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2020-05-19祝丽君孔令云宋世敏王晓聪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敌意攻击行为体育锻炼

祝丽君,王 娟,孔令云,宋世敏,王晓聪,许 昭

(山东体育学院 研究生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青少年校园暴力、欺凌行为不断被曝出,攻击行为是暴力、欺凌行为的重要特征,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攻击行为是指个体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1]。在攻击行为事件中,攻击者、被攻击者,甚至旁观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国内外研究证明攻击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2],攻击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经常受到攻击的青少年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自尊心下降、焦虑、抑郁等[3],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甚至犯罪等严重后果[4]。由此可看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还能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5]。关于体育预防攻击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问卷调研、大数据分析、实验干预等不同范式,但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青少年攻 击行为[6]、反社会行为[7]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大幅度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8],适宜的健身处方锻炼能有效改善青少年的攻击行为[9]。但Faulkn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10]。

自尊是个体对本身特点和行为评价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变化的变量[11]。在锻炼心理学领域中,自尊被用来考察锻炼后的心理效益,还能预测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12]。总结以往研究,大部分实验都验证了体育锻炼能显著提高自尊水平这一结论[13-15]。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自尊具有积极影响[16],体育锻炼时长越长,自尊水平越高。有研究者通过进行12周的足球教学训练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自尊显著提高,且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降低[17]。

在众多的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中,自尊对攻击具有重要影响,自尊是对本身进行整体性积极的评价,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通常观点认为低自尊个体会产生诸多的攻击行为[18],也有部分研究者反对低自尊导致高攻击的观点,认为低自尊个体不具备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解释为低自尊者没有勇气做出攻击行为[19]。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自尊和攻击行为3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但3者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尚比较少见且缺乏相关研究证实。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检验3者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全面揭示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充足的科学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者

随机抽取某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400名青少年施测,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为89.5%。其中男生180名,女生178名,平均年龄为16.20±0.58岁。

1.2 研究工具

1.2.1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

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短卷[20],由国际身体活动测量工作组(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 o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编制,已在多国及多地区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包括希腊、巴基斯坦、韩国等,结果表明重测信度在0.8左右,以加速度计测得的能量消耗为校标,校标效度在0.3左右[21]。

1.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4点计分方法,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4表示完全同意,其中3,5,8,9,10题为反向记分,得分范围是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22]。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该量表的内部一致信度α系数为0.74,结构性效度指标KMO为0.885。

1.2.3 Buss-Perry攻击问卷

采用Buss和Perry编制的攻击问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由身体攻击、语言攻击、愤怒和敌意 4个维度组成,共29个条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方法,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极为符合。4个维度得分相加为攻击行为总分,得分范围是29~145分,攻击行为得分越高,表示攻击性越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该量表的内部一致信度α系数为0.87,结构性效度指标KMO为0.864。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进行信效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青少年体育锻炼、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基本特征

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自尊和攻击行为得分比较(见表1)。青少年体育锻炼量(3 149.070±2 501.668)处于较高水平(高等强度活动:总的身体活动分数3 000≥MET-min/w),自尊量表得分是(29.970±5.501),可知被试自尊总体得分处于中上等水平,攻击行为问卷得分为(73.860±16.903)分,被试攻击总体得分处于低水平。

对不同性别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自尊和攻击行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较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t=6.346,p<0.001),即男生锻炼水平高于女生;不同性别的青少年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t=2.562,p>0.05),但男生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不同性别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差异(t=1.180,p>0.05),表现为男生的攻击行为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

2.2 青少年体育锻炼、自尊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对体育锻炼、自尊、攻击行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敌意、愤怒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体育锻炼与自尊呈正相关(r=0.195,p<0.01),说明体育锻炼强度越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高;体育锻炼与敌意呈负相关(r=-0.130,p<0.05),说明体育锻炼越高,敌意行为就越低;自尊与攻击行为 (r=-0.329,p<0.01)、身体攻击(r=-0.190,p<0.01)、言语攻击(r=-0.124,p<0.05)、敌意(r=-0.365,p<0.01)、愤怒 (r=-0.275,p<0.01)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自尊水平负向预测攻击行为及攻击行为各维度。

2.3 体育锻炼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自尊中介模型检验

为检验自尊是否在体育锻炼和攻击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使用温忠麟等人的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表3)。因为体育锻炼与敌意有显著相关,所以只对体育锻炼与敌意之间进行自尊的中介效应检验。首先以敌意为因变量、体育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系数β1=-0.130(p<0.05),决定系数R12=0.017;然后以自尊为因变量、体育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系数 β2=0.195(p<0.001),决定系数R22=0.038;最后以敌意为因变量,自尊和体育锻炼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敌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3=-0.061(p>0.05),决定系数R32=0.137,自尊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061,p>0.05)。

表2 青少年体育锻炼、自尊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N=358)

表3 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3.1 青少年体育锻炼、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基本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总的体育锻炼水平偏高,不同性别体育锻炼水平有显著差异,男生总的体育锻炼量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女生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女生性格内向,比较容易害羞,比较注重外表形象。男生性格开朗,外向,好奇心重,自信心足,容易合群,喜欢表现自己。总的攻击水平较低,男女生攻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他人的研究不一致[23],但本研究得分表现为男生攻击水平比女生高。青春期的男生做事情比较冲动,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以此获得更多的关注,胜负欲比较强烈,为了获得胜利或赢得关注会出现更多的攻击行为[24]。总体自尊得分处于中上等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阶段正是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自尊心较强。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个体人格的养成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校环境氛围,学校承担了教育学生的主要责任,学校的管理和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不同管理水平的学校中,校园欺凌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中,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低[25]。学校对于处理攻击行为、欺凌行为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学校可能管理水平较高,处理方式较好。

3.2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26],体育运动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绪发泄的渠道,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率。这是因为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嫉妒、愤怒等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就会以攻击行为的方式发泄出来。而体育运动安全阈系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减少因冲动所产生的犯罪行为[27]。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中的分维度敌意呈负相关,说明某中学青少年主要通过体育锻炼减少敌意的发生,从而减少攻击行为。这与以往研究一致,支持了体育锻炼是有效减缓攻击行为的方法[28]。这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是学生情感宣泄、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29],从而减少个体之间敌意行为的发生。体育锻炼与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相关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参加体育锻炼会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同学们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人际关系,更融洽的融入到集体中去[30],也可能是因为学校安排的体育锻炼是一些不太容易产生肢体冲突的项目。

3.3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即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自尊水平,体育锻炼正向预测自尊,该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31]。自尊是对自我个体的评价和态度。自信是满足自尊的一种情感体验[32]。它可以让个体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可以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重要性。可能是体育锻炼减轻了青少年沮丧和焦虑,改善身体满意感,从而提高了自尊水平。也可能是在体育锻炼完成了设定的目标,提高了运动技能,团体合作的成功,从而加强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提高了个体的自尊心[33]。从当前已取得研究成果来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自尊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该量表是测量青少年整体维度的自尊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的对青少年自尊分维度进行深入研究,丰富研究成果。

3.4 自尊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自尊水平的提高,能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6]、偏差行为[34]、攻击行为[12]问题的发生。相关分析发现自尊与青少年攻击行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自尊心比较低的个体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这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5]。正如Rosenberg提出的社会连接理论(social-bonding theory),低自尊的个体与社会连接较少,增加了与社会规范不一致性,提高了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也会增加犯罪的发生率[36]。林少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尊水平越低的个体出现攻击行为倾向的可能性越大[37]。挫折-攻击理论解释为个体在遭遇挫折、困难的情况下通常会感到焦虑和抑郁,但由于个体不愿意接受这种负面情绪,则容易使自己的负性情绪通过攻击行为的方式向别人宣泄。也有可能是低自尊的个体尝试通过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来提高自尊水平。

3.5 自尊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自尊为中介变量检验体育锻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即较高的体育锻炼量使自尊水平得到提高,而自尊水平的提高,又使得攻击行为降低。在本研究中,体育锻炼直接影响敌意行为,从而间接影响攻击行为,体育锻炼通过提高自尊来降低攻击行为。自尊心低的人倾向于通过将对他人的失败外化来保护自己不受自卑感的影响。自尊是高层次的需要,当体育锻炼提高个体自尊水平时,自尊驱使个体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实现既定目标,体验自己的价值。从而减少了攻击的发生。同时,自尊高的个体会更紧密地与社会联系和沟通,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环境,形成更稳定的自尊。所以说自尊水平越高的个体发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体育锻炼是提高自尊水平的有效手段,也能有效的缓解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探讨体育锻炼、自尊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揭示了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体育锻炼通过提升自尊水平从而降低攻击行为,为体育锻炼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提供了研究基础。

4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4.1 结论

1)青少年体育锻炼量总体较高,男生锻炼量比女生高;自尊水平处于中上水平,攻击行为处于中下水平,男生在自尊、攻击行为的得分比女生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敌意行为,低自尊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3)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减少敌意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提高自尊来降低青少年敌意行为,从而减少攻击行为。

4.2 未来研究方向

1)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体育锻炼强度整体偏高,在后续的研究中在不同体育锻炼量水平的群体中检验该结果。

2)本研究仅采用问卷形式探讨3者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中应多采用体育干预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敌意攻击行为体育锻炼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青少年外显、内隐攻击倾向与敌意归因偏差关系研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短暂相逢?
跟踪导练(二)(6)
消费者敌意、购买意愿与人口因素的相关性及营销启示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