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罗哌卡因与0.5%罗哌卡因在高龄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
2020-05-19魏艳楠
魏艳楠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300
临床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由于近几年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出现股骨颈骨折、以及膝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下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患者多选择接受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替代患者受损严重的原关节,降低患者疼痛感的同时,加强对关节的重建工作[2-3]。而高龄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急性疼痛,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选择有效的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4]。罗哌卡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麻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发挥的麻醉效果也各不相同[5-6]。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0.25%罗哌卡因与0.5%罗哌卡因在高龄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所获得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高龄老年患者;选取患者的标准包括: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患者不存在其他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低浓度组患者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5.25±7.98)岁;高浓度组患者3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25±7.84)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个人资料和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的研究,患者以及家属均了解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要禁食8小时,且术前禁止任何药物的使用。患者入室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并对患者患肢进行常规消毒,于患者右侧锁骨建立下肢静脉通路,并于左侧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基础操作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联合阻滞配套针于L3-4间隙进行穿刺操作,穿刺点确认后将25G笔尖式腰穿针插入,确定回抽脑脊液顺利后,进行罗哌卡因注射,其中低浓度组使用0.25%浓度的罗哌卡因3 ml,高浓度组患者使用1.00%浓度的罗哌卡因3 ml,注射速度均为0.12 ml/s,注射结束后,将腰麻针管退出[7]。对麻醉15 min后,达到手术麻醉所需平面的患者进行手术,而对于未达到需求的患者,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麻醉药物追加,手术过程中,随时根据患者反应以及患者体动情况进行药物追加维持[8]。
1.3 研究指标
(1)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3分钟(T1)、麻醉后10分钟(T2)、以及麻醉完成后(T3)四个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2)对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以及平面消退时间进行检测记录;(3)对两组患者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为确保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数据统一和准确,所有的检测工作以及数据记录工作均由同一组工作人员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软件对研究中的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为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情况
低浓度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恢复时间、以及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要明显优于高浓度组患者(P<0.05);低浓度组患者与高浓度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平面固定时间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调查表(±s)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调查表(±s)
组别低浓度组(n=35)高浓度组(n=35)项目运动阻滞起效时间(min)9.54±1.52 7.05±1.21运动阻滞恢复时间(min)81.25±3.64 107.25±5.57感觉阻滞起效时间(s)19.25±1.25 18.57±1.31平面固定时间(min)13.25±1.54 13.35±1.17平面消退时间(min)73.25±4.25 95.25±8.05
2.2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情况
低浓度组患者在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受到的影响相比较于高浓度组患者明显较小(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比较,数据上无明显的差距(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情况调查表(±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情况调查表(±s)
注: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相对比,a表示P<0.05。
项目低浓度组(n=35)高浓度组(n=35)时间点T0 T1 T2 T3 T0 T1 T2 T3平均血压(mmHg)96.25±8.58 95.25±8.78a 95.25±5.25a 92.25±6.58a 96.25±9.35 92.25±8.25a 82.24±8.54a 81.24±7.67a心律(次/min)67.25±6.32 68.25±6.54a 69.25±6.54a 68.25±7.51a 66.25±7.05 75.15±9.25a 79.25±6.25a 77.25±7.58a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低浓度组患者在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明显低于高浓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表 例(%)
3 讨论
高龄老年患者,因其年龄的增加,使得其身体情况不断下降,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人数也因此不断的增加,且由于老年患者多数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使得患者的心肺功能也明显较差,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这使得患者的手术风险有着明显的增加,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极大[9-10]。腰-硬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多种麻醉方式中,在老年人群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所需要的起效时间较短,且药物发挥效果较高,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造成过大的影响[11-12]。罗哌卡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麻醉药物,其属于酰胺类纯S型左旋盐酸异构体的一种,其所具有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以及心脏毒性较小,因此对患者的影响较小[13]。
本次研究中数据显示,0.25%浓度的罗哌卡因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运动阻滞效果要明显优于0.5%浓度的罗哌卡因。分析其原因,从部分研究中也发现,在对罗哌卡因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低浓度的罗哌卡因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现象更为明显[14]。罗哌卡因可逆性地减少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得去极化速度减慢,能提高机体的应激阈值,从而能产生感觉-运动分离,从而能提高麻醉及镇痛效果[15-16]。
同时本次研究中对血流动力学进行了对比,0.25%浓度的罗哌卡因造成的血流动力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要低于0.5%浓度的罗哌卡因。分析原因,在部分临床研究中指出,轻比重罗哌卡因在脑脊液中的扩散更为均匀,在膝关节置换之中具有极强的意义,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对循环造成不良影响[17-18]。而对于重比重罗哌卡因,虽然临床也可以选择进行反侧麻醉,但是其具有的靶控性、针对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临床麻醉效果[19]。且老年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较差,过高浓度的麻醉药物,很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为了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在麻醉药物的浓度方面,尽可能的选择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更高的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在加强麻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20]。
综上所述,在高龄老年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同剂量情况下,使用0.25%浓度罗哌卡因所获得的临床麻醉效果,相较于0.5%浓度罗哌卡因,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可进一步加强运动阻滞效果,临床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