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名人如何“带货”

2020-05-18李媛

晚晴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左思木屐猪肉

李媛

最近火起来的“带货”一词,特指社会名人或公众人物对某一商品有意无意的助销,甚而引发大面积流行、热销。不过,“带货”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一样有不少“带货红人”,没有网络,照样掀起一波波爆款流行风潮。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过,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被当时称颂,造成争相购买,以致“洛阳纸贵”的局面。那么左思是如何凭借卓越才华写下《三都赋》,从而间接带动洛阳城纸的供不应求呢?

其实,从带货的角度看,功劳并不属于左思,而是属于皇甫谧、张载等当世名人的。左思用十年时间一点点磨出来的《三都赋》,在刚写成时并没有被时人重视。他没什么名气,没有什么人关注他。但左思自认《三都赋》并不输给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应该被人看到,就向当时威望很高的皇甫谧自荐,希望能获得认同。

于是,以《三都赋》为对象的“带货”开始了。左思的文章确实很好,皇甫谧读后大为称道,还为他写了序文。一个小透明的作品得到了行业名人的推荐,这宣传效应和现在的明星代言、直播带货没什么太大差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文章并称誉推崇。

当时还有以文学著称的张载为《三都赋》之《魏都赋》做注释,经学渊博、文才美茂的刘逵则为《吴都赋》《蜀都赋》做注,并作序说:“秦汉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义理胜于文辞,张衡的《二京赋》则是文辞重于立意。而《三都赋》比拟诸家,在词藻运用和阐发义理方面都颇有情致,如果不仔细研读,根本无法理解这篇赋作蕴含的意旨;不通晓博物的人也无法统摄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皆崇古,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不肯用心了解作品的实质情况。”

这序文就像是宣传文案一样,对比了众家作品,然后对《三都赋》予以肯定,可见刘逵对其评价非常之高。其后还有陈留卫权、司空张华也都叹其出众。

在名人效应以及优秀“宣传文案”的帮助下,《三都赋》名气大涨,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的纸张都供不应求。可见古代威望很高的人“带货”效果非常不错,《三都赋》流行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可能左思本人都没有想到。

侧帽风流

北朝时候,有位将军叫独孤信,本名如愿。一生仕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官至大司马,镇守陇右近十年,属民皆称其善,敌人秋毫不敢犯。

《北史》记载独孤信:“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意思是,他容貌俊美而又胸有韬略,百姓爱戴,军功卓绝,这样一个人物在当时想来必是风流人物。他年轻时候的一桩风流轶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带货”能力。

当时他在秦州。有一次出城打猎,大约是沉迷其中忘记时间,等他反应过来时,天色已晚,他快马加鞭飞骑入城,帽子被风带偏。他本身就俊美,侧偏的帽子可能给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当时有不少人目睹了这一幕。第二天早上,城里的百姓官吏,凡是有帽子的人,都模仿他将帽子侧戴,侧帽一时间成了潮流。

独孤信未曾料到自己一时没注意形象竟掀起了一股着装风潮。满城皆跟风,可见其带货能力。正如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所说:“若信武官,处偏安之世,而能风动如此,为尤奇也。”独孤信作为一介武将,在战乱四起、偏安一隅的时代,依旧能够引得时人风动如此,可谓风流之至。

东坡IP

有关苏轼,其文学家、美食家等多重身份大家都有所了解,同时,他也是讨论古人“带货”无法跳过的角色。他与其他带货的古人相比,才能多且完备,甚至成就了自己的“美食IP”。

与独孤信依靠颜值无意中掀起“爆款”风潮不同,苏东坡是凭借自身经验累积出的名声“有意识”的取胜。“经验积累出名声”是什么说法?其实就是指苏轼不仅爱吃,还是出了名的会吃,是名副其实的“老饕”。他的诗词书稿中也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都是他品评美食的经验积累。

他名下的“东坡IP”包含东坡肘子、羊蝎子等多种美食,不管是后世附会命名的美食还是当时就有流传的食物,都体现了大家在美食方面对苏东坡的信任。但凡是苏轼点名说好吃的店家,都会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在“苏轼都说好”的号召下,被迅速扫劫一空。

而苏轼点名说好的方式是通过诗词,也可以理解成文案。南宋庄绰《鸡肋编》记载,苏轼被贬到儋州(海南岛)时,恰遇一个卖环饼(也称馓子)的老妇人因为生意不好而发愁。苏轼挥笔为老妇人作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暖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环饼的匀细、色鲜、酥脆,并且刻画出环饼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老妇人把诗贴到了门上,还真成了活广告,不多时,环饼店就顾客盈门,收入倍增。

苏轼的这个文案既贴合商品特点,又具有可读性,一代文豪的带货对象“环饼”的销量因此突飞猛进。除此之外,苏轼还给黄州的猪肉写过《食猪肉》,顺利将当地滞销的猪肉打造为“爆款”:“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写成后,来自苏东坡的认证推荐也公之于众。一群美食爱好者、文学爱好者追随苏轼,蜂拥而上,让原本严重滞销的黄州猪肉迅速脱销,可见苏轼带货实力之强。同时,苏轼还通过这首诗将原创的东坡肉带出来了,其中记录了东坡肉的部分做法,后来这道菜成了一道闻名海内外的名菜,一直流行至今。

苏轼的一首诗虽无华丽词藻,却让人感受到带货的真诚。苏轼扮演的是一个经验丰富、有资历、威望高的人,他的品味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所以他的评价总是成为风向标。

碍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三位带货牛人,其实还有很多古人做过带货相关的事。比如魏晋时期谢灵运和他改良的木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必背古诗词让不少人认识了谢公屐。魏晋时期,男士爱木屐爱到疯狂,当时有个叫阮孚的人,爱木屐成狂,家里来人也不招呼,自顾自给木屐打蜡,还一边感叹:“也不知道这辈子能穿几双木屐。”而这一切都归结于谢灵运,是他的改良和示范作用,让谢公屐成为魏晋爆款男鞋。

无论古今,带货的牛人们都会给大家带来“拥有同款”的體验,只是古人带的货范围更广,不只是商品,他们带的可能是文章、服饰、穿衣方式……这些爆款、潮流体现了古代仕人文化生活与百姓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说明名人效应、带货安利在我国自古就有很不错的发展空间。

而现在,直播带货迅猛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必多言,网络搭建的便利让带货成为一种工作、一个行业,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毕竟古人“带货”大多是“示范”作用,仕人百姓遭遇风险的可能性小。而现代的销售带货则是商业行为,需要纳入更规范的原则当中,才能让消费者愉快又安心的消费。(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左思木屐猪肉
说古论今话木屐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洛阳纸贵
关于进口猪肉的认识误区
论猪肉
木屐
左思与《三都赋》
左思和《三都赋》
木屐的彼岸
怎样识别注水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