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海海工如何撬动1200亿海装闲置库存

2020-05-19史爱苹

现代国企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海海工船厂

文=史爱苹

国资委一直在进行着“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控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布局,通过国海海工实现库存海工装备资产的“分批划转、集中管理、统一处置”,能够有效帮助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脱困实现发展。

2月18日,由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海海工”)管理、外高桥造船建造的“东方发现”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如期交付。这场交付价值14.7亿元,使中央企业的海工装备资产盘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也是国海海工撬动1200亿元海工装备闲置库存的重要一环。

国海海工,唯一一家央企海工装备资产管理平台,更是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海工装备资源整合”的成果,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助力中央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去库存、脱困发展,推动我国海工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国海海工是在国务院国资委主导下,2019年4月,由中国海油、中国诚通作为战略投资者,携手中船集团、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海工装备资产管理平台,将集中管理、统一处置173个共计约1200亿元海工装备库存资产。

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因订单锐减纷纷进军海工装备领域,产能急剧扩张,2013年起因油价断崖下跌等因素,海工装备产业陷入低迷。多家央企的海工装备子企业中,普遍存在“接单难、执行难、交付难”问题,有的连续多年亏损,资产质量恶化,开工严重不足,资金链脆弱,只能依靠母公司输血维持经营。

成立近一年,截至到“东方发现”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交付,国海海工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划转,集中管理,集中改装,集中处置”的工作思路和“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置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海工资产整合和盘活,已完成市场化处置项目2个、正在落实13个,涉及资产141亿元。

据悉,“东方发现”号于2月底抵达南海进行油气勘探作业,保障国内油气增储上产,4月中旬将赴海外执行“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国海海工盘活的项目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年业绩:盘活海装库存在行动

自2019年4月24日挂牌运营以来,国海海工在队伍建设、经营模式研究、业务推介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对于国海海工这一年的成绩,国务院国资委资本局局长李冰提出,希望国海海工不辱职责使命,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政策研究探索,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那么,这一年,国海海工提交了哪些成绩单?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8月2日,由国海海工运营的CJ46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项目在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临港海工基地举行命名交付仪式,中船工业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贾海英为该平台命名为亚洲奋进者一号(Asian Endeavour 1)。该平台的顺利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置平台国海海工挂牌运营仅3个月,即圆满完成首单处置业务。

据悉,本次命名交付的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入级美国船级社。其型长69.125米,型宽62米,桩腿长度147.4米,空船重量11407吨,生活区定员120人,综合性能先进。该平台于2019年8月上旬拖航至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执行“2+2”年作业合同。

无疑,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项目作为首单中央海工装备资产处置业务,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第一,印证了国务院国资委整合海装库存,成立国海海工的积极作用,即通过国海海工实现库存海工装备资产的“分批划转、集中管理、统一处置”能够有效帮助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脱困实现发展。第二,仅用时两个月便高质量完成平台技术交付和商务合同谈签工作,高质量完成平台入级、设备取证以及1400余个适应性改造和遗留项目,树立了业界项目典范。第三,借国海海工盘活库存的时机,实现了中国海油、中船工业等央企的互信、互助、共赢,提升并巩固了央企间合作的意识。

随后,国海海工便一发不可收,相继实现了141亿元资产的盘活。

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海海工多方协调,如期完成“东方发现”号钻井平台改造、交付。期间,高效推进设计、谈判、物资采办、专业机构取证等工作,其中美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检验取证周期压缩40%。合作方中海油服、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全力以赴,紧急动员技术、施工人员复工,加班加点完成远航准备工作。

据悉,由国海海工管理的此钻井平台为综合性能先进的高端自升式钻井平台,空船重量18016吨,桩腿长度167米,生活区定员140人,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是迄今为止外高桥造船交付离厂的第7座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由中海油服租用,于2019年10月启动适应性改造工程。2019年9月国海海工会同中船集团、中国海油成功完成该平台市场推介,锁定3年期优质租约,项目总金额预计2.8亿元。

作为国海海工母公司的中国诚通总裁、党委副书记李洪凤这样评价国海海工成立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央企海工装备资产处置工作意义重大,专业性强、资产价值高、技术标准复杂,极具挑战性和探索性。国海海工要积极协调各股东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效应,落实好国资委《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置三年行动方案》,共同助力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去库存,保障海工装备资产价值。对于国海海工下一步工作,李洪凤指出: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在当前企业运营机制较为特殊的时期,要发挥支部的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二是强化队伍管理,科学探索绩效管理机制,投入必要激励手段,保障员工职业发展及薪酬待遇;三是集团将充分发挥资本运作优势,助力国海海工资本需求。

成立初衷: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国海海工注册资本20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项目投资、财务咨询、经济贸易咨询、技术咨询、计算机系统服务。

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中国船厂解决大量无法交付的钻井平台,因此,这是一家专门为解决行业内债务问题以及产能过剩的海工装备资产整合平台。由七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中国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诚通全资子公司北京诚通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各持有25%股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远海运重工和招商局轮船的全资子公司分别持有10%股份,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股份)持有剩余10%股份。

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诚通是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服务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的重要资产经营平台。

国资委一直在进行着“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控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布局,而国海海工就是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国海海工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接管一些闲置钻井平台的所有权,主要是自升式钻井平台,以避免因债务、维护成本和银行贷款而产生的财务问题。

其实,国务院国资委设立海工装备资产整合平台的想法,早在2018年7月国资委年中会议时就已露出端倪。根据会议要求,2018年下半年要“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产整合”。

为何成立海工装备资产整合平台的想法显得如此急迫?

据了解,中国海工船厂闲置的钻井平台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挪威海上钻井经纪和咨询公司Bassoe Offshore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船厂自升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量共计55座,其中招商局工业的在建自升式钻井平台数量最多,共计11座;其次是外高桥造船,共计10座;大船集团有9座闲置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中集来福士5座;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山船重工、振华重工、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CPLEC)各有4座;启东中远海运重工、青岛武船、太原重工和扬子江船业各有1座。

资料显示,中国的海工船厂主要是国有船企,绝大多数的钻井平台由7家船厂建造,分别是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启东中远海运重工、上海外高桥造船、招商局工业、大船海工和南通中远海运重工。这7家船厂也是2015年入围工信部首批海工白名单的7家企业。 而中国船厂闲置的海上钻井平台数量大约有80座,这些钻井平台大多是在2014年之前下单订造的。在市场繁荣时期,海外钻井平台公司纷纷涌入中国,订造了100余座钻井平台。然而,仅有不到四分之一最终完成交付,大部分钻井平台至今弃置在船厂、无法获得钻井合同,船厂不得不自费建造这些钻井平台,因此造成了大量的闲置资产,必须寻求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海工船厂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处理这些闲置钻井平台。

2016年,7家海工白名单船厂发起成立了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海工联盟”),希望在钻井平台的营销中发挥出协同作用。这些船厂提出的一个方案是,用新建钻井平台取代中石化、中海油船队中的老旧钻井平台。不过,这些方案最终都没有实现。无奈之下,各家只能自行想办法,为了尽快处理闲置钻井平台,包括外高桥造船在内的一些船厂已经与钻井承包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自己的钻井平台,以赢得海上钻井合同。还有一些船厂选择成立自己的租赁公司,尝试为这些钻井平台寻找租约。

比如,2019年2月,招商局工业就与迪拜钻井公司Shelf Drilling签署了2+2座GustoMSC 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出售协议,成功处理了最多4座“库存”自升式钻井平台。

但是,单打独斗终归不如成立专业公司来得容易。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国海海工有幸成为处理这笔巨额库存的宠儿。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认为,专有资产平台的设立,意味着国资委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又迈开一步,是进一步放权的标志。以央企海工装备资产平台为例,能把行业内央企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打通全产业链条。

猜你喜欢

海海海工船厂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毛莠莠
致船厂
江苏省无锡船厂有限公司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何丰妍油画作品
和海海去放羊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海工王者”的骄傲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