萸芍汤治疗HP 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观察
2020-05-19亚东王丽都业馨李玉春王晓岩
亚东,王丽,都业馨,李玉春,王晓岩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成人达40%-60%[1],几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85%患有慢性胃炎,而其中有约1%发展成为胃癌。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2],寻找更好的替代治疗方法是当今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次研究对80 例HP 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应用萸芍汤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源自2018 年9 月至2019 年6 月我科门诊及住院部,共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8.8±5.6)岁;病程1-8 个月,平均(4.1±1.5)个月;症状积分(20.98±3.62)分。对照组40 例,男21 例,女19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8.3±5.5)岁;病程1-7 个月,平均(4.2±1.7)个月;症状积分(21.03±3.61)分。两组性别、年龄、症状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上海《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制定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主症:①胃脘疼痛;②胃脘胀满;③口苦;④便溏不畅;⑤舌质红;⑥舌苔黄腻。次症:①胃脘灼热(烧心);②口臭;③嗳气;④纳呆;⑤肢体困重;⑥尿黄;⑦脉滑数。凡上述主症具备一项,次症至少三项者,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
1.3 治疗
1.3.1 对照组:口服标准四联疗法,即雷贝拉唑10 mg/次、阿莫西林1.0 g/次、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次、克拉霉素0.5 g/次,2 次/d。
1.3.2 治疗组:口服标准四联疗法,即雷贝拉唑10 mg/次、阿莫西林1.0 g/次、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次、克拉霉素0.5 g/次,2 次/d。同时接受萸芍汤(由吴茱萸6 g、白芍12 g、黄连12 g、黄芪20 g、郁金10 g、莪术5 g、蒲公英15 g、木蝴蝶10 g 组成)水煎取汁150 mL,每日2 次。治疗时间:两组均治疗2 周。
1.3.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变化、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安全性指标。
1.3.4 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证候分级积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症状评分越高则表示该症状越重。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1.3.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两组治疗对改善中医症状均有疗效,但治疗组对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20.21±1.87 7.1±0.98※△对照组 36 19.98±1.89 10.5±2.51※
2.3 两组治疗后根除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根除率比较[n(%)]
2.4 两组间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4。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内※P>0.05 治疗前后胃脘胀满、嗳气及口臭症状无改善,余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除对照组对胃脘胀满、嗳气及口臭症状无改善外,两组对余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两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经t 检验显示:在胃脘胀满、嗳气及口臭、肢体困重症状的改善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或P <0.01),提示治疗前症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余症的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别(P >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胃脘疼痛 2.98±1.99 1.01±0.85 2.57±2..01 1.37±1.57胃脘胀满 3.61±2.32 1.45±1.20 3.58±2.30 3.00±2.28※▲口苦 1.28±1.08 0.81±0.77 1.27±0.99 0.85±0.75便溏不畅 1.19±1.09 0.77±0.65 1.18±1.11 0.81±0.62胃脘灼热(烧心)1.84±1.09 0.87±0.75 1.88±1.19 0.97±0.88口臭 1.48±1.17 0.64±0.70 1.50±1.18 1.39±1.23※▲嗳气 1.90±0.85 0.53±0.30 1.93±0.87 1.33±0.95※▲纳呆 0.68±0.44 0.27±0.45 0.70±0.45 0.29±0.45肢体困重 1.24±1.12 0.21±0.31 1.21±1.09 0.84±0.24▲尿黄 0.91±0.84 0.31±0.48 0.93±0.86 0.28±0.50
3 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胃上皮细胞受损,促使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引发胃炎疾病,目前“三联”“四联”治疗药物,通过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改变细菌生长环境,从而抑制细菌增殖达到灭杀幽门螺旋杆菌的目的。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Hp 的根除率下降以及其治疗的费用、复发、不良反应等问题,使医务人员的研究转向中药制剂。有关研究证实:中药复方能够直接抑制Hp 存活,削弱Hp 引起的毒性,提高长期疗效并减少复发[3]。Hp 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学中无此概念,据其反酸、烧心、胃脘痛、上腹胀等临床症状归为中医“胃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范畴。有关学者研究发现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型居多。故治疗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为主。方中黄芪甘温,补气健脾,托毒生肌。黄连,在《药类法象》记载“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善清中焦湿热,蒲公英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二药合用,增清胃热除脾湿之功。有学者研究黄芪苷能抑制Hp 的DNA、RNA 以杀灭Hp、黄连能影响Hp 的代谢途径抑制其增殖而杀灭Hp[4]。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HP 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确切,同时对胃脘胀满、胃脘灼热、口臭、肢体困重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充分证实中药不仅具有直接杀灭Hp 的作用,还能间接抑杀Hp,更具有多靶点和多功效的优势,为提高Hp 的根除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