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学习记录活动的几点建议

2020-05-18梁奋兰

考试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记录分享尊重

梁奋兰

摘要:新课程改革更加倡导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而学习活动中进行记录是促进幼儿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过程。幼儿学习活动中的记录是幼儿自己用符号、图画等形式记录、表征学习的过程,从而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前书写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符号等能力的发展。瑞吉欧教育中把儿童多样记录的表征方式称作是儿童的百种语言。

关键词:学习;记录;尊重;分享

幼儿的学习记录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中的记录是幼儿学习的过程记录,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幼儿要进行学习记录必须有思考的过程,记录是把头脑中的想法用符号、绘画的形式进行表征。这个过程促使幼儿将零碎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系统化,同时帮助幼儿回忆学习活动的过程,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从活动记录中也可以看见幼儿的学习思维模式,了解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还可以从记录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个性等,从而让教师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指导。记录也是一个思维、思路的路径,记录的形式促使幼儿思考更专注,记录追求真理,是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的重要途径。

既然记录对孩子的发展这么重要,那我们要怎样开展记录活动呢?在记录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尊重幼儿学习思维,尊重幼儿学习记录

学习记录手段多种多样,我们常用的方式只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记录的人数看

有个人的记录。如班级植物角的观察记录本适合每人1本,这样既有利于幼儿自己自由地做观察,也便于对植物进行生长变化的记录。因为每人种植的植物不一样,植物的生长变化不一样,这样的记录适合每人一本记录、关注每一棵、每一盆植物的生长变化。如记录植物的发芽、长出第一片叶子的时间、量一量植物一个星期后长多高、多少天开花、结果、果实多长时间成熟等,通过记录促进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小组合作记录比较适合实践活动,如去郊游的物品准备时,可以通过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最后整理出郊游时要带的物品。

集体记录比较适合答案一致内容的记录,如在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时,我们就可以和幼儿一起记录,最后统计雨天、晴天、阴天的天数,让孩子学习初步统计。

(二)从记录的形式上看

表格的记录。表格记录适合小班幼儿使用,因为小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而且是记录初期,幼儿不知从何下手,表格记录能让小班幼儿初步了解记录的思路、规范性。

图画的方式记录。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因为大班的幼儿运用各种符号经验丰富,大班幼儿的表征能力已有一定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育建议“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绘画的方式是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支持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大胆创造、想象,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思维、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最有效的途径。

无论是哪种学习记录的形式,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创造、想象,那我们首要的就是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地去进行记录。因为每个孩子的观察角度不同,他们创造的符号也不同,记录的方式也会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思维。另外,因每一个孩子的感受不同,3~6岁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直接行动思维,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把自己最直接的反应记录下来。虽然,刚开始学习记录时,幼儿的记录或许不是我们想象中结果,但孩子的学习都要有一个过程,幼儿的学习都是从不会到会,他会在每次的记录中有小步递进的进步,我们老师要有耐心,耐心引导幼儿记录、耐心的等待,靜待花开。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能够带给我们层出不穷的惊喜!如在班级讨论制定班规时,小睿小朋友的记录观点却与众不同,当时孩子讨论的其中一条班规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我们常人的思维就会绘画每一个小朋友都坐的端端正正上课,但是小睿小朋友的设计记录的内容是:一名老师在给小朋友上课,后面两个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打篮球,接着在画面上加了一个大大的交叉,他的意思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以在活动室打篮球(因为他很喜欢打篮球)。又如讨论讲卫生的班规时,孩子们的记录方式是:把水龙头画得非常大,小朋友画的非常小。他们的理由是因为大大的水龙头大家才看见水龙头,提醒小朋友去洗手(因为幼儿洗手常常不够自觉)。

从记录结果看幼儿的思维是多样性的,无不体现了孩子思维活跃。所以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思维,不要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审美孩子的学习记录从而给幼儿下判断,不给幼儿表达的机会,把幼儿的想法扼杀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多倾听幼儿的理由。因为每个幼儿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没有什么能框住他们的想法。又如在数学活动中的比较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的记录:每一组孩子的记录的符号都不同,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基本都一样,但他创造的符号各有各的记录理由。所以我们一味地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作为标准,去评价、引导幼儿向自己想要的结果记录,这样不仅会禁锢幼儿的想法,久而久之,幼儿长期在老师过度的指导下,孩子的自主性思维将会逐步磨灭,学习会养成依赖、不爱动脑的坏习惯,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幼儿刚刚萌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 鼓励幼儿分享记录,在交流中互动学习

记录分享交流其实就是幼儿学习过程的再次呈现,记录后的分享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交流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同伴间的分享和交流,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录分享也是一个共同探讨验证的过程,讨论互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再次求证、再次激发探索发现的欲望;在幼儿分享交流的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学习操作情况,促使教师及时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思维模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也提到“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展的乐趣”。可见让幼儿分享记录是多么的重要。

在观察了一个月的时间里,你们发现了月亮有什么变化?

孩子用手比划着描述:刚开始(月初)我看到的月亮像眉毛那样弯弯的,细细的,过了两天他又胖一点,再过几天变成个半圆形,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像月饼,然后慢慢地又开始变小了:半圆形——弯弯的香蕉——小小的像一条线——最后看不见了。

孩子的回答:月亮从开始出现时是右半圆,到后面变小的时候是左半圆。

孩子的回答:月亮有时在我家的阳台右边升起,有时跑到我家的后面升起。

科普知识: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像太阳、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的。以我们地球为参考点,月亮在升起之后,是自东向西移动的。但是升起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月亮升起的位置月初时在西方,然后升起位置逐渐东移。当到月中的时候,升起位置在东方。之后升起位置又从东逐渐西移,到达月末时候,升起位置在西方。

孩子的发现:月亮有时白天也会挂在天空。

孩子的发现:月亮有时会很早出来,有时候很晚才出来。

孩子的发现:发现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也是最亮的。

孩子的发现:我查资料发现月亮其实不会发光,是太阳反射的光。

孩子的发现:月亮的光有点黄黄的,像鸡蛋。

孩子的发现:月亮上面有影子。

科普知识:在月球的表面,到处都是高山、火山口和沙漠,又布满了形状特殊的坑洞,这些坑洞全是陨石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月球表面的黑色斑块,其实是由凝固的火山溶岩积聚而成的湖泊,称为“月海”。在地球上看起来,这些湖泊就像兔子和人一般,引起我们的种种幻想,因此有嫦娥和玉兔等美丽的神话传说。

孩子形容的月亮:

刚开始月亮像一条弯弯的线。弯弯的月亮像荡秋千。有时候月亮像香蕉。圆形的月亮像鸡蛋黄。圆圆的月亮像一块饼干。圆圆的月亮像大气球。圆圆的月亮像月饼。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皮球。月亮缺了一个角,像英文字母a,像大大的月饼被切了一块。

这虽然是一次小小的观察记录活动,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孩子对记录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也可以看出孩子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记录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抓住的记录点不同,通过分享孩子了解了更多有关于月亮的秘密,在讨论的时候都争着发言。虽然孩子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在质疑答辩的过程中孩子的收获很大,充分调动了孩子的探索欲望,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师幼互动分享。

三、 教师严谨对待小结,引导幼儿经验提升

因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幼儿的知识经验有限,造成他们的学习经验、知识是零散的,教师小结作用就是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提升和重组。通过与幼儿讨论互动,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因此,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严谨对待小结。

在小结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记录中的观点和经验的价值,小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肯定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品质;如在观察月亮的变化活动记录中由于时间比较长,首先表扬坚持记录,完成了此次任务的小朋友,同时表扬孩子认真对待的态度,如查阅资料,肯定幼儿的多种途径等,肯定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小结时教师还可视情况而定,根据幼儿描述帮助幼儿用文字记录学习活动内容,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进行前书写的学习,同时可以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小结后可以把幼儿的学习记录展示出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在展示的同时又肯定了幼儿的学习成果,让幼儿的学习更自信。另外在展示时教师要对主题的设计意图、学习途径等做简单的介绍,从而让学习活动的记录更完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兒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4-7.

猜你喜欢

记录分享尊重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
孩子,我们慢慢来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秦秀英:自己“记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