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方法和术后护理要点分析
2020-05-19孙丹丹
孙丹丹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其中恶性肿瘤(癌症)在我国城市疾病死亡率居第一位,农村居第三位[1],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作为近年来临床出现治疗早期胃肠道癌的一项新型技术,是指直接延黏膜下层分离肿瘤将其完整切除的技术,主要是通过胃肠镜对病灶进行剥离,可在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同时,有效保留患者的器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2],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此技术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已经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个体差异,术后存在诸多护理问题,极易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本研究我院选取60 例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现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收治的60 例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45-78 岁,平均(56.25±3.29)岁;上消化道黏膜肿瘤40 例,早期胃癌20 例。
1.2 方法。手术方法:术前给予患者血常规、生化及血型检查,叮嘱禁水(6 h)禁食(8 h),术中取左侧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先标记病变范围(内镜下),黏膜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然后边缘切开并剥离肿瘤(随时处理创面出血点),完全剥离后正确处理穿孔部位及创面,缝合穿孔及较大创面(应用止血钛夹),最后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术后护理要点:
1.2.1 常规护理:①密切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若出现剧烈腹痛、呕血等不良现象立刻向主治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②叮嘱根据医嘱患者注意休息(绝对卧床休息3-7 d)、适当运动,避免出现因运动过当,影响患者体能恢复,出现术后出血或穿孔的现象,进而影响治疗护理效果;③术后常规禁食、水,卧床休息24-48 小时,若无呕血、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可于2 天后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清淡、温凉的半流饮食。注意尽量少量多餐,禁刺激性食物;④根据医嘱对患者使用抑酸止血药,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⑤监督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出现感染。
1.2.2 心理护理:因患者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等的认知不足,易产生焦虑和紧张等心理,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疑惑,消除心理压力并稳定情绪,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2.3 并发症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出血(术中出血或术后出血)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病因与切除病变大小具有一定关系,可通过镜下注射硬化剂、喷洒止血药物或使用止血钛夹等方法进行处理;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①明确穿孔(内镜下)应用单个或多个止血钛夹闭合穿孔;②较小病变穿孔,采取保守治疗(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液等)。注意:穿孔期间需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后再逐渐下床活动。此外,医护人员需做好急救器械药品的准备工作,以便第一时间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3]。
1.3 观察指标。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表,从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心理状况: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严重焦虑;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为严重抑郁[4]。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前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时间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60 43.62±9.81 42.30±13.42护理后 60 30.21±6.42 34.18±8.46 t - 7.234 3.237 P - 0.000 0.001
2.2 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改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表2 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时间 例数 躯体疼痛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护理前 60 70.26±5.98 56.58±10.76 50.11±9.16 71.25±5.37护理后 60 90.48±8.17 72.28±9.36 70.23±5.58 91.36±7.64 t - 12.630 6.962 11.863 13.61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作为一种新型内镜微创切除技术,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2 cm 的黏膜病变[5],免除患者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并准确病理诊断手术标本。实验研究发现[6],与传统开腹治疗手术相比,EMR 具有风险低、疼痛轻、疗效高、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可有效治疗早期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疾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出血(发生率10%-25%)、穿孔(发生率3.5%-6.1%)作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最主要的并发症,临床可在内镜下采用局部电凝、酒精注射、钛夹钳夹止血或抑酸药物预防出血,钛夹封闭穿孔。本实验中我院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护理要点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加强常规、心理和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或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保障术后恢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7]。此外研究还发现,对患者采取出院和饮食、锻炼等生活习惯的科学合理指导,可显著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尽早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叮嘱患者定时进行复查等。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方法和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发现术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的心理状况,减少情绪低落等现象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