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急性疼痛服务在妇产科术后自控镇痛质量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2020-05-19吕利曼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控妇产科护士

支 慧 孟 星 吕利曼 吴 苏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及临床工作者困扰的问题,术后疼痛刺激使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痛苦和心理负担,还易引发心肺、胃肠、内分泌等功能异常,导致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术后镇痛成为临床重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的服务总量、镇痛工作总量随之增加[2]。术后自控镇痛是近年来术后镇痛的主要模式,对患者的恢复十分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临床工作量,也成为妇产科手术常用的镇痛方式之一[3]。有研究提示,采取综合临床服务等一系列方法可以减轻妇产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将疼痛缩减至可控制范围内,促进患者术后康复[4]。本研究探讨多学科急性疼痛服务在妇产科术后自控镇痛质量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ASA评分Ⅰ~Ⅱ级;(2)均为开腹手术;(3)知情同意并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3)腰椎疾病;(4)麻醉药物过敏;(5)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观察组年龄23~51岁,平均(34.9±3.2)岁;其中,子宫切除术17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2例,剖宫产术37例,其他20例。 对照组年龄24~53岁,平均(35.2±3.5)岁;其中,子宫切除术18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3例,剖宫产术39例,其他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干预方案。观察组采用多学科急性疼痛服务。由麻醉医师、科室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疼痛护士、药剂师组成急性疼痛服务小组,共同制定患者术后镇痛方案。由疼痛护士负责监督管理疾病及时反馈,小组成员参与讨论调整临床干预方案。疼痛护士由经过疼痛护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护士担任,培训内容包括疼痛评分、规范化操作、安全用药、健康宣教、观察记录以及随访。在患者返回病房后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镇痛的临床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镇痛评分方法,使患者了解自控镇痛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在翻身、咳嗽、肢体锻炼前按压镇痛泵,缓解疼痛、增加舒适度。疼痛评分较高时与疼痛护士交流,并及时调整镇痛方案或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舒适度、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镇痛效果以患者术后6、12、24、7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观察指标,0~10分对应无痛至剧痛,VAS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5]。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患者术后12、24、72h舒适度,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术后状态越舒适[6]。满意度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 1~4分分别对应很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以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合计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6、12、24、72h VAS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术后6、12、24、72h VAS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术后12、24、72h GCQ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术后12、24、72h GCQ评分的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术后24h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72h比较,※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注:χ2=4.394,P<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n(%)

注:χ2=8.935,P<0.05

3 讨论

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惧怕手术及术后恢复缓慢的重要因素,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外科手术刺激时产生的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御性反应的一种复杂感觉[7]。由于女性的承受能力较差,疼痛阈值相对较低,镇痛工作更为重要。加强术后疼痛的临床服务, 注重患者参与,加强专业疼痛管理人员培训,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帮助患者及早康复[8]。潘丽[9]将疼痛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舒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12、24、72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72h生理、心理精神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学科急性疼痛服务的显著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以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为核心的急性疼痛服务可有效降低术后急性疼痛程度,与术后并发症降低、慢性术后疼痛发生率下降及手术患者术后近-中期生存率改善有关,提示疼痛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10]。临床工作者由于对术后自控镇痛管理知识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痛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急性疼痛服务模式是由麻醉科医师、疼痛护士、药剂师、外科医师、心理医师和理疗师等多学科成员组成,同时发挥各专业成员的职能,从而规范术后镇痛,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成为术后自控镇痛的主要管理方式[11,12],本研究中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取多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患者术后镇痛方案,由疼痛护士负责监督管理疾病及时反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术后自控镇痛,使患者掌握按压镇痛泵的时机并科学评估自身疼痛程度,及时与临床工作者交流反馈问题,可以达到更佳的镇痛效果,并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康复的顺利保证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其生理和心理均处于特殊时期,对于疼痛更为敏感,因术后疼痛,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13]。同时,采用舒适状况量表作为评估指标,可以准确的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4个维度评价患者的舒适状况,有效反映术后自控镇痛质量。本研究采用多学科急性疼痛服务使患者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减轻负性心理,能够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恢复速度,并使术后康复成为相对更舒适的过程。

综上所述,多学科急性疼痛服务在妇产科术后自控镇痛质量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增加生理、心理精神舒适度,并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自控妇产科护士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浙江派沃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成功来自于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