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
2020-05-18胡雪莲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小学生学习甚至今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将从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布置阅读任务养成阅读习惯、分层次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指引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进行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一、 前言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不如有着阅读习惯的学生,而小学教育又是初级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养成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还能够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小学生观念的形成,因此,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二、 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阅读充满兴趣才会真正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也才会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可能性,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提。教师可以开展各类型的阅读活动,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阅读笔记的展览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笔记拿出来展览,这样能够促进小学生阅读的热情,每一个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笔记获得大家的喜欢,所以展览自己的阅读笔记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会非常认真的进行笔记的记录,同时也会非常认真地投入到阅读中,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地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一起进行展览活动,让家长作为评委,这样家长与小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最后,通过家长与教师的评价选择最优秀的阅读笔记进行表扬奖励,增加学生写阅读笔记的欲望,自然就能增加学生阅读的欲望,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以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布置阅读任务养成阅读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所有教师都会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布置是为了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没有明示多少阅读量,学生并不能够理解教师的真正含义,因小学生的年纪小,思维只是停留在大脑的表面,所以当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阅读时,学生也只会进行阅读,有的会阅读一页有的会阅读一段一句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发生,这样懒散的态度非常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明确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督促学生进行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在布置阅读任务时不宜过多,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过多的任务不仅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其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发散注意力,使阅读质量达不到最佳,因此教师要合理的布置阅读任务,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阅读学习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四、 分层次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
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分层次地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一年级以及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识字量较少,如果直接让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将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一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主要以培养其阅读兴趣为主,可以通过绘本、童话故事、角色扮演、讲述阅读故事等等拉近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确保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发展。
其次,三年级以及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備一定的识字量,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图文并茂的阅读资料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一定的识字量,但是他们只是对新鲜以及色彩丰富的图书感兴趣,因此,在选择阅读资料时要选择带有图文并茂的阅读资料,确保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最后,对于五年级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能够读懂大部分的图书,这个阶段重在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运用丰富的阅读资料来阅读,多多让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自由的阅读,从而实现学生阅读学习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五、 指引科学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累积大量的阅读量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和认知思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引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养成阅读习惯。首先:在阅读时,要指引学生对序言、目录、后记进行浏览,这样能够对阅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阅读中的精彩片段要仔细地阅读、反复的阅读,并且随时圈起来、做标记,做批注、做摘抄,要做到一边动笔一边读书,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理解、感受以及体会都写下来,只有让学生认真且不拘束任何形式的进行阅读,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和感受阅读,进而达到累积阅读量、拓宽视野、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六、 总结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真正地养成。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养成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想法,对在教学中养成阅读习惯加以重视,以此真正地达到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姜蕾.让阅读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126.
[2]罗忠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84-85.
[3]方明凤.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19):34-35.
[4]马玉琴.感知、提炼、升华: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J].内蒙古教育,2018(12):117-118.
[5]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讨[J].经贸实践,2016(24):191.
[6]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62-63.
作者简介:
胡雪莲,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甲戎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