体频次发生怎样的变化;(2)三个年级学生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结构语块的频次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语料选取

本研究所选取的语料均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版》。[5]为了避免由于文体差异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本次研究选取的学生作文均为议论文,共2 549个文本,691 915词。其中大一学生作文856篇,共230 655词;大二学生作文855篇,共230 615词;大三学生作文838篇,共230 645词。各年级文本的总单词数相差最多不超过0.5%,基本可以忽略单词数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考虑到大四学生由于面临实习和就业,学习情况相对不稳定,因而本研究选取目标高校英语专业大一到大三学生的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应用性较广的三词词块和四词语块。马广惠认为,语块的频次越高,文本分布越广泛,就越具有研究价值和普遍意义,[2]因此本研究语块的提取频点设定相对较高,三词语块最少在文本中出现15次以上,四词语块最少频次为10次,且均最少出现在5个不同文本中。

本研究使用的检索工具为AntCoc2007,工具的词从功能可以检索出符合要求的三词和四词的高频多词序列。

(四)研究步骤

(1)利用检索工具提取大一到大三学生作文中的三词和四词的高频多词序列;(2)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多词序列,得到所需的目标语块;(3)利用卡方检验对比各年级学生文本中语块的频次,分析语块使用的特征、原因和变化规律;(4)基于以往研究的成果对这些语块进行分类,对比各年级学生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类型语块的频次并分析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语块总体频次的变化情况

经过机器和人工筛选两个步骤,各年级学生作文中三词词块和四词语块的总体频次、卡方检验(Chi-Square)及显著性差异(Significance)见表1和表2。

表1 三词语块总体频次比较

注:当P值<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当P值<0.001时具有极显著差异。

表2 四词语块总体频次比较

注:当P值<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当P值<0.001时具有极显著差异。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三词语块还是四词语块,大二、大三学生使用频次都比大一学生低得多,卡方检验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差异,而大二和大三学生却未呈现出明显差异,这是因为:(1)大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仍保留很多中学阶段教育的特征,趋向于遵循某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但随着大学阶段学习时间的增长,学生快速成长和成熟,对于同一话题的思考更加深刻和全面,渴望表达更多自我的见解和观点,因而文章内容的差异性不断增大,使用的词语搭配也就体现出更大的差异。因此,高年级学生文本中的相同多词搭配更少,往往无法达到检索工具对于多词搭配的最低提取频点。(2)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后,词汇量不断增大,语言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具备了挣脱以往模式化语言表述的能力,倾向于在短语和句子构建等方面尝试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表述方式,彼此之间使用的表述方式的差异性增大,共现性不足,因此检索工具能够挑选出的多词搭配就更少。换句话说,大二、大三学生作文中语块数量的下降恰恰反映了学生的短语和句子构建意识不断提升,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相对固化的短语和句子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大一到大二这一阶段是语块频次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也反映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方式和英语表述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二年级之后,学生作文中语块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学生在大二年级之后的英语能力发展趋于稳定。

(二)不同类型语块的变化情况

进一步考察各年级学生语块使用的特点,参考Nattinger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对于词汇短语的分类,[6]我们将这些语块划分为4种结构类型:结构一(S1)主要包括Nattinger所说的聚合词和惯用语;结构二(S2)主要是结构形式完整的各类短语;结构三(S3)主要是短语构建语块;结构四(S4)主要是句子构建语块。各年级学生文本中出现的4种结构语块的频次、卡方检验及显著性差异见表3和表4。

表3 三词语块结构频次比较

注:当P值<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当P值<0.001时,具有极显著差异。

表4 四词语块结构频次比较

注:当P值<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当P值<0.001时,具有极显著差异。

通过观察表3和表4中各类语块结构频次的变化可以发现,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使用语块的频次差异较大,有些在三词语块方面表现得更明显,有些在四词语块方面显著性差异更大。最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S2(完整短语)和S4(句子构建)语块的使用:(1)“完整短语”语块:无论是三词语块还是四词语块,大二、大三学生在此类结构语块的使用频次上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大二学生使用的“完整短语”的频次最低,卡方检验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变化反映出从大二年级开始,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短语中词语的搭配并尝试多元化的表述方式。(2)“句子构建”语块:无论是三词语块还是四词语块,三个年级学生使用的频次逐级递减,特别是大三学生S4语块的频次较大一、大二学生均有大幅度下降。这反映出学生在句式构建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大三学生更愿意尝试多样化的句式构建方式。

四、结论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语块频次的研究可以发现,大一至大三学生的语块使用特征与他们年级的增加、语言能力的发展显著相关,具体的变化趋势:(1)大二、大三学生的语块使用频次均大幅度低于大一学生,尤其是大一到大二这一时期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大二、大三学生作文中的语块频次则差异不大。可见,大一到大二是学生英语表述方式乃至整体语言能力变化最大的时期,应是教师教学中重点关注和把握的关键阶段。(2)具体考查不同类型语块的频次,大二学生文本中“完整短语”语块的频次是最低的,这反映出随着词汇量和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短语构建意识不断加强。另外,三个年级学生的“句式构建”语块的频次逐年递减,说明学生的关注重心已经从词数较少的短语扩展至整个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需要考虑引入基于同一批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语块使用情况的纵向、历时研究作为参照,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揭示学习者语块使用与二语能力发展的关系。

猜你喜欢

语块短语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小学英语语块教学策略
科技汉语语块的类型和特征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健民短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