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四黄外洗液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皮肤反应及血清CRP、TGF-β1的影响

2020-05-19龚秋燕黄国森陈小平程玉莹杨彦康新静习聪霞彭静郭燕陶庄雅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洗液皮炎黄连

龚秋燕 黄国森 陈小平 程玉莹 杨彦 康新静 习聪霞 彭静 郭燕陶 庄雅靖

鼻咽癌多发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地区[1]。随着放疗设备与治疗技术不断更新进步,调强放疗(IMRT)目前已成为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其较常见的毒副反应是放射性皮肤反应,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皮肤干燥、脱皮、水泡和溃烂[2-3],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放疗中断。本研究选取我科室2018年1—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四黄外洗液在预防放疗皮肤反应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符合鼻咽癌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病理检查确诊;同意治疗方案,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无放疗禁忌证;初次调强放疗(IMRT),治疗前未行放化疗;卡式(karnofsky)评分≥80分;未合并有其他肿瘤;认知、沟通能力正常;未发生转移;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治疗前皮肤损伤及色素沉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未完成放疗疗程或失访者。将本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52.62±18.24)岁;疾病分期[4]:Ⅱ期4例,Ⅲ期44例,Ⅳ期12例;非角化癌58例,角化癌2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平均(53.15±17.46)岁;疾病分期:Ⅱ期6例,Ⅲ期41例,Ⅳ期13例;非角化癌59例,角化癌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放疗方法 两组患者放疗方案基本一致。体位固定采用头颈真空袋加头颈部面膜的方式。利用飞利浦大孔径CT进行定位扫描,扫描层厚为5 mm,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处方剂量为72 Gy/32f,每治疗10次行1次CBCT图像引导治疗摆位验证。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6周。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嘱患者放疗期间注意保护皮肤,穿纯棉、柔软、宽松的衣服,严格遵循"五勿四禁一忌一不"的方法,即勿用手抓搓,勿穿高领衣物,勿强光暴晒,勿做红外线理疗;禁贴胶布、注射、热敷、自行用药;忌用肥皂或护肤品涂擦,不擦刺激性或含重金属药物;加强放射性皮炎的观察,当出现皮肤破损后采用统一的皮尺记录损伤面积,对症护理。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第1次放疗后给予复方四黄外洗液外洗:取黄连40 g、黄岑60 g、黄柏60 g、虎杖50 g、连翘75 g。将以上中药加入3000 ml蒸馏水中浸泡30 min,武火加热煮沸,文火煎煮30 min,搅拌、过滤。将药渣再加入3000 ml蒸馏水按照上述步骤煎熬、过滤,两次共获取药物浓度至325 ml中药原液,高压灭菌后放入4 ℃冰箱储存备用。所配制的中药原液1 ml中含有复方生药1g,涂抹于放疗局部皮肤,每天2次,每次100 ml,范围为放疗中心区域15~20 cm,待其自然晾干,避免抓挠等刺激因素引起的皮肤破溃,直至放疗结束。其他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皮肤放射反应。皮肤反应按照蒋国梁等[5]的标准,将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肤反应分级,0度为基本无变化;1度为红斑期,局部皮肤红斑,有烧灼感,瘙痒或皮肤变黑,又称干性皮炎;Ⅱ度为局部皮肤充血,水肿,有水泡形成和糜烂,伴有少量渗液或小溃疡,又称湿性皮炎;Ⅲ度为溃疡和坏死侵犯到真皮层,又称反射损伤。密切观察皮肤情况,记录两组出现皮肤反应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2)检测血清指标CRP与TGF-β1,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上述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严格按照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 果

2.1 两组皮肤损伤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皮肤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Ⅱ度以上皮肤损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损伤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放疗后血清CRP,TGF-β1指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放疗后血清CRP,TGF-β1指标比较

注:1)为t值,余为t’值。

3 讨 论

鼻咽癌与其他恶性肿瘤在生物学、流行病学、组织学和治疗反应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放疗较为敏感,临床上多采用二维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以及调强适形放疗。其中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获益率、改善预后、降低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7]。但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导致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细胞的过度凋亡,甚至坏死,且随着放射剂量的积累而逐渐加重。90%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皮炎,大部分患者在接受30~40 Gy剂量照射后即可出现[8]。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可造成局部皮肤疼痛、出血、局部感染,直接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约58.1%的患者可因严重的皮肤损伤而中断治疗[9],其中Ⅲ级以上的放射性皮炎需暂停治疗。

复方四黄外洗液是一种中成药制剂,由黄连、黄岑、黄柏、大黄、虎杖、连翘6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腐生肌的效果,多用于皮肤类疾病的治疗。 与常规护理相比,复方四黄外洗液组的患者放疗结束后放射性皮炎的反应程度轻,而且出现的时间晚(P<0.05)。中医认为,放疗中的X射线为火邪之毒,有伤阴耗津之恶,应给予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类方药进行防治[10]。复方四黄外洗液中大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芩可清热利湿、下气止血、去水肿;黄柏与黄连相佐,可倍增泻火解毒、泻火除蒸之功效;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连能够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的作用。黄连、黄柏、黄岑三药合用解毒之力强;连翘为“疮家圣药”,可散结消肿、疏散风热;虎杖可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助大黄活血化瘀之功,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力。采用复方四黄外洗液遵“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11],其涂抹后对放疗区域皮肤能够发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陈海宏等[12]研究认为,复方四黄外洗液能缓解皮肤疾病,也能渗透入皮肤内发挥抗感染、止痛作用。陈晓坚等[13]研究证实,复方四黄外洗液还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体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产生影响。因此,血清CRP,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复方四黄外洗液可增强机体对炎性因子物质的清除效果,减放疗对机体的损伤。CRP是机体炎症、感染或损伤时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14],在临床上多用于判定炎性反应程度。TGF-β1是一种肿瘤细胞促进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的不断分化和繁殖,该因子目前被认为是介导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以及颈部纤维化的重要介质[15]。从药理学角度看,复方四黄外洗液能够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这与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养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等综合功效有关。

综上所述,复方四黄外洗液能够显著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皮肤反应,控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洗液皮炎黄连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肺泡灌洗液多重PCR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染发
——皮炎
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小矮子”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