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有效课堂提问 引导化学课堂学习

2020-05-18李火亮

考试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李火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化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个主要阶段,而初中生理解化学公式、掌握化学实验方法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所以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尽最大的可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积极地调动学生提问的踊跃性。首先,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既避免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参与性,又避免问题过难使大多数学生毫无思路,不能参与进来;其次,要设置问题情境,让问题设计和安排更具有思考性,这样学生能够深入其中,拓展对知识理解、认识的深度;同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延展性,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大的思考性;最后,要不断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和效果,让课堂提问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方法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化学科目的艰涩和难以理解,课堂上的提问不是简简单单的问答形式,而是要精心设计,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有效性,也便于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因此,初中化学课堂的优化和提问作为教师授课及接受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必要手段。优化、有效的课堂提问具有丰富和关键的功能:它能够促进学生紧跟教师思路,积极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

一、 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让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

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忽视学生在知识基础、能力储备、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差距,将教学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前,要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彻底地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教材的应用和课标的要求。在对各方面条件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融会贯通,将各方面因素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形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索的良好风尚,同时最直接的好处是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区别性和阶段性,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在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就能很好地避免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而其他的学生感觉“被冷落”“化学课没什么意思”。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诱发“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象,提问难度过大就会让一些学生感觉“被遗忘”,完全跟不上班级整体的脚步,从而丧失参与感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可以先提问那些程度不太好的学生题目中涉及的相关的化学方程式,针对其中比较关键或者费解的知识点可以让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来做归纳和补充,然后让所有学生找规律,尽可能猜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这样的过程中,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思考、发言的课堂活动中来,真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既回顾了旧的化学方程式,又对新的知识概念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是最好的“温故而知新”的表现。

二、 创设问题情景,让课堂提问更加具有思考性

環境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能够影响人,环境能够塑造人,而我们身边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离我们最近的家庭环境等等。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如果教师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引路人”,就能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化学的种子,激发学生无穷的探索力和兴趣,课堂提问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建立化学思维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初中生来说,化学是偏向于逻辑性的理科,所以理解起来有很大程度的难度,因此面对教学内容中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课程框架的搭配、内容的展开和问题的设计都相辅相成,所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学重点,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关问题的情境模拟中,自发地产生疑问和不解,再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一步步去解答疑团。

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性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传统模式下,教师为了省时高效,大多直接将前人推导出来的公式、概念等直接灌输给学生,但是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极差的。例如,在复习《碱的性质》这一章节时,我们首先需要复习NaOH与CO2的反应,有同学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怎么能够认定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在学生提出疑问的基础上,我们绝不能放过这样天然和绝佳的教学资源,一定要展开思考与讨论。由一及二,举一反三,这样能够使课堂的提问更加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能自发地探索知识、践行规律、发现问题,在整体的求知欲推动下,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 注重设疑延展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

初中的化学课堂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展示,再解答疑惑,补充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们越来越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课堂提问上就是所有的疑问和困惑,都由学生先来解答。程度差一点的学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基本能达到知识点的复述和总结,程度好一些的同学,应该追求对课堂问题的延展性,同学们不应该一看到化学方程式就犯怵,而是将繁多的、旧的、新的知识点充分联系起来,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因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实践动手能力,更是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推动更准确、科学的动手实践。公式、实践、化学现象,所有的内容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提问题时,不妨将目光放的长远一点,广阔一点,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方向,就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一个问题产生多样不同的假设,这样学生可以从多维度、多方面去理解化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问题的产生也不是仅仅一个方面,要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就能避免“一条道走到黑”的错误局面。

以“金属的性质”一课为例,老师可能会问:“金属的活动顺序是怎么排列的?”这时大多数学生会复述课本上的定义及概念,而非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和作用,这样的课堂就还是落入传统的灌输式的俗套里,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问一答”,不能很好地将问题拓展到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深度。所以不如将问题改成:“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讲述,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在对一组组不同金属性质的比较过程中也回顾了金属的活动性质与规律,这样的课堂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课堂问题的提出要简明扼要,播散出来的是一个种子,更多的发散性成果和衍生的思考都交给学生去填充。

四、 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提升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新颖、有趣的提问方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认知特点,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层级式的提问,这个类型的提问方式是将一个相对庞大、复杂的问题分层处理,形成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排列,引导学生一级一级地攀登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这一类型的提问,要严格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设置教学难易分层,逐级实现,对学生的知识深入和能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迁移式的疑问方式,这一类型的提问方式重点在于解决一个问题,但“曲线提问”折射到另外一个或另外几个问题,能够极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自发地去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例如我们在进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复习和归纳环节,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单刀直入、没有任何技巧方法地向学生提问,这样大多数学生会定向地去回忆背诵的内容,再像“吐豆子”一样的把内容背出来,重复性的记忆和复述只能将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对于真正教会他们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没有一点好处。因此,更好的形式是让学生结合最近学习的化学方程式,在方程式中回顾不同元素的符号表达,这样既能让学生复习元素周期表,又实际使用了它们,切实地感受到化学元素的实用性和有趣性,也进一步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在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课堂积极主动、善于思考、提升兴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回答,能在课堂上踊跃地表现自己。最后,课堂提问的优化不仅仅依靠课堂之上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師的应变能力,更多的功夫是在化学课堂以外的生活中,一切的课堂优化和更新都离不开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念、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初中化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展开提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致力于学生的广泛参与,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性、延展性和发散性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苏文敏.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20(6):124-125.

[2]杨建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3):202.

[3]马丽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7.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