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心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2020-05-18姚向杰董晓燕侯秀美
姚向杰 董晓燕 侯秀美
倾听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统编教材给课堂教学带来新气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新课程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孩子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不少课堂的学习效果却降低了。究其根源,是因为“听”的训练忽视了。
原来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最多的就是像“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回答的时候,部分成绩优秀的同學不屑去认真听;成绩优秀的同学回答的时候,部分思维跟不上的同学也不积极去听,“反正我是听不懂”,导致整个课堂的参与率比较低,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受到限制。如何提升学生的倾听力?让用心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一、教给方法,会倾听
教师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倾听。教给孩子怎样倾听,越细化越好,开始时不断地和孩子重复。倾听要做到“三心”:(1)要专心。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楚他们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可以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对他的发言自己还会怎样补充?(2)要耐心。同学发言时,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题,要听完别人的见解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听到别人的发言有错误或者与自己不同时,一定要耐心听完别人的意见,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3)要虚心。如果别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切不可动怒生气甚至发脾气。
二、巧妙引导,爱倾听
课堂上有一部分孩子真的是在“听”课,单纯的听,别人怎么说我怎么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更谈不上与同学思维上的互动。如果老师将“你是怎样想的?”改问“他是怎样想的?”或者“你原来怎样想,现在又怎样想?”或者是“你们小组的想法是什么?”。改了几个字,改变了问题角度,让学生主动地去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将学生的被动听课改为主动“倾听”了,“听”与“思”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了。
三、适时鼓励,奖倾听
课堂上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更注意认真倾听,这是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动力和源泉。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你听出了他的不足,真用心!”“你的观点与众不同,非常棒”,“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去自己的想法,多好啊!”。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倾听,还要有情感倾听;不仅要求学生倾听,还要高品质的倾听。当然,老师在用言语鼓励的同时,可以加上面部表情如微笑,可以加上手势如竖起大拇指或者OK再或者轻轻抚摸小脸,都可以把承认、接纳、鼓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不费力气却能收到很好的教育引导倾听的作用。
四、及时评价,促倾听
要想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评价机制要跟上。首先我们要制定简单可行的倾听量化办法,然后分时间分层次培养。第一周我们可以先培养耐心听,不打断,老师记录学生每节课的倾听表现。第二周,听得懂,能复述教师采用相应的奖励办法,可以征得家长的配合,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实现家校共育。……这个过程可以重复,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倒回去。不要贪图一下子很多习惯一块培养。抓倾听,这一段时间就重点培养这一个习惯。评价学生在倾听时要有自己的思维活动,尤其注重学生情感注意倾听能力的培养,诱导学生们主观上愿意听,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评价并反馈知识。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倾听习惯不达标,这是学生课堂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个教育的有心人,抓住契机,反复训练,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