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雕塑作品“达摩尊者”的创作

2020-05-1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尊者达摩陶器

方 贞

陶器是人类早期社会即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当时的先民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运用黏土制成的容器便是陶器的原形。随着人类的进化与社会的进步,陶器也在实用价值之外增添了艺术价值,甚至有些陶器的艺术价值要远远高于实用价值,因此陶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紫砂陶作为我国古陶器制作的一个分支,其具有艺术特征的历史只有短短的数百年,但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市场繁荣,门类众多的紫砂艺术长廊。

一直以来紫砂器以自身材质的独特性质,诞生了众多经典灵活的造型之外,各种装饰技艺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就包括紫砂雕塑,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和艺术的发展,今天的紫砂雕塑造型多样,生动细致,是一种可独立存在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紫砂雕塑,顾名思义就是以雕塑的方法来雕琢形成各类紫砂的造型,所以并不仅仅局限于紫砂壶本身,其中的人物雕塑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眼前的这件紫砂雕塑作品“达摩尊者”就是以紫砂泥作为基础材质,以雕塑技艺为重点,用泥色作为点缀,从而凸显出紫砂雕塑细致、传神的意面。

与传统的石雕、木雕、玉雕、金雕等等不同,紫砂雕塑是先以泥料坯体来进行塑造,紫砂本身的易塑性让其有着比传统雕塑更好的容错性,亦不需要根据雕塑品本身的材质来进行形体的布局统筹,可以更加自由的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将脑海中的形象更加没有阻碍的塑造出来。当然这种塑造需要考虑到坯体成型后烧制的收缩比,以及不同泥料搭配以后所将会产生的烧制反应,但是这同需要限定创作材质本身形体的创作来说依旧有着极佳的形体拓展能力。

塑造一个形象的前提首先在于理解,作品“达摩尊者”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形象,“达摩尊者”全称“达摩波罗尊者”,也称护法,为印度十大论师之一,论师是辩论的达者,用现代白话来解释就类似于思想的源头,所以他多以一种“思考者”的形象出现,同时他的穿着、他的外貌有着典型的印度宗教形象。所以在设计塑造这一形象时首先要参考历代以来关于其法相的塑造,这些形象大多为闭目静坐,双腿随意放置,双手搭于腿上,神态威严,似在沉思,极富智慧精神,所以在紫砂雕塑的塑造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传神,其次是整体造型的表达,最后则是细节的处理,从而达到栩栩如生的境界。

作品“达摩尊者”以一梯形石台坐底,石台表面纹理粗糙,是以紫砂的肌理处理刻意营造出的自然效果,在塑造的每一个步骤就需要考虑到整体的艺术效果,人物与附属的石块所形成的肌理要有明显的分别,否则的话就是在利用雕塑的手法表现不同事物,而是在同一种事物上制造“疤痕”,石台上端坐的即是尊者,尊者双腿盘坐,灵活而端庄,身披黄色袈裟,裤腿、衣袖宽大,上半身及一条手臂裸露于外,自由潇洒。尊者身体微微前倾,虽然身材较瘦,胸前肋骨突出清晰可见,十分分明,但却不乏健壮,手臂肌肉线条明显,手指骨节分明,在展现男性形体美的同时包含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从而与尊者之大智慧相符合。

首部的塑造时整件作品的核心,由于人思考时首部会自然的偏向一侧,所以面部的雕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首要略略朝上,将整体的五官轮廓以一种舒服的观赏角度展现出来,同时这一姿势也必须要合情、合理。尊者有一双象征着福气的大耳朵,眼眶深邃,眼睛紧紧闭住,颧骨较高,唇微抿,有冥想意味。面部生动雕刻的皱纹与胡须让我们知道尊者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这一处理也增加了尊者表情的生动性,仿佛尊者下一刻就会睁开双眼告诉你他思考的结果,从而于一种宁静中包含着思维的涌动。

在具体的制作中,不同泥料之间的搭配也相当重要,面部皱纹与服饰褶皱,这两部分一蹴而就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经过反复调整才可较为生动。尊者身体为古铜色,可看作基础颜色,而服饰为黄色,为了表现出布料的材质感,这一步的塑造必须要连贯,线条以及轮廓不可以有断裂感,与此同时衣服与身体的交错部位要有包裹在内的饱满,对于形体的整体掌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是对手上技艺的靠岸,也是对制作者耐心的考验。从眼前这件作品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陶塑艺术品以人物形象为来源的全新审美角度。

结语:本文详细分析了此件“达摩尊者”作为紫砂雕塑艺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工艺技法,由此对紫砂雕塑的独立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包含的重要文化与哲学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独立的雕塑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体现出紫砂雕塑技法的精髓,最重要的是,其将紫砂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大的拓展,增添了紫砂文化整体的艺术影响力。

猜你喜欢

尊者达摩陶器
达摩祖师
降龙尊者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达摩
读郑重《十八应真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