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预后的现状调查研究

2020-05-19王露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病程

王露露

癫痫俗称“羊角风”或“羊癫风”,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时期,其病情反复、急性发作时症状明显,给家庭以及医院护理带来严重负担[1-2]。虽然大多数经过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后病情能够得到控制,但有部分因对多种药物反应较差或无法通过神经外科方法确切找到癫痫病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导致癫痫发作频繁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迷走神经刺激术是继手术切除病灶、药物治疗后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辅助方法,但由于该技术需要长期间歇性刺激,其院外随访及延续性护理的任务较重,需要准确掌握不同时间段的预后情况,根据癫痫发作频率调整电流或刺激强度等[3-4]。为此,了解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的现状以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对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0例。纳入标准:符合难治性癫痫相关诊断标准[5];年龄≥14岁,家属对治疗方法及调查随访知情同意;既往未进行外科治疗;未合并血液、肝、肾等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合并颅内肿瘤、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术后发生颅脑外伤;随访时间不足12个月;病历资料不完整。其中男50例,女30例。病程3~10年,平均(6.98±1.61)年。年龄16~57岁,平均(32.44±8.32)岁。病因:发育性23例,获得性45例,进展性12例。术后12个月有效50例,无效30例。

1.2 方法 疗效评定: 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时参照McHugh分级[6]方法进行疗效评定,I 级: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80%以上;II 级: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50%~79%;III 级: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1%~49%;IV 级:治疗未对病情产生任何作用;V 级:病情加重,发作更频繁。以I 级、II 级表示治疗有效,即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超过50%。临床特征调查:术前发作频率、性别、年龄、病程、发作类型以及主要照顾者疾病知识:参照《癫痫家庭管理量表》[7]中疾病知识维度,包括饮食、心理照护等条目,共计100分,<60分表示主要照顾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差、≥60分表示主要照顾者疾病知识掌握优良。

1.3 质量控制 查阅相关文献[8]结合我院神经外科病历资料纳入情况确定调查内容;熟悉McHugh 分级方法;病历资料完整;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期间无其他影响神经功能的疾病史。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0统计学软件,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状况 80例术后12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4.65±7.03)%,有效50例,发作频率减少(61.23±6.43)%;无效30例,发作频率减少(43.11±5.91)%。

2.2 变量赋值表 以术后12月疗效判定有效与无效为因变量,临床特征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见表1。

表1 影响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2.3 影响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主要照顾者疾病知识差、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CS)是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关于难治性癫痫的发作频率我们在随访及住院护理工作中发现,术后12个月难治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48.54%~64.32%[9-10]。每月发作频率多集中在4~10次,部分严重者甚至达到20~30次,降低其癫痫发作频率并记录变化过程是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治疗及院外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术后6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38.54±5.87)%,术后12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4.65±7.03)%,这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逐渐提升。术后12个月时有效50例,有效率达到62.50%,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1.23±6.43)%,在门诊随访时根据开机后症状改善情况,明确最佳刺激参数,根据刺激效果,抗癫痫药物可酌情减量或停药[13]。同时针对院外癫痫发作,需要对主要照顾者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除了常见的去枕平卧,通畅呼吸道、防止撞伤、咬伤外,需要注意保持室内安静,尤其是避免强烈的声、光或心理刺激。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主要照顾者疾病知识差、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CS)是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刺激周期、输出电流对癫痫发作频率无明显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本研究均按照刺激30 s,间歇3~5 min的刺激周期进行治疗,该范围不仅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还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病程≥5年的预后较<5年的更差,主要原因在于病程较长者在既往治疗中可能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持续时间更长,这可能对迷走神经刺激效果造成一定影响[14]。针对病程较长者,列入预后高危名单,缩短电话与门诊随访时间,护士记录早期发作频率改善情况,若减低幅度较小可告知主治医师,缩短刺激周期、降低脉冲宽度等。由于迷走神经刺激术院外生活时间较长,若主要照顾者疾病知识差,可能难以有效判断迷走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以及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不够详细等,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5]。因此需要针对迷走神经刺激术制定科学、规范的院外疾病知识手册,包括纸质档与电子档两个方面,电子档通过微信推送不同时间段的院外护理事项,例如早期发现舌后坠者,遵医嘱置口咽通气道;病情缓解后避免不良心理刺激,按时服药等。发作类型中,CS较PS发作频率高,甚至达到每天1次或以上,因此在发作频率减少方面较PS更低。其干预措施同病程较长者一致,也需要纳入预后高危名单,进行特殊关注[16]。

综上所述,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有效减少发作频率,但疗效受到病程、主要照顾者疾病知识、术前发作类型等影响,可实施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难治性癫痫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