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林兄,你好"一个永久的回声
2020-05-19邹明林
邹明林
“明林兄,你好”,每当这声音在电话的那头响起时,我都会感到异常亲切。这是唯一一位这样称呼我的老师。其实于长敏老师,他比我大几岁,但他心境开阔,品德高尚,豪爽耿直。他是陶艺界心直口快,直言不扉少有的爱憎分明的一位好老师,一位好艺术家,因此更值得我们学习与尊敬。
然而这"明林兄,你好”这声音,却在庚子年初卡然停止了,于老师由于受白血病的折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之时,已是泣不成声。一时间,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弟,好老师,好编委。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那些他曾经熟悉的朋友。我们悲痛欲绝,他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当时我才到《陶瓷工程》编辑部(《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前身)上班,有一天我接到一个广西桂林打来的电话,一个叫于老师的人,他想在杂志上投稿,也就从这次开始,这二十多年来他陆陆续续在我们杂志发表了一些文章,还推荐他的朋友,学生来发文章。一来二往也就慢慢的熟悉了,那时他称我邹老师,但沒有见过面。
2007年,由我们《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社主办,贵州省清镇市政府承办的“2007´中国陶瓷艺术论坛”,在清镇的5A级风景区红枫湖水上训练基地召开。当时我们邀请到了:广西的于长敏、帅民风教授,贵州的王建山、刘邦一、韩亚民教授,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岳振所长,湖南的张尧教授,王东副院长及部分产区的陶艺家及相关艺术爱好者三十多人参加论坛会。
清镇市市委书记,市长,对我们这个会议很重视。书记接见了全体与会人员,市长全程参与了我们的论坛活动。在论坛上于老师,发表了他对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看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赞许与好评。
2008年在西安参加世界陶艺大会
2018.5月在湖南株洲召开的湘桂黔三省陶艺家联席大会
在招待酒会上,主办方备有茅台酒,于老师酒量不错,俨然一副性情中人。美酒一喝,喝得多了,自然话就多了。不时就叫起“明林兄”了,我说不敢当。他就这么叫了,叫得多了我也就慢慢习惯了。
他那坦诚,宽敞明亮的胸怀使我特别感动,也很受鼓舞。2008年在陕西西安召开的四十三届世界陶艺大会上,我与长敏兄又见面了。他在陶艺界、教育界认识的人多,通过他的介绍,我又认识了一些国内的陶艺界、教育界大咖。他带来自己创作的广西钦州坭兴陶作品参展,作品粗旷很有新意,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那组文字系列作品,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文字,通过广西钦州坭兴陶材质设计。经过高温颜色釉的变化,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他阐述了他的作品创意与设计理念,并介绍了钦州坭兴陶,建议我有机会去广西钦州考察坭兴陶,也希望我对他们家乡的陶瓷及陶艺家进行推介与宣传。这些对我后期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他在教育界一干就是几十年,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好老师。作为老师他严于律己,在与我推荐的学生发文章中,文稿都是他亲自把关,有时一篇文章发过来了,又发现有些文字不太准确,数据有点差错,会及时打电话告知修改,有时还会电话与我探讨些专业术语与表达方式是否确切,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确切满意为止。做事异常严谨,这也如同他的做人。
作为《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编委,他积极参加我们组织举办的活动。
2014年,我们在山西晋中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他积极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作了精彩的发言。
2018年,在山西大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黑陶艺术展。作为评委他亲力亲为,参与布展工作,受到工作人员的好评。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艺术工作者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我们又见面了。由于有要事,我提前离开了大同。他后来还参加了在大同吉家窑举办的黑陶论坛。殊不知那次见面,竟然成为永别。呜呼哀哉,已是泪流满面。
去年下半年,有一次他打电话给我,说要去上海办事,路过醴陵,要来拜访我。我说好哇,到后来电话来说有事,却再没过来。后面我才了解,他是去上海看病。我问他身体怎么样?他乐呵呵说没问题。殊不知今日……乐观的他总是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也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
2018年山西大同的见面,2019年的电话,“明林兄,你好”这句话。都成了最后的见面与问候了。但是于老师, 他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积极向上的情怀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路走好,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