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学科“育人功能”的教育实践与思考

2020-05-18张琳

家长·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实践思考小学音乐

张琳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音乐学科的教育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主要通过渗透美育元素等方式,达到育人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该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值得同行商榷。

关键词:小学音乐;育人功能;实践思考

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真正目的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追求个体的不断自我完善。而在当下,教育的价值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出现了道德失范和价值迷失等问题,教育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归到人的本真存在,就是要努力使学习者用其内心的力量和天赋以及其理性天然的直觉能力去把握和追求真、善、美。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课堂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主要渠道,更是对学生培根铸魂的良好途径。音乐教师应该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掘音乐学科“育人功能”的美育价值元素,通过对音乐文史知识的理解和正确歌唱情绪的引导,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内化,提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

一、挖掘音乐文史知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家国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体现在爱国情感方面。在实施音乐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传授基础音乐“双基”教学,既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情况,更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熏陶培养。通过音乐课堂传授爱国、爱乡主题歌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以达到情感渗透和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家国意识与情感,达到育人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为了引发学生产生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先将国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与作者创作经过通过相关题材的抗战资料音响介绍给学生,再为学生讲解国歌的场景运用与历史意义等。在教学中,透过曲调和节奏的变化对比,学生能够感受到国歌的浓重历史背景,使学生内心感触极大。在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使用的四分休止符具有特殊历史事件意蕴的作用;在“到了”之后,作者又运用了八分休止符,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也给人们敲响了再不“起来”就要亡国灭种的警钟。正是由于国歌所具有的这些音乐节奏要素,才将中华民族为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尊严而不屈不饶、坚强斗争的伟大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体验之后,深感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祖国的强大与个人肩上责任的密切关系,爱国主义情感与奋发图强意识得到渗透。由此可看见,教师通过对音乐文史知识教育价值的挖掘与渗透教学,有效地发挥了音乐的“育人功能”,促进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塑造。

二、运用正确歌唱情绪,引导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音乐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巧,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发挥“育人功能”。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能够影响人的情感与生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素材,充分发挥音乐要素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纠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曲时,教师应根据该首歌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等,为其提供自我展示、歌唱表达的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前后两个乐段的力度与速度变化等,处理优美抒情与坚定有力的演唱情绪对比,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理解不同歌唱情绪处理与心理调节暗示作用。又如,在学习歌曲《原谅我》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扮演“认错”角色,用歌唱形式表现做错事情后的认错心理,倾诉自己认错的真诚实意。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从小任性、不讲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仅心理上比较排斥别人的管束,更难以理解道歉的行为对于人际关系的沟通平缓情绪作用。通过歌曲表演,重点突出及时认错、知错改错的可贵品质,对纠偏学生任性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三、内化音乐核心素养,加深审美体验教育

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美好情操与健全人格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音乐双基教学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从整体把握音乐的艺术形象与情感内涵,充分发挥音乐审美体验的“育人功能”。

比如,教师在开展《牧歌》合唱欣赏的教学时,首先讲解歌曲在音调与速度等方面的表现特点,充分挖掘其所具有的审美元素。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宽广舒缓、旋律的优美抒情,使其联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美景,由此强化音乐审美教育效果。其次,在分析合唱的混声声部呈现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体验旋律与声部的交错,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抒发歌曲的审美感悟。教师设问“这首歌曲的优美缓慢的旋律、和交错的声部,让你们感受到怎样的风景呢?”有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了马儿在草原上奔跑,鸟儿在草原上飞翔”“我还听到牧民在愉快地歌唱、苍凉的呼麦、马头琴悠扬的倾诉……”学生通过欣赏合唱艺术,加深了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音乐审美体验。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不仅感知了音乐内涵,更唤起了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结合音乐双基教学,融合音乐文史知识、内化音乐核心素养,采取相应的音乐教学策略,充分挖掘音乐的育人价值,利用音乐课堂育人主阵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人美好心灵的塑造,使音乐学科在学校美育教育中发挥独特的培根铸魂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得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育人体验[J].新课程(上),2019(7).

[2]王海丽.小学音乐育人价值的彰显及发掘[J].教书育人,2018(22).

[3]彭玲玲.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J].试题与研究,2018 (12).

(责编侯芳)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实践思考小学音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